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顾金芝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曹王中心卫生院 山东 滨州 256509

摘要

目的 探究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64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间为2022年5月-2023年5月,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实施护理干预和日常基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拔管时间和出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统计学有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最大通气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5%,统计学有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后SCL-90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提高康复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护理干预;心胸外科;手术

正文


心胸外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可分为普胸外科和心脏外科[1]。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发生心脏、肺部、食管、膈肌等疾病的患者数量日益增长。心胸外科疾病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还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由于心胸外科收治的患者疾病普遍具有特殊性,因此,治疗心胸外科患者的主要方式为手术治疗。虽然手术方法可以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有效治疗,但是由于心胸外科手术普遍会对给患者造成较大的手术切口创伤,造成极大的手术风险,还可能会造成呼吸系统功能性减退、呼吸道感染、肺不张、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康复,还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2]。所以,心胸外科手术已成为风险较高的临床外科手术之一,而常规的手术基础护理无法实现促进患者康复速度的目标,必须在手术前、中、后加强对患者护理干预,重视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关注,才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选择64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在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始启动。本次研究对象为64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均筛选自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病例,根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2例,男女患者分别为18例和14例,年龄在23-70岁之间,均值(42.45±3.14)岁。对照组32例,男女患者分别为19例和13例,年龄在22-72岁之间,均值(41.33±2.87)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比较意义。

1.1.1 纳入标准:①符合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症;②患者精神正常;③具有熟练的读、写能力;④为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研究内容,获得同意后自愿入组研究。

1.1.2 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系统疾病、有老年痴呆史者或是意识神志障碍者;②认知或智力障碍着;③不能正常语言交流者;④伤口愈合障碍者;⑤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日常基础护理,即采取对症护理,不进行其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有:观察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记录,做好术前胃肠准备,术后对引流管等各种管道进行护理,并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以及其他基础护理。

研究组在日常基础护理基础上,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 健康教育:有效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通过发放疾病手册、健康宣讲、1对1讲解等多种宣教方式为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手术过程、治疗效果等,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及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疾病和手术治疗的认知,使患者保持稳定的心态接受手术,提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叮嘱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充足睡眠,戒烟戒酒等。

1.2.2 心理干预:受疾病疼痛、对手术的恐惧、治疗费用疑虑等因素影响,患者在术前往往会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于患者的倾诉耐心倾听,积极为患者答疑解惑,对患者的不良情绪给予积极疏导,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以此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从而提升患者的积极性和配合度。

1.2.3 术前准备:由于心胸外科手术会影响患者的呼吸系统功能,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人员应在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①腹部呼吸锻炼,视患者病情采取坐卧、仰卧、半卧等体位,双手放在上腹部稍微用力,放松全身肌肉,用鼻腔吸气、口腔吐气,吸气时鼓起腹部、吐气时收紧腹部,保持匀速缓慢的呼吸节奏,且吐气时间保持在吸气时间的2倍。每次练习时间为15-20分钟,每日最少练习3次[3]②缩唇呼气锻炼:吸气时闭口,呼气时噘嘴呈吹气球状;且呼出气体可以引起18cm外的火焰摇摆幅度更大。每次训练时间为15分钟左右,每日最少练习2次[4]③呼吸保健操: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下蹲、扩胸等运动,每次运动时间在25分钟左右,每日至少运动1次[5]

1.2.4 术后护理:①对患者心肺功能进行全面监测,病房湿度和温度保持合理,使患者对氧气的湿化吸入得到保证[6]②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给予患者安慰和关怀,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康复过程、讲述成功案例,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进一步加强,有助于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后续康复治疗工作。③指导患者进行康复呼吸训练,使患者熟练掌握正确方法。通过正确排痰和咳嗽动作演示,指导患者排痰、咳嗽,咳嗽前需深呼吸,并将声门紧闭,随后抬高膈肌,使胸腔内的负压增加,之后收缩肋间肌,进行咳嗽,最好打开声门、排出痰液[7];患者咳嗽时还可以帮助其轻叩背部,促进痰液及时排出[8];若患者痰液排出困难,可采取雾化吸入等方法稀释痰液。④外科手术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损伤,患者身体较为虚弱,需要充分补充营养。需叮嘱患者增加维生素、蛋白质、膳食含量较高的食物,增加日常饮水量,避免便秘;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规律睡眠,戒烟戒酒。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出院时间、拔管时间、呼吸功能、并发症、心理状态等。呼吸功能指标包括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最大通气量等。并发症指标包括肺部感染、肺部积液、肺不张等。心理状态评定采用SCL-90自评量表,该量表包括抑郁、焦虑、敌对、偏执、人际关系、精神病性等8个项目,每个项目为0-5分,共计40分,患者心理状态越差则评分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和处理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分别用(±s)和率(%)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并分别应用t和x²进行数据检验,当P<0.05时,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和出院时间

