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正文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愈发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断转换教学方式,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配合,主动思考,乐于提问,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综合素养有效提升,成为专业性强的现代化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下迅速发展的社会,成为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
一、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物理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更加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在选考制度上强调了物理学科的基础性,针对当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调整物理教学方向,更新教学方法,保证改革在物理教学方面有效推进。在学生层面,应着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辩证思考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
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新课改背景下更加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树立物理观念,敢于质疑创新,自主摸索学习方法,与同学展开更加深入的学科知识探究。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如何将教学内容更好地呈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基于大单元教学理念,应做好高中物理知识梳理,在知识之间搭接一个阶梯,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思维习惯,以便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有更高层次的建构。
二、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们更多的是将物理原理和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这种教学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热情。由于新课标的实施,部分中学物理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未能贯彻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以及没将学生当成教学主体,和未能意识到学生的主动性的重要作用,由此造成了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很难和学生开展有效的互动,从而使得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无法得以充分发挥,从而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吸收知识的质量。
(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有待创新
部分中学物理教师还在坚持一套不能完全理解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没有以学生为中心,没有真正意识到在教室里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是不利的,对物理知识的被动接受会使他们的思想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会对学生的解题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也很难有大的帮助。
(三)学生学习自主性有待提升
校园环境对中学生的学业水平有很大的影响。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在实践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然而,一些中学物理教师对于新课程教学观念的转变并不了解,缺乏足够的关注,在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中学物理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整个过程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物理教学深化改革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教师应做好身份转换,发挥好自己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避免长篇大论,在教学中套用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习习惯,要让学生主动探索适宜自己的学习方式,促进其提升自我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了解,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特点展开教学设计,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构建符合其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其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教学的重点内容。
物理学科具有抽象复杂、晦涩难懂的基本特征,传统教学形式忽视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物理实验也因为教学器材有限,通常会采用实验展示的方法,缺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流程。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善于借助手边常见材料,构建实验场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或者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讨论存在的物理现象。比如,在学习“弹力”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健身器材入手,瑜伽锻炼中使用的瑜伽球非常软,具有很好的弹性,无论是用手按压还是将其用于压背会感觉非常舒适,而运动后拉伸的器材,泡沫抽、狼牙棒滚轴等非常硬,通过对比能提炼出弹性这一概念,促进学生的感性认知,可迅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减少其对物理学科产生的畏难情绪。
(二)做好问题情境创设,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情境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具体问题为载体,以场景化、自主化、探究化为主要特征,将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直观化,将复杂物理知识简单化,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能够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其主动思考的能力。在具体贯彻落实中需要巧妙设计问题,做好知识上的连接,重点关注学生兴趣,使其更好地融入课程探讨中。
首先,可借助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考试制度影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压力较大,一味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记忆重点知识内容,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性不强,不够活跃,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不足。新课改背景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使用游戏化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与物理课堂教学相关的游戏活动,如“空杯运球”“高空坠蛋”等,以问题情境为辅助手段,可推动课堂教学顺利展开,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切身领会物理概念及知识的确切含义,在氛围轻松的课堂教学中习得物理知识,可进一步减轻其学习压力。
其次,利用故事元素创设问题情境。物理学科在普及过程中有诸多有趣的物理实验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将故事应用到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关注,化解了物理学科的枯燥与乏味,将抽象的知识以一种更容易被理解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具体应用中,教师可以将故事化元素与问题情境融合,提炼出故事中的关键点,层层递进,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设身处地思考物理学历史、物理学趣味实验现象、有趣的物理学家生平经历等,提升其探究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圆周运动”相关知识时,可以创设杂技演员在铁笼中骑车飞檐走壁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思考,提升教学质量。
最后,利用实验元素创设问题情境。高中物理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难度更高,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在理解和解析物理知识时,也常常出现畏难情绪,梳理知识、建构学习框架的过程常出现逻辑不够清晰的情况。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改教学目标,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强实验探究和创新实践能力,可利用实验元素创设情境,以“自感”教学为例,通过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三)树立生本理念,做好教学关系转变
新课改下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并以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到发挥,教学的设计贴近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让教与学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新课改下的教学关系转变,是以生本理念为核心的,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这部分的理念认识大多教师都有深刻的理解。但是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认识,是教学思想转变不彻底的根本原因。新课改需要教师强化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提供方向和方法,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针对这种情况,高中物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方式上多让学生主动进行提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理解。教学关系的转变让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根本上的改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空间,教师也可以去寻求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以保证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
(四)科学合理地为学生设置物理习题
在高中物理老师看来,给学生安排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在选择问题时,要注意简化。若从中学物理课本开始,有些习题比较复杂,那么老师就应该把这个习题去掉。同时,新的课程标准也要求把不必要的知识去掉,使习题更简洁、更科学。因此,让学生们做习题,从而使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得到改善。另外,中学物理老师在给学生们讲解的时候,会根据他们的情况,对他们进行一些调整,然后对他们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但是,老师们应该注意到,在练习时,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条件来进行修改。例如,当给学生解释选项的时候,可以在变化的时候,向简单的问题的方向转变;在给学生解释简单问题时,可以转向开放式题目,这样,在新的教材内容上,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技能。
比如,《变电电流》,在给学生讲解了一遍后,老师就会给他们提供合适的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对课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根据他们对课本的理解,选择合适的练习,从而提升他们的高中物理水平。另外,老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将习题转化为解题,在练习的时候,老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帮助,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然后老师会给他们讲解解题的步骤。
(五)借助信息化技术,做好教学设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巧妙进行实验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教学改革实践中,这种新的教学手段,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展示形象生动的图像与动画,化抽象为具体,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在物理教学中,利用投影技术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实验器材与实验现象;利用虚拟仿真平台,能够完成现实条件下无法完成的实验,弥补了实验室器材不足;利用DIS系统和传感器可以实现精确测量、采集处理并分析实验数据,用图像直观展示实验过程及物理规律,可以使学生充分调动多感官系统,有更加丰富的感性认知,促进教学效率有效提升。
基于信息化展开高中物理教学,要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展开教学设计,应建构符合学生认知的现代化物理教学课堂,根据每个单元教学要点和每节课教学要点理清教学思路,分析学生学习新知识应该具备的知识储备、思维水平和能力基础。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播放骆驼拉车前进的情境,提出启发性疑问:为什么骆驼拉车的力与车拉骆驼的力大小相等,但是车会前进,而不是骆驼后退呢?生动的教学情境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对运动的车辆和骆驼轨迹追踪,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时,在选用教学软件的过程中应注重发挥软件的优势,使其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弥补教学中讲解知识不到位的问题。
(六)发展多元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意愿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应用要做多元化发展,保证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有指导,促进个性化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进步。教师要秉持学生可以有效理解知识的方法为最优,将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结合使用,让多元教学方法可以得以形成,并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发展。例如,在《曲线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就要以实验教学为核心做教学方法的拓展,可以应用信息化教学缩短实验的时间,增加学生讨论总结实验结果的过程;应用合作学习让课堂进行对比讨论,进行知识对比,体现曲线运动中力的变化。通过多元教学方法的结合,让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习意愿,并得到知识的深度理解。
四、结语
物理是高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其教学内容非常贴近现实生活。新课标明确要求高中物理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实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田泽清.探究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J].才智,2019(31):175.
[2]沈赟.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才智,2018(35):75.
[3]李加特.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导刊(下旬),2018(11):129-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