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现状及优化措施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兴华

河北省平泉市台头山中学 067504

摘要

传统文化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其包含了历史、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下,传统文化与初中教育的结合,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进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但现阶段我国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仍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初中必须要加强对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的重视,不断探索优化措施,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水平。


关键词

传统文化进校园;现状;优化措施;

正文


引言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传统文化进校园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传统文化进校园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本文旨在分析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期为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提供参考。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现状及问题

1.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推进方式单一

目前,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主要推进方式是开展传统文化讲座、展览以及文艺表演等。这些活动往往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产生厌倦心理,难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此外,在传统文化进校园中,一些学校的学生只注重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而忽略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历史、文学、哲学等其他内容。

2.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许多学校缺乏具有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经验的教师,这样导致教师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理解,不能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难以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此外,有些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兴趣和热情,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枯燥无味的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往往只是将传统文化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深入解读和剖析。此外,由于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力量不足,这导致许多学校缺乏相关的专业师资队伍,这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推进产生了严重影响。

3.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

由于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影响,许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导致许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深,甚至在很多时候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有些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只有中国古代历史和古代文学,而现代文学、西方文学等不属于传统文化,甚至认为西方的历史和文学都不属于传统文化。此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4.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推进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大力支持。然而,目前许多家庭和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理解,也没有给予传统文化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因此,在一些学校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往往会被忽视。

优化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优化措施

1.创新推进方式

为了能够让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效果得到提高,学校必须创新推进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推进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对此并不感兴趣,这也是导致传统文化进校园成效不高的原因之一。学校应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创新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推进方式。例如,可以开展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举办文化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遗址等,从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也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开展传统文化讲座、展览以及文艺表演等,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印象,从而促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顺利开展。

2.加强师资培训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培训,以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例如,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讲座、文化交流、文化培训等方式,加强对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可以通过举办师资培训班等方式,培养一批具有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聘请社会上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优秀文化工作者来学校任教,以促进学校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顺利开展。

3.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传统文化主题课程、举办文化讲座、组织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增加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此外,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文化体验、传统体育、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加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向家长和社会宣传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地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等方式,向家长宣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中。此外,学校也可以通过开设讲座、展示展览等方式,加强对家长的传统文化教育。同时,也可以与社区、文化机构等合作,以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开展。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传统文化场馆、民俗博物馆、历史遗迹等,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结语

本文通过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现状及优化措施进行分析,认为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面临着推进方式单一、师资力量不足、学生认知不足以及缺乏家庭和社会支持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需要创新推进方式、加强师资培训、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加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以及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庆贵.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0-53.

[2]魏飞.论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与策略.上海教育研究,2014,(3):17-26.

[3]肖燕燕,段德敏.走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天津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04):24-26.

[4]刘华军.“文化强国”背景下传统文化与美育融合的思考[J].北方经济,2021 (09):27-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