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源,陈祚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3)

摘要

企业社会责任在欧美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的雇员报告,国内社会责任报告起步相对较晚,2006年1月开始施行的《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意味着企业的社会责任正式被官方提出,要求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除了追求公司的利益以外,还需要兼顾公司行为外部化对社会的影响,企业财务目标除了利润目标以为还需要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目标诉求。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总体情况、地区性差异、以及具体披露内容等几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整体情况进行研究,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

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改进措施

正文


近年来,随着整体经济高速发展,企业经济行为外部性造成许多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整个社会对企业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企业内部职工的工作环境和地位等问题的关注度持续提高。本文通过一些数据的统计,对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一、近年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

第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总体情况。从2006年《公司法》明确了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重要性的问题后,两个交易所开始执行相关规定,鼓励上市公司主动积极披露社会责任报告,至此,从2008年开始,少量A股上市公司开始积极主动的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数量从几家到目前的上千家。从质量上来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不论是报告披露的形式还是编制参照的标准都在进步。从A股三大交易所2021年度财务报告发布情况来看,挂牌上市公司数量总的10689 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占上市公司总数约 44.65%,而鉴于2008年开始我国才正式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我国社会责任报告发展不到二十年,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相关事项发展较快,甚至可以说形势较为乐观

图一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各年发布数量情况

图片1.png 

数据来源:国泰安数据库

第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地区分析。

本文以全部A股上市公司 2017—2021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为样本,对所有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从区域这个角度来进行研究(如图二)。总体来看,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数量排名前六的省份分别为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山东等省份。从发布地区来看,沿海城市和首都是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的重点地区,这是因为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更高,而更高的经济程度也给上市公司带来了更好的发展环境,上市公司拥有更深厚的资金积累,也有更好的政策支持来承担社会责任。此外,东部沿海城市进行海外贸易较早,因此他们也更早地与一些国外思想进行接触,因此,他们对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认识也更为普遍。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地区分布数量

图片2.png 

数据来源:国泰安数据库

第三,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行业的分布

本文以全部A股上市公司 2017—2021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为样本,对所有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从行业这个角度来进行研究(如图三))。总体来看,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数量排名前六的行业分别为计算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行业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的来说大部分都属于排污比较严重的制造业,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都是重点污染行业。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行业分布数量

图片3.png 

数据来源:国泰安数据库

第四,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内容

由图可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内容逐年增加,而 2021 年报告内容出现了“井喷式”的增加,企业在其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的内容也逐渐完善。

 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内容

图片4.png 

数据来源:国泰安数据库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的建立,以及在实施过程逐步得到完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和完善。 2017—2021 年间,职工权益保护累计数量最多,债权人权益保护累计数量最少。而在这五年职工权益保护、供应商权益保护、社会责任制度建设及改善措施呈上升趋势,其中职工权益保护上升幅度最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布职工权益保护内容,反映了现在社会或企业对职工权益保护的重视。而供应商权益保护和社会责任制度建设及改善措施更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反映了企业的新方向,市场风向转变的苗头。安全生产内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客户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公共关系和社会公益事业、股东权益保护、债权人权益保护这些项目呈下降趋势,虽呈下降趋势但是并没有减少,而是增加速度不如总数增加得多。总的来说我国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越来越重视,能根据社会风向的转变而进步。

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不全面、不充分。根据实例结果显示,不同公司披露内容差别大且不全面。有些企业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内容单薄披露项目少且较乱,在披露中避重就轻,如某食品上市公司在 2022 年社会责任报告中仅有一条与消费者有关,而该内容仅在描述公司销售方式的更新,未提及食品相关的内容,并没有真正地考虑到公众需要什么,披露社会责任报告还停留在表面,远远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尽管企业在披露报告时会因其所处行业的特点而有所侧重,但为了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披露信息的完整性和充分性应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普遍存在对政府信息披露不到位的问题,政府信息的披露既是社会公众获取有关政府的信息的一种渠道,也是社会公众监督政府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关于公司的负面消息很难被发现,即便发现了,也是披露的项目少,披露的内容少。这种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不能将公司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报告使用者,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报告使用者造成误导。

第二, 信息披露质量有待提高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内容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趋同性,披露的文件也相对简单。内容集中于公益事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方面,在这些方面,其指向比较清晰,但是,在投资者所关注的上市公司的核心信息方面,却很少体现,比如价值体现、未来发展战略等关系到投资决策的关键信息披露少且可用性有待提高。在上市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中,缺乏对于其行为的定量分析,缺乏数据证据的支撑,大部分是文字或者图片表述,而且内容含糊不清,很难给信息需求者带来清晰有用的信息,因此,公司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的可信度受到了限制。

 

第三,信息披露监管不健全

首先,我国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地区呈现很强的不平衡,主要分布在东部,这与其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强的关联性。西部经济没有那么发达,如果要实现发展,要提高公司的形象和竞争力,这不仅要靠企业自己,也要更多地依赖于国家对其进行监督和考核。其次,关于信息披露的持续性问题,国家已经制定了较多的关于信息披露的准则,但由于缺乏对信息披露的时间限制,导致很多企业在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往往只考虑了国家政策、社会影响、企业自身发展等短期影响,缺乏考虑长期的稳定性与持久性,严重影响了社会责任报告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三,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改进措施

第一,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之所以能够在近几年取得长足进步,主要得益于国家对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市场体系的大力推进。要想持续地发挥出制度、法规等对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推动效果,就必须健全与之有关的法律、法规。在此之前,深圳证券交易所、国资委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指引》中,以及环境保护法、劳动法等相关立法中,都有对社会责任报告的论述,但是这些论述都只是一种指导,而且只是一些零散的规定,缺乏法律约束力,无法适应现在社会越来越多的问题。

要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公开的良好环境,必须制定出一套规范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公开制度,使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据可循”。现阶段,《公司法》《企业信息公开暂行办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的法律和制度相继颁布,这些政策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企业通过信息披露的形式,对社会公开企业负责任的行为和决策,并公开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同时,根据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分别出台了《绿色金融指引》和《互联网企业自律公约》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多个方面加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虽然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正在逐步改进,但是中国关于社会责任报告的相关立法和规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加大对社会责任报告的监督力度

社会公众、第三方以及企业自身三方的联合监管对促进我国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当前的情况下,我国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还有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公司的不良行为过度放纵,公司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强烈的政府政策是制度执行的首要保证,高效的第三方稽核能强化监管以提高报告的可靠性,严格的第三方审计是政策落实的基础。

第三,提高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化水平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化水平与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提高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的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方式以非会计基础型为主,缺少了量化信息和历史对比数据,而一些公司披露的有关数据也都没有提供数据来源,这一现象与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有关。这样一种以定性叙述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披露方式,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缺乏可用性。因此,提升信息化程度,强化公司对承担的社会责任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是提升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必要保证。企业可以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以 5G 新基建为代表的数字设施,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信息处理平台,打通各部门的信息系统,便于更有效更准确的收集社会责任信息。

 

参考文献

[1] 易潇潇.交通运输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以深圳机场为例[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21.

[2] 李华,褚天舒.我国上市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J].市场周刊.2023,36(03):105-108.

[3] 祝雨涵.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探究[J].西部财会,2023(04):55-57.

 

刘源,2001.06女,汉族,四川内江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19级学生在读。

陈祚,男,生于1973年,四川省简阳市人,硕士,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会计系教师,主要方向为财务基本理论、企业重组并购和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等方面。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