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华炳锋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镇桥中学 江西 景德镇 333309

摘要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初中数学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逐渐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升,并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合理的改进。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并根据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思维

正文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素质。因此,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引起重视,并积极探索教学优化路径,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助力,强化数学教学成效。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教学活动以照本宣科式为主,某些教师虽重视低阶思维能力培养,但在高阶思维训练中组织的活动较少,致使学生的问题剖析与解决能力不是很高,整体的思维状况不是很理想。同时,初中数学大多采用机械记忆的形式,长此以往,将会让学生陷入一种较为被动的状态,这将在某种程度上阻碍思维的发展。如果教学内容呈现出封闭性和孤立性,则深层次思维活动无法进一步展开。此外,教学的终极目标便是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自主化学习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

(一)促进延伸学生学习发展方向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涉及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持续推动力,促进延伸学生学习发展方向这一目标意味着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从传统的知识学习方式中跳脱出来,开展深入的思考,挖掘和发掘潜在的学习兴趣。数学,作为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其内部蕴含的丰富逻辑和理论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使他们能够在多种数学领域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进而形成深度学习的动力。从几何到代数,从统计到概率,每个分支都提供丰富的问题和挑战,等待着学生去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数学的理解,更能够体验到数学之美,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日后学术和职业生涯中,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创新的热情1

(二) 培养学生面对未知问题的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面对未知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关键。未知问题的出现是学生在学术和实际生活中难以避免的挑战,尤其在今天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快速变化的时代。通过数学模型和定理的学习,学生可以形成一种结构化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使他们能够迅速地识别问题的核心,避免受到无关信息的干扰,并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2。此外,数学中的抽象思考也鼓励学生跳出具体情境,从更高的角度去审视问题,寻找通用的解决方法。这种对未知问题的解决能力不仅在学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也显得极为珍贵。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职业挑战或日常决策,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将具有更高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各种未知的挑战,做出明智的选择。

(三) 为未来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当前这个知识经济和数字化时代,数学的角色逐渐凸显,成为多领域科研技术开发和决策制订的核心工具。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不仅获得了一套强大的工具和方法论,更重要的是,他们形成了一种系统化、逻辑化、抽象化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复杂的信息中筛选核心内容,迅速找到问题的症结,并制订出有效的策略。而这,正是未来工作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众多领域如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金融工程等均需要数学知识的支持,具备数学基础的学生将在这些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此外,数学所倡导的探索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使学生在面对各种挑战时展现出独特的思考角度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一)营造开放式课堂氛围,提供自由思考空间

在当今社会,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营造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他们学会发散思维,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例如,在讲解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证明一个定理,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种标准方法。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还能拓宽思路,培养创新能力。其次,教师应倡导学生自由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去展示、表达。这样,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他人的思维方式,取长补短,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避免过多地干预学生的讨论,以免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最后,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开放式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要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教师需要教授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如如何查找资料、如何进行归纳总结等。

(二)结合现实生活场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

在很多人看来,数学学习的难度并不低,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十分抽象难懂的,这些内容的学习很有可能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在学生出现了这种心理后,教师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的个人风格,融人课堂教学当中,还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价值,教师要发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引人生活化的场景,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3。在讲解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出现困惑后,教师要平等地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此外,教师在生活化问题的创设中,需要注重问题的发散性,要借助问题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告诉学生此时在商场当中购物,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恰当的改编,将例题与学生所处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分角色扮演顾客﹑售货员、收银员等不同的角色,通过有效的互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示范,先由教师充当顾客,询问“售货员”:我要给餐厅采购桌椅,每张桌子需要配备四把椅子,桌子的价格是1200元,椅子的价格是170元,假设我有9500元,可以购置几套桌椅?在提出了这个问题之后,学生会根据以往学过的内容,很快得出问题的答案,告诉教师可以买五套桌椅。在完成了这样的训练之后,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在小组内进行不同场景的演绎,学生之间还需要进行身份的互换,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初中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并且可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利用游戏化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大多数教师对游戏活动存在偏见,认为学生只会在游戏中耗费时间与精力,难以真正地透过游戏的方式汲取知识,实则不然。游戏活动是许多学生钟爱的活动形式之一,进入初中后,游戏仍旧在学生的心底占据一席之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妨根据数学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引入游戏活动,活化学生的思维,以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获得自由发展。

比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章节的教学中,当组织学生学习了“图形的翻转、旋转、翻折”等内容后,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两个图形,其中一个图形为直角梯形,各个直角边边长分别为1,2、2,另一个图形为直角三角形,直角边的边长分别为1、2.随后,教师向学生引入游戏活动的要求:请同学们发散思维,对这两个图形进行自由组合,看看能够拼出几个不同的平面图形,规定时间内拼出图形数量越多的学生,获得游戏的胜利。在清楚了游戏的玩法后,教师为学生创建自主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解放自身的思维,创造性地对上述两个图形进行组合4。在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再请获胜的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获得认知能力的提升,积累更多的创新想法。

(四)鼓励学生数学建模,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与图形的运动相关的真实世界问题。例如,在“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这个数学知识点中,如何描述移动的汽车、飞机或人的运动轨迹?学生需要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问题相连接,将数学语言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通过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学生需要使用各种数学方法和技巧来描述和预测图形的运动。这样的数学建模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从数学角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数学工具和技术,用于构建和求解数学模型。例如,在描述图形的运动时,学生可以运用几何知识、坐标系、矢量等数学工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测量,以获取相关数据,并将其应用于数学模型的建立和验证过程。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对数学工具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推动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是推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建立多元化、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在这一体系中,需要注重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创新思维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实践性任务和项目式学习等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新颖的观点、想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其次,注重教学评价的过程性和动态性。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观察、课后反思等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进展形成清晰认知,为教学过程中的调整提供有力支持。最后,加强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的对接。教师需要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教学评价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协调一致。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必要工作,符合核心素养教育要求,教师要加以重视,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综合发展。首先,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提升创新能力培养意识,奠定思想基础。其次,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等方式,锻炼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后,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了解教学效果,为优化课程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建芳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科幻画报,2022(10):231-232.

2]方国贝.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22(12):11.

[3] 魏浩武.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2(28):132-134.

[4] 刘德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写算,202220):131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