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护理质量和院感发生率的影响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何婉君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

目的:分析对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及对护理质量、院感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ICU重症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n=50)、研究组(n=50)。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评价及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院感发生率、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心理状态、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的基础护理、感染监控、病房管理、消毒隔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院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重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及降低院感发生率方面作用明显,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ICU重症;优质护理;护理质量;院感发生率

正文


重症监护室(ICU)作为医院不可或缺的场所,主要用于监护和治疗危重症患者,是病原菌多且复杂的病房之一。由于ICU重症患者通常病情复杂危重、病情发展较快、免疫功能较低,再加上实施侵入性操作,院感风险较高,进而影响治疗及预后,不仅导致患者病情加重,还增加了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容易引发护患纠纷[1-2]。据研究指出,及时采取科学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33%-37%的医院感染[3]。而传统护理多重视基础护理,注重医嘱执行,容易忽略患者心理及健康需求等方面的护理,较为单一、片面,导致护理质量下降,院感发生率升高。优质护理模式不仅强化基础护理,还强调了注重患者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等各方面的护理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4]。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以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对其实施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及对护理质量、院感发生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12-2023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ICU重症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n=50)、研究组(n=50)。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例数比为29:21;年龄35-75岁,平均(60.33±8.25)岁;疾病类型:颅脑损伤6例、脑出血10例、呼吸衰竭10例、心力衰竭12例、食道癌12例。医护人员17名,男性与女性例数比为8:9;研究组中,男性与女性例数比为28:22;年龄35-76岁,平均(61.02±8.47)岁;疾病类型:颅脑损伤7例、脑出血11例、呼吸衰竭9例、心力衰竭12例、食道癌11例。医护人员18名,男性与女性例数比为8:10。两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得出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①均为危重症患者,在ICU接受治疗;②临床资料完整;③研究期间意识清楚,无交流障碍;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无法正常沟通者;②依从性较低;③中途主动退出研究或中途死亡。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等各项体征,观察相关并发症先兆反应,便于及时控制,同时遵医嘱执行基础护理。

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包括如下:

1)健康教育。结合患者认知程度、文化水平等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向其介绍致病因、治疗方案、预后等,明确其疑惑点给予解答,提高正确认知力,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2)环境护理。为了有效预防院感发生以及提高患者住院舒适性,需做好ICU病房环境护理,调节合适的温湿度,保持病房干净、整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加强消毒管理,避免交叉感染。在确保监护设备稳定工作下,尽可能将警报声音调至最低,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动作轻盈缓慢,以减少病房噪音,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3)心理指导。ICU重症患者通常病情危重,再加上疾病引起的各种不适,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等负性情绪,再加上ICU治疗处无法见到家属及朋友等,可引起强烈孤独感、陌生感。因此,护理人员保持温和真诚的态度与患者保持沟通,用言语、眼神、肢体等方式给予鼓励、安抚,消除其恐惧感、无助感,拉近护患距离,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对生活的勇气。还可通过编写护患沟通卡的方式,了解其需求,并尽可能满足,使其感受到人文关怀,减轻心理负担。对于出现极度焦躁的患者,需给予适当镇静药物。

4)呼吸机护理。ICU病房具有仪器多、管路多、操作多等特点,除了加强基础护理,还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实施特殊护理,如采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则需加强呼吸机护理,避免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时将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强化人工气道温化及湿化,确保呼吸道通畅。同时,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叩背,辅助痰液排出,对于排痰困难者,可采用雾化吸入、振荡器等进行排痰。

5)疼痛护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严密观察体征变化,寻找出疼痛产生的原因,并给予靶向性干预。对于疼痛较轻者,可通过转移注意力法,或播放舒缓音乐,缓解疼痛。对于疼痛较重者,需遵医嘱给予适当镇痛药物。

6)日常护理。每间隔2-3h,帮助患者翻身,并及时更换床褥、贴身衣物等。还可使用气垫床、减压贴等方式避免出现压疮,保护皮肤。加强病房巡视,观察静脉穿刺部位是否存在异常,做好穿刺护理,防止药液外渗、导管堵塞等。对于鼻饲营养饮食者,可将红霉素软膏涂抹于鼻孔部位,减少局部感染;若为经口气管插管,则需观察患者牙垫位置,以防口唇受到牙垫压迫。及时更换尿袋,清洗肛周,避免引起尿路感染。

