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瘘专项护理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高晓瑾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

目的:探讨内瘘专项护理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内瘘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22年1月~2023年6月,选取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尿毒症MHD治疗患者,根据其入院先后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专项组(n=35)与参照组(n=35),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专项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内瘘专项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内瘘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参照组比较,专项组患者干预后的内瘘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更高(P<0.05)。与参照组比较,专项组患者内瘘功能优良率显著更高,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P<0.05)。与参照组比较,专项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显著更高(P<0.05)。结论:对尿毒症MHD治疗患者而言,实施内瘘专项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内瘘功能,减少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对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内瘘专项护理;内瘘功能;并发症

正文


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终末期,患者存在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紊乱,会出现反应淡漠、惊厥、谵妄等症状,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手段,能够有效清除体内蓄积有毒物质,保护肾残余功能[2]。静脉内瘘是MHD的常用治疗通道,确保静脉内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是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之处[3]。本研究对尿毒症MHD患者开展内瘘专项护理,取得满意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21~20236月,选取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尿毒症MHD治疗患者,根据其入院先后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专项组(n=35)与参照组(n=35)。纳入标准:符合尿毒症诊断标准[4]具有MHD适应症,治疗时间≥6个月,透析频率3/周;具有动静脉内瘘手术指征;预计生存期1年;认知及语言功能正常;依从性良好,可配合完成研究;⑺临床资料完整;⑻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研究目的及意义,均书面同意。排除标准: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伴免疫系统疾病者;伴全身感染性疾病者;伴恶性肿瘤者;伴局部皮肤感觉障碍者;既往有血栓史者;⑺病历资料不全者专项组:19例,女16例,年龄48~7956.72±6.88)岁,透析时间6~22个(13.47±2.86)个月。参照组:20例,女15例,年龄51~7857.10±7.29)岁,透析时间6~2113.73±2.9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心理疏导等。

1.2.2 专项组  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内瘘专项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所示。组建护理团队:成立内瘘专项护理小组,由科室1名护士长担任组长,选择1名主治医生、2名主管护师、4名责任护士作为组员,在开展护理工作前,对组员开展专项护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尿毒症、MHD、护理重点与难点、护理前沿技术等,提高组员知识贮备量及操作技能水平,为后续开展护理工作奠定基础。内瘘评估:对患者内瘘血管情况进行评估,包括血管充盈度、弹性、血流量等,血管是否突出,触摸时是否存在硬结等,根据评估结果分为I级、II级、III级,进行分级护理。内瘘分级护理:对于I级患者,其内瘘状况较好,每周重新评估1次患者的内瘘情况,指导患者自我监测瘘管吻合口是否存在震颤感,指导患者每日进行握拳或捏皮球锻炼,保持内瘘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对于II级患者,其内瘘状况一般,每周对其内瘘情况评估2次,嘱咐患者若瘘管存在震颤感或杂音消失,存在疼痛症状,需要及时告知护士进行处理,在透析24h后,对局部皮肤进行湿热敷,每次10~15min,或在局部涂抹喜辽妥软膏,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炎性介质吸收,嘱咐患者严格控制蛋白质、水分摄入;对于III级患者,其内瘘状况较差,每周需对其内瘘情况重新评估3~4次,若患者存在动脉瘤,需使用弹性绷带进行轻压保护,每2h松解1次,若其动脉瘤存在扩大趋势,需要及时进行手术切除,必要时需要重新建立内瘘。内瘘操锻炼: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确定适宜的锻炼时间,在透析中心休息室开展,便于随时观察锻炼过程中患者情况,及时处理各种意外问题,指导患者进行手臂热身,然后交替按压手腕,反复握拳弯折,向内外翻转手臂,上下伸缩手臂,进行手腕、肩肘环绕,双臂交替进行顺时针、逆时针环绕,每次锻炼20~30min,每周3次。

1.3 观察指标

1.3.1 自我管理能力  采用科室自制MH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价,包括避免损伤、自我检测、预防感染等7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分别赋值1~5分,总分0~35分,评分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高[5]

1.3.2 生活质量  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等8个维度及36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分别赋值1~5分,各维度得分均换算成百分制计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6]

1.3.3 内瘘功能  评价两组患者的内瘘功能,分为优(血管充盈有弹性,走行清晰,内瘘直径≥0.5cm,静脉端血流量≥设定值)、良(血管充盈有弹性,走行较清晰,有轻微压痛,血管周围存在硬结,内瘘静脉端血流量与设定值一致)、可(血管周围存在硬结,压痛感明显,内瘘静脉端血流量<设定值)、差(未达到上述标准),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7]

1.3.4 并发症  记录两组患者的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水肿、出血、血栓、感染等。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与参照组比较,专项组患者干预后的内瘘自我管理评分显著更高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分)

