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学科融合下的德育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付燕彪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大石庄完小 邮编:274600

摘要

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有极大的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以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与道德观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其他学科融合,并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进行多学科融合的意义,并提出了德育视角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学科融合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学科融合;德育

正文


一、渗透德育理念,发挥德育功能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知识,其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大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与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渗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包含大量的德育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结合德育内容,并将其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充分发挥德育功能。 例如,在教学《国旗是五星红旗》这一课时,可以与语文学科中的《升国旗》一文整合施教,如此可以节省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然后让学生在观看之后进行讨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红色革命纪录片或者是爱国歌曲,让学生通过这些视频与歌曲来感受革命前辈的艰苦奋斗精神,以此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实施情景教学,提升道德素养

情景教学法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重要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生活实际来构建出合理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设置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情景教学法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例如,在学习《诚信是金》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与诚信教育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一个诚信教育情景,帮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在情景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诚信?”接着教师可以给出几个典型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某某同学借给同学100元钱后一直没有还,这是什么原因?”如果学生能够回答出答案,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某某同学为什么不还钱呢?”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诚信的重要性,也可以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此外,教师在情景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发挥自身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情景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与意见,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对话平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的答案并得出正确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答案告诉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自己通过思考或交流讨论找到正确答案。例如:在学习《爱护环境》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环境问题以及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写出来。然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分析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着破坏环境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的原因。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解决道德难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从而达到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公共场合文明用语》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儿童安全教育视频,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文明用语。例如:如果你想要别人让座,那么就请先给老年人让座在公交车上应该怎样和司机打招呼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学中常用的方式,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并将多种学科内容结合在一起,实现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例如:在进行《环境保护》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感兴趣的环保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环保问题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五、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实践性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习中会涉及很多生活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生活现象的本质。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美丽中国我的家》一课时,教师可以和劳动教育渗透融合,给学生布置一项实践作业:回家之后,主动打扫家庭卫生,并将自己家的垃圾分类,做好标记。同时也可以在假期中带学生到公园去观察和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并写一篇观察日记。在完成实践作业之后,教师可以给继续学生布置一个实践作业:搜集生活中的垃圾分类知识,并将自己了解到的知识通过讲故事、做手抄报等方式向同学们讲述。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并对生活中垃圾分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多学科融合,并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结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多学科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象,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沈丽娟. 新课程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2, (08): 34-36.

[2]胡丽钦.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J]. 亚太教育, 2022, (16): 71-7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