研究组患者拔管时间和出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1 对比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和出院时间±s,d

分组

例数

拔管时间

出院时间

研究组

32

4.28±2.22

10.46±3.85

对照组

32

5.63±2.15

13.07±3.77

x²


2.471

2.740

P


0.016

0.001

2.2 对比两患者的呼吸功能

研究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最大通气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2

2 对比两患者的呼吸功能±s

分组

例数

血氧饱和度(%)

呼吸频率(次/min)

最大通气量(L/min)

研究组

32

94.66±1.73

12.38±1.46

52.04±2.23

对照组

32

96.89±1.62

18.75±1.52

68.58±2.38

x²


5.323

17.097

28.688

P


0.000

0.000

0.000

2.3 对比两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5%,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对比两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n,%)

分组

例数

肺部感染

胸腔积液

肺不张

总发生率(%)

研究组

32

1(3.13)

1(3.13)

0(0.00)

2(6.25)

对照组

32

5(15.63)

3(9.36)

2(6.25)

10(31.25)

x²





6.564

P





0.010

2.4 对比两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后SCL-90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4

4 对比两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s,分

分组

例数

术前

术后

研究组

32

14.33±3.77

8.82±2.04

对照组

32

14.54±3.35

12.26±2.85

x²


0.236

5.552

P


0.815

0.000

3 讨论

在医学领域,心胸外科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诊断和治疗心脏、肺部、纵膈、食道等胸腔内器官病变。心胸外科疾病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为心胸外科手术,胸腔手术主要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手术有胸腔穿刺术、气管切开术、胸壁伤口清创缝合术、胸腔开放及闭式引流术等;二级手术有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食管下段癌切除术、肺脏胸膜切除术、胸腔穿刺术、气管切开术等;三级手术包括中高位食管癌根治术、肺段切除术、全肺切除术、纵膈肌肿瘤切除术等[9]。心胸外科手术风险较高,且会给患者的机体造成严重损伤,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而且在创伤大、伤口疼痛剧烈、胸膜反应、胸膜粘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会损害患者呼吸功能,引发呼吸功能衰竭或障碍[10]。因此,加强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将全面化、系统化护理贯穿整个围术期,可以使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度进一步提升,促进患者正确呼吸和排痰,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病情得到改善,缩短康复进程、提高康复效果。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拔管时间和出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统计学有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最大通气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由此可以说明,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心胸外科手术患者,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呼吸功能,还可能够使并发症得到控制,使患者能够尽快拔管和出院。这是因为在术前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可以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对治疗更有信心,更愿意积极主动的配合疾病治疗和护理;手术前、后加强患者呼吸功能锻炼、帮助患者正确排痰,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系统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强对患者心肺功能监测、指导患者科学饮食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有助于患者提升体质和机体抵抗力,进一步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提高康复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郑陈静美,蒋张,张文秀,等.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心胸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探讨[J].保健文汇, 2020, 000(017):216-217.

[2]蒲小莉.分析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小儿胸外科手术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J].剧影月报, 2020, 002(015):64-64.

[3]张若宁.心理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14):237-238.

[5]刘红蕊.心理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华养生保健, 2023, 41(3):86-88.

[6]贺平,刘畅.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术后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及生物力学研究--评《心胸外科疾病诊疗技术与微创应用》[J].世界中医药, 2022, 17(23):2-2.

[7]周珍玉.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术后患者排痰效果,肺部感染的影响评估[J].养生保健指南, 2021, 000(043):191-192.

[8]王甜,吴华,陆旭.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胸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 2020, 44(2):319-320.

[9]苗景剑.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术后患者排痰效果,肺部感染的影响价值评估[J].系统医学, 2020, 5(4):149-151.

[10]陈晨,唐竞.常规护理+早期护理干预对胸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健康忠告, 2020, 000(004):17-1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