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张翠,高昕

山东省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青岛266034

摘要

目的:了解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接受心理护理的作用效果。方法:平均将86例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通过PSQI量表、HAMA及HAMD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情绪状态,分析最终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PSQI、HAMA、HAMD各项评分及睡眠障碍发生率较之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睡眠质量与情绪状态改善显著,干预效果更佳。结论:心理护理对改善伴有睡眠障碍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具备可行性。


关键词

心理护理;抑郁症;睡眠障碍

正文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sleep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Zhang Cui, Gao Xin

Qingdao Mental Health Center, Qingdao Shandong 266034,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care for depression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s.Methods:An average of 86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 study group,with 4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SQI,HAMA and HAMD scales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sleep quality and emotional state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and the final intervention effect was analyzed.Results:The PSQI,HAMA,HAMD scores and the incidence of sleep disorder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sleep quality and emotional state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and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was better.Conclusion:Psychological nursing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ccompanied by sleep disorders,and it is feasible.

Key wordspsychological care;depression;sleep disorders

 

抑郁症主要特征表现为患者存在自我否定、自卑抑郁、悲观厌世以及自杀倾向,情绪持续低落同时还伴有睡眠系统紊乱,导致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的问题,使其精神与体力受到影响[1]。若是单纯让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物,病情控制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辅以心理护理,使患者睡眠障碍及情绪状态得到改善。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来了解其作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及病例数: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入组患者86例,男女患者比40:46,平均年龄(37.5±8.6)岁,研究对象:我院抑郁症患者,分组方式:平均法,组别: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基础资料于组间对比后差别不明显,P0.05。

1.2护理方法  普通护理应用于对照组及研究组:改善睡眠环境,监督用药,口头宣教等。

在此基础上早晚各一次,2次/d将心理护理再加于研究组:①与患者家属交流,了解患者感兴趣的事物,从患者兴趣爱好入手加强沟通,给予患者认可与鼓励,使患者受到鼓舞,建立友好护患关系,获得患者信任。②借助舒缓或欢快轻音乐、精油熏香等为患者创设私密化情境,增强患者安全感,放松患者心情,配以暗示意味语言,使患者主动诉说自己的问题与需求,从患者角度出发理解患者想法,找到宣泄口并巧妙引导患者发泄不良情绪。③针对患者不适身体状况及不佳精神状态,予以合理解释,指正患者错误认知,详细讲解抑郁症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自身抑郁症的原因,摆正患者心态,必要时可通过知识讲座或病友交流会,从思想层面逐步改善患者身心状态,提高患者自信心与认知能力。④纠正患者生活态度,使患者以正面心态面对自身病情与治疗,引导患者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强化患者对生命责任感,让患者更好认识自我并接纳自我,使患者积极面对人生[2]⑤指导患者掌握调节心情及释放压力的方法,如冥想、瑜伽、书法、音乐、运动等,帮助患者减轻精神压力。⑥放置薰衣草于病房内助眠,指导患者睡前热水泡脚,并通过饮用玫瑰花茶、温牛奶或进食其他助眠食物促进患者镇静心情、疏肝解郁,另外若患者应用玫瑰花茶时需叮嘱其不要与其他普通茶叶混合使用,以免影响助眠效果。

1.3观察指标  ①睡眠质量及干预效果:使用PSQI从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入睡时间等方面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4-8周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每项总分4分,分值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②情绪状态:使用HAMD量表和HAMA量表(以20分为临界点,20分抑郁、焦虑越重,20抑郁、焦虑越轻)评价患者护理前后情绪状态改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录入数据,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n(%)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及干预效果  研究组患者PSQ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睡眠质量改善明显,P0.05,如表1所示。

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及干预效果对比(

组别

睡眠时间

睡眠障碍

催眠药物

入睡时间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43)

3.25±0.34

2.87±0.16

2.28±0.81

1.34±0.43

1.86±0.82

1.26±0.71

2.62±0.65

1.36±0.78

研究组(n=43)

3.34±0.56

1.21±0.35

2.58±0.72

0.98±0.31

1.85±0.37

0.75±0.34

2.64±0.82

0.86±0.37

t

0.900

28.285

1.815

4.453

0.072

4.248

0.125

3.797

P

0.370

0.000

0.073

0.000

0.942

0.000

0.900

0.000

2.2两组患者护理后干预效果  研究组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效果更佳,如表2所示。

2两组患者干预效果对比n(%)

组别

睡眠障碍(例)

对照组(n=43)

21(48.84)

研究组(n=43)

7(16.28)

c2

10.379

P

0.001

2.3两组患者情绪状态改善情况  研究组患者HAMD、HAMA评分较对照组更低,情绪状态改善明显,P0.05,如表3所示。

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状态变化对比(

组别

HAMD(分)

HAMA(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43)

41.14±4.03

34.25±3.46

40.11±3.65

32.61±3.68

研究组(n=43)

41.06±4.21

22.21±3.83

40.34±3.27

19.04±3.79

t

0.090

15.296

0.307

16.844

P

0.928

0.000

0.759

0.000

 

3讨论

睡眠障碍患者容易出现易失眠、易惊醒、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等睡眠方面的问题,这时患者大脑皮层的兴奋神经与其抑制功能正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而这也是抑郁症的表现之一。引发患者抑郁的因素有社会、家庭、生理、心理等多个原因,其中患者的心理状态是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难点和障碍[3]抑郁症患者因伴有睡眠障碍,往往容易存在焦虑、烦躁、郁闷等情绪状态,所以必须对患者展开有效的护理干预来改善患者的这些问题。

心理护理能够抓住患者的实际情况与心理问题,通过交谈、音乐等方式,进行针对性地引导,使患者正确看待疾病、正视自己内心,向患者提供帮助并满足其心理需求,则有利于提升患者配合度与自信心。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PSQI、HAMA、HAMD各项评分及睡眠障碍发生率较之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睡眠质量与情绪状态改善显著,干预效果更佳。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只有真正了解他们的想法并能够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才能够使患者产生健康行为,特别是存在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只有掌握困扰其睡眠质量的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使患者睡眠需求得到满足。为患者创设更为私密化的心理疏导情境,可以使患者放下防备,增加安全感,且肯定并鼓励患者不被认可的想法或行为,也能够获取患者的信任与认可,以便患者主动诉说自身的心理需求,而充满芳香与轻柔音乐的环境也能够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舒缓,有助于稳定患者心绪。通过与患者家属、朋友交谈,能够掌握患者兴趣爱好、饮食、社交、生活行为等方面实际情况,方便护理人员纠正患者错误习惯,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指导患者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及助眠技巧,能够使患者逐步改善睡眠质量。可见,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并将其贯穿于患者的整体护理中,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由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4]

综上,心理护理对于改善伴有睡眠障碍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有积极影响,具备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王珍兰.综合性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1):195-197.

[2] 景璐,宋珏敏,陈霞芳.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21,50(S01):445-447.

[3] 王妙华,刘海斌,张建芳.小组积极心理支持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9,30(11):1487-1489.

[4] 王凤艳.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及自我接纳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8):174-17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