7)营养干预。加强营养支持,选择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高热量等食物,鼻饲饮食或经口喂食。对于肠内营养患者,抬高床头30°,确保鼻饲管通常,防止误吸而引起肺部感染。营养泵泵入过程中,注意调节营养液流速,预防胃潴留。

1.3观察指标

①评价及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感染监控、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每项总分100分;分值与护理质量呈正比;②统计院感发生率、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③心理状态,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与焦虑、抑郁情绪程度呈正比;④护理满意率,采用我院自制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采取百分制,分为非常满意(总分≥90分)、基本满意(总分60-89分)、不满意(总分<60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研究组的基础护理、感染监控、病房管理、消毒隔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1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x±s,

组别

n

基础护理

感染监控

病房管理

消毒隔离

研究组

50

98.72±1.05

97.45±2.14

96.38±2.20

97.83±2.65

对照组

50

90.66±1.23

88.72±1.96

87.51±2.04

88.10±1.77

t

-

35.241

21.272

20.905

21.590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2两组院感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的院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    两组院感发生率对比[n(%)]

组别

院感情况

医护人员手卫生

患者例数

发生率

医护人员例数

合格率

研究组

50

12.00

18

18100.00

对照组

50

714.00

17

1376.47

x2

-

4.891

-

4.782

P

-

0.027

-

0.029

 

2.3两组心理状态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x±s

组别

n

SAS(分)

SDS(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50

58.96±4.70

31.22±1.91

57.20±4.85

32.15±2.03

对照组

50

59.10±4.63

40.75±2.14

57.39±4.70

41.28±2.56

t

-

0.150

23.493

0.199

19.760

P

-

0.881

0.000

0.843

0.000

 

2.4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4    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n(%)]

组别

n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研究组

50

3672.00

1224.00

24.00

4896.00

对照组

50

2754.00

1326.00

1020.00

4080.00

x2

-




6.061

P

-




0.014

3. 讨论

相比于医院普通病房,ICU病房的患者病情危重,需接受较多侵入性操作和药物治疗,加之自身免疫力降低,提高了院感发生率[5-6]。传统护理难以满足ICU病房的护理要求,而卫生部曾推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并表示一方面需要注重临床护理,另一方面也需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方位为患者提供优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7]。在本次研究中,将健康教育、环境护理、心理干预、呼吸机护理、疼痛干预、日常护理、营养干预等护理措施贯穿于优质护理干预全程中,通过加强疾病知识宣教,主动与患者保持沟通,可提高其认知力,缓解焦虑、恐惧、无助等负性情绪;并为患者提供安静、干净、舒适的病房环境,不仅可有效防止院感发生,还可提升住院舒适性。与此同时,加强呼吸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避免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8]。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采取个体化疼痛干预,可减轻患者痛苦;做好皮肤护理、协助患者排痰、及时更换尿袋等日常护理,可有效避免出现并发症而影响治疗与恢复。加强营养支持与指导,对促进机体恢复具有积极作用[9]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的基础护理、感染监控、病房管理、消毒隔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院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ICU重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增强医护人员无菌意识,确保手卫生合格,故院感发生率较低。这与岳斐斐[10]的研究结果及结论基本相同。研究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缓解ICU重症患者的 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减轻心理应激性反应,提高治疗依从性具有促进作用。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提示ICU重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取得患者满意和认可,有利于建立和谐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引起护患纠纷。

综上所述,ICU重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及降低院感发生率方面作用明显,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伟.优质护理在外科综合ICU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护理质量和院感发生率的作用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 7(5):111-112.

[2]莫希珍.优质护理在提高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3): 252-253.

[3]范景杰. 优质化护理干预在提高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9):173.

[4]马明明,陈佳宁,刘桐桐.层级护理模式在ICU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呼吸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2020,40(4):369-370.

[5]刘秀英.ICU重症患者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满意度等效果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1,8(1):14-15.

[6]杨丽贞.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22, 20(35):156-158.

[7]仇新娟,粟芳,俞小燕.优质护理对ICU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 8(7):29-32.

[8]卫新月.分析ICU护理小组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J].饮食保健, 2020, 7(5):143-144.

[9]郭伟欣,叶永春,陈莉,.人性化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6):1093-1095.

[10]岳斐斐. 在重症监护室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7):144-14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