组别

时间

自我监测

避免损伤

功能锻炼

预防感染

专项

n=35

参照

n=35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1.74±0.44

4.20±0.77αβ

1.82±0.36

3.15±0.65α

1.69±0.41

4.14±0.80αβ

1.73±0.48

3.02±0.54α

1.67±0.36

4.16±0.73αβ

1.71±0.39

3.11±0.57α

1.83±0.38

4.05±0.71αβ

1.86±0.42

3.13±0.54α

续表1

组别

时间

健康生活习惯

遵医嘱服药

内瘘异常处理

总分

专项

n=35

参照

n=35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1.64±0.36

4.17±0.72αβ

1.66±0.33

3.21±0.58α

1.86±0.45

4.22±0.71αβ

1.84±0.40

3.19±0.63α

1.62±0.35

4.25±0.72αβ

1.64±0.32

3.27±0.59α

12.05±1.87

29.19±3.17αβ

12.26±1.94

22.08±2.41α

注:组内比较显著差异,αP<0.05;组间比较显著差异,βP<0.05;下同。

2.2 两组患者内瘘功能比较

与参照组比较,专项组患者内瘘功能优良率显著更高P0.05)。见表2

2 两组患者内瘘功能比较[n%]

组别

优良率

专项组(n=35

2262.86%

925.71%

38.57%

12.86%

3188.57%

参照组(n=35

1645.71%

822.86%

822.86%

38.57%

2468.57%

x2





4.158

P





0.041

2.3 两组患者内瘘相关并发症比较

与参照组比较,专项组患者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P0.05)。见表3

3 两组患者内瘘相关并发症比较[n%]

组别

水肿

出血

血栓

感染

发生率

专项组(n=35

38.57%

12.86%

12.86%

00.00%

514.29%

参照组(n=35

720%

38.57%

25.71%

12.86%

1337.14%

x2





4.786

P





0.029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与参照组比较,专项组患者干预后的SF-36评分显著更高P0.05)。见表4

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组别

时间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社会功能

躯体疼痛

专项

n=35

参照

n=35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66.34±4.17

75.52±6.32αβ

66.96±4.09

71.27±5.43α

62.57±4.02

71.26±6.49αβ

62.43±4.57

67.33±5.23α

71.04±4.97

84.66±6.82αβ

71.28±4.74

76.76±5.63α

64.22±4.36

72.46±6.09αβ

64.35±4.18

68.81±5.36α

续表4

组别

时间

精神健康

情感职能

活力

总体健康

专项

n=35

参照

n=35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67.62±4.34

80.45±6.81αβ

67.04.17

73.84±5.39α

66.81±4.19

82.94±6.42αβ

66.24.37

73.62±5.11α

63.81±4.42

76.35±6.21αβ

63.64±4.39

69.23±5.49α

65.84±4.27

79.96±6.42αβ

65.42±4.53

71.63±5.42α

3 讨论

MHD虽然能够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蓄积有毒物质及多余水分,但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需建立长期血管通路——静脉内瘘,具有安全、方便等优点[8]。但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需要反复穿刺静脉内瘘,并受患者年龄、血管条件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易出现内瘘功能障碍或失功现象,发生血管狭窄、血栓等并发症,缩短静脉内瘘使用时间,导致患者血液透析充分性降低,影响其治疗效果[9]。既往临床针对MHD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护理方式单一,忽视患者个体差异性,护理措施缺乏针对性急预防性,导致护理效果不理想,患者护理满意度不高[10]

内瘘专项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能够针对MHD患者各种易发并发症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够延长其静脉内瘘使用时间,保证透析充分性,改善患者预后[11]。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参照组比较,专项组患者内瘘自我管理评分、SF-36评分及内瘘功能优良率显著更高,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P0.05,与罗丽敏[12]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在于内瘘专项护理是以MHD患者为护理中心,充分考虑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护理需求,对其开展针对性的分级护理,能够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从而改善内瘘功能,有利于提高透析效果,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对尿毒症MHD治疗患者而言,实施内瘘专项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内瘘功能,减少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对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丽丽,李文娟,徐娜. 危机管理模式下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23,31(2):134-136.

[2] 朱妍妍,陈英.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分析中的应用[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23,31(3):101-103.

[3] 劳仙颖,黄进娣,韦连梅. 基于控制论的护理干预模式在新发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价值研究[J]. 吉林医学,2023,44(1):261-264.

[4] 王玲玲,廖丽英,刘晓洁. 护理程序导向下全方位护理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和并发症的影响[J]. 内科,2023,18(4):385-388.

[5] 徐静,冯婉娟,熊婷,. 动静脉内瘘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及衰弱水平的影响[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3,48(4):544-547.

[6] 李倩,林雪妹,李天恩. 风险分级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17):106-108.

[7] 莫雅文,黄静雅,孙春艳,.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评价与干预现状[J]. 护理研究,2020,34(1):119-122.

[8] 段丽丽. 内瘘专项护理对维持性血透动静脉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3,34(1):114-116.

[9] 刘丽丽. 内瘘专项护理对维持性血透动静脉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2):2234-2237.

[10] 吕路,李春,童辉,. 内瘘专项护理干预对肾病终末期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0):47-49.

[11] 严艳,阮可菲. 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23,27(3):103-105,118.

[12] 罗丽敏,禹继敏,凌莉萍,.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内瘘专项小组护理模式在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4):521-52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