以人为本理念下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周继平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巷贤镇万加小学 广西省 南宁市 530503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想要更好地适应新课改,就需要班主任的管理。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涉及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需要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很多的小学班主任对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小学班主任要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班级的管理。本文立足于当前小学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关系存在的问题,分析师生关系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提出几点以人为本理念下班主任管理策略,以促进学校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师生关系

正文


因此师生建立良好的班级关系在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

一、以人为本理念下班主任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小学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注意,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被人们不断讨论的话题。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相处不仅能够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还能够促进整个学校的发展。通过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学校的各项职责,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主动行为,班主任应该不断深入地探究学生的内在需求,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情绪波动,并提供恰当的指导。此外,良好的师生互信也至关重要,不仅能让老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情绪,更重要的是还能让老师更加乐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当中,让老师们更加热爱教育事业。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互信,班主任可以为学生们创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在良好的环境下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们的需求,并且更加尊重学生们的想法。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有利于建立健全管理

通过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班主任可以在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的同时,促使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并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同时,班主任还应该注意控制管理的力度,以便使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爱心。由于各位学生的发展背景、社交经验、心智状态等各种因素的不同,仅仅采取单一的管理模式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也很难激发他们的潜能。因此,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良好的课堂纪律、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课堂质量,还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三)有利于优化管理工作的细节

当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工作时,需要认真负责地完成每一个步骤。尤其是当班主任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时,需要忍着不舒服的心态,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只有当班主任认识到并解决了每一个问题,学生们才会得到班主任的帮助和支持。此外,班主任除了细致入微地改善班级环境,还应该重视营造一个舒适、有趣的课堂气息,让学生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增进彼此的亲密感。同时,班主任还应该密切观察学生的心理反应,及时调整课堂内容,让他们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未来。例如,当有些表现良好的学生在特殊的时期发展到不理想的水平,班主任可以向这些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信和勇气去面对挑战,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四)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需要通过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培养学生们的自觉性,并且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同时,还需要提供适当的激励,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他们的课业。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专注地完成任务,并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此外,这种方法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容易融入社会。总之,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们的自信,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性,可以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二、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班级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以班级为平台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活动,是学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班级管理从层次上区分为班级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两种。班级的外部管理主体主要包括学校管理人员以及各职能部门,而班级的内部管理中的管理对象指的是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其会在学校管理层和各职能部门的带领下直接实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以及各学科教师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实施主体,其需要根据学校管理与教育目标,借助班级内、外管理力量,对班级进行有组织、有指导、有协调和有控制的管理。本文中的班级管理特指班级的内部管理。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时,因为学生个性差异大,班主任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和情感,导致有些学生感到被冷落或者被忽视,导致班级氛围不够和谐,存在学生之间的互相攻击、互相排挤等问题;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偏袒或者不公平的情况,导致学生之间的不满和不信任。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沟通不畅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够顺畅,可能会导致信息传递不清,学生的需求无法被及时满足。当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畅时,学生可能会感到被忽视或不被理解,从而导致学生对班主任失去信任和尊重。班主任应该注重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包括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并尽量避免使用不当的语言或姿态。

(二)管理手段单一

班主任可能过于依赖惩罚或批评,而缺乏积极的激励手段,导致学生情绪消极或产生反抗心理。班主任可能会因为管理手段单一而难以应对不同的学生情况。比如,对于问题学生的处理可能只是简单的惩罚,而缺乏更多的理解和帮助。班主任应该掌握多种管理手段,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当的管理。

(三)处理问题缺乏公平性

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可能存在偏袒或不公平现象,导致学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和不和谐。班主任对学生的处理可能存在不公平对待,例如,对于同样的错误行为,惩罚幅度却不同。这会让学生感到不公平和不平等,从而产生不满和反感。班主任应该以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来处理学生的问题,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

(四)缺乏关心和理解

班主任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困难,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应该特别关注并照顾学生的情感需求,以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班主任缺乏关心和理解,学生可能会感到被冷落和不受重视,从而对班主任失去信任和尊重。班主任应该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关心和理解让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和重视。

语言激励和目标激励是教师最常见的两种激励形式,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将两者合并使用,即经常以语言激励的形式向学生传达目标。激励内容会影响到学生的努力方向,然而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在运用激励时,缺乏明确指向的内容,所使用的语言以及指标的目标也较为模糊,甚至存在千篇一律的情况。如教师常采用的目标激励有:教师希望你更加努力!教师希望你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等等。由于这类目标激励的指向不明确,虽然一开始可能会满足学生的需求,但长此以往学生也会产生疑问:到底应该朝哪个方向继续努力呢?我要怎么做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呢?此时激励的作用就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教育激励难以顾及每位学生

笔者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65.59%的学生偶尔受到教师的激励,其显示出大部分学生受到了教师的激励,但是频率不高;11.41%的学生表示没有受到过教师的鼓励。在当前大班额的情况下,很多学生都是被教师忽略掉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调查,69.29%的学生期望得到教师的激励,且女生的意愿更加强烈,1.13%的学生表示不希望得到教师的激励。综合对比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很难顾及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且频率也无法实现均衡,即对于总不遵守班级纪律的学生教师很少会对其进行激励,而教师主要激励的都是学习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而学生被激励与否,也会造成班级内部学生的分化。教师的激励方式往往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不匹配的现象,因而影响着激励作用的充分发挥。经相关调查显示,对于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对教师激励的需求也不一样,常见的有语言激励、物质奖励和情感激励,而对于需求目标激励和竞争激励的学生就少了很多,但是通过教师对各种激励方式的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并不喜欢常见的班级管理中你追我赶的这种激励,所以这种激励并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甚至还会给部分学生带来心理负担。又如在违反纪律时,教师经常使用的单独谈话也与学生期待的给予情感上的信任或多给学生改过的机会存在着差距。

三、以人为本理念下班主任管理策略

(一)倾听与沟通

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构建学生和谐关系时,班主任可以逐渐了解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和问题,从而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利用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来提升学生之间的团结与忠诚,培养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班主任要注重公正公平,对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纠纷要适时处理,不偏袒任何一方,从而让学生们信任班主任的管理和决策。然而班主任的倾听与沟通也非常重要,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有责任积极聆听学生的想法与要求,并与他们进行有效地交流,比如开展定期班会、个别谈话等。同时,班主任要注重表达清晰、明确,确保信息准确传达,在与学生的沟通中,班主任需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且对学生的问题给予恰当的回应。小学生在学校参与集体生活与学习活动的主阵地就是班级,同时班级也是学校实施管理的一个基础单位。教师可以通过班级这种正式的组织单位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后,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意味着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将面临诸多的挑战。以激励为主的小学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明确激励的具体内容,将评价和激励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且要面向整体学生进行激励,各教育主体均需要参与其中;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深入交流,切实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打破以往的管理思路,不断优化激励措施,不断提升班级管理工作水平。

(二)多元管理

班主任应采用多种管理手段,其中使用最多的就是激励和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出色。同时,班主任还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给予肯定和鼓励。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设计不同的活动和课程来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班主任可能会过于注重多数学生的需求,而忽略了少数学生的需求,这样将会导致班级整体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顾及每位学生的需求,做到多元管理,才能促进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

(三)公平对待

作为班主任,应该保持公正和客观的态度,并且对所有学生都应该平等。在处理班级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时,班主任需要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没有任何偏见或者歧视,只有公平公正,不会偏袒任何一方,才能确保在公平管理下促进构建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班主任可能会因为个人偏好、家庭背景等因素而对某些学生有所偏袒或者忽视,导致班级中存在不公平的情况,这就需要班主任时刻注意,不能让不公平对待的情况发生在班级的管理中,才能促进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四)关心与了解

班主任要积极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了解他们的个性、兴趣和困难。可以通过定期谈心、组织兴趣小组活动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开导,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出现孤独或者不满的心理行为,才能促进学生们都得健康的成长。在构建符合自己特点的班级激励机制时,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教师的激励要紧随学生的心理变化而变化和调整。其次,激励不仅仅是要让学生看到小红花数量,更多的是从情感上向学生传递激励的力量,比如可以借助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激励。最后,教师要面对整体学生进行激励,借助班会的内部力量和学校提供的外部力量,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激励,使得班级激励机制具有教师独特的风格。

结语

综上所述,与学生和谐相处是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对待学生的责任,教育对于学生们的发展和成长都是非常重要。所以班主任只有与学生之间构建出和谐的关系,才能促使学生们在班级的良好、愉悦、充满活力的环境学习和成长,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邢彩云.关于如何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探讨[J].考试刊,2014(6):34—35.

[2]李云洁.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教育坛,2014(34):59—6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