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伤口渗液的预防探讨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1王舒婷 △李芸

东部战区总医院 神经内科 江苏南京 211100

摘要

目的:讨论循证护理较常规护理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性和产生的重要价值。方法: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我院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180例,根据手术伤口护理要点和方式的不同随机划成常规组、循证组,各90例。常规组开展常规护理方案,循证组则以循证医学理论为原则实施循证护理,比较常规组、循证组的治疗有效度、心功能指标、脑血管狭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循证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隐患发生率、伤口渗液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伤口周围红肿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伤口渗液消失时间均低于常规组,护理后的VAS得分均低于常规组,SF-36得分高于常规组,组间上述数据数值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水平(P值<0.05)。结论:循证护理价值斐然,可有效预防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伤口渗液的发生,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

循证护理;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伤口渗液;预防探讨

正文


前言:

脑血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疾病,影响了许多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针对脑血管狭窄的介入治疗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介入手术可以有效扩张血管,改善血流灌注,并减少症状的发生。然而,在进行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后,伤口渗液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问题可能导致伤口感染、延迟愈合以及局部炎症等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1]。因此,如何预防和控制伤口渗液对于提高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循证护理作为一种基于最新研究证据并结合临床经验的护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2]。本文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伤口渗液中的应用,重点探讨伤口护理的关键要素,包括合理的伤口清洁方法、使用适当的敷料材料、压力分布管理等,以提供更科学、安全和有效的护理策略,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针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的伤口渗液预防策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并最终促进患者的康复与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14-20234月我院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180例,根据手术伤口护理要点和方式的不同随机划成常规组、循证组,各90例。常规组开展常规护理方案循证组则以循证医学理论为原则实施循证护理。常规组男性43例、女性47例,年龄范围在50-70、平均年龄(63.40±11.03)岁;循证组男性44例、女性46例,年龄范围在51-70岁、平均年龄(63.62±12.41)岁;组间资料对比后,见P0.05迎合研究实施标准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有脑血管狭窄,并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年龄为18岁及以上的成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或相对稳定;患者知情研究事宜,同意参与;患者认知清晰可正常进行语言交流排除标准:同时患有其他严重疾病或并发症,影响伤口愈合或渗液的能力合并恶性肿瘤或过敏性疾病已经接受其他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干扰研究结果的判断缺乏完整的医疗记录或无法提供有关伤口渗液的相关信息临床资料不全或缺失者。

1.3 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一般护理、病情观察、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和遵医嘱治疗注重开展伤口护理。

循证组基于循证医学理论,通过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应用循证、延伸护理几个方面开展护理干预前期做好循证护理组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参与循证护理小组所有成员均能熟练掌握疾病防治知识;寻找临床实践中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生理及心理问题重点关注伤口及其渗液护理措施:建立患者档案,针对性进行追踪和随访,动态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心理情绪和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等;根据问题进行相关文献系统综述以获得循证支持:拟定伤口渗液高危因素根据脑血管狭窄的危急程度和基础疾病处理的策略作出干预方案,及时控制和治疗方案;对有效科研证据与患者需求相结合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患者高危因素和心理状态为其制定合适护理计划,具体重点措施包括合理的伤口清洁方法、使用适当的敷料材料、压力分布管理、心理指导合理的伤口清洁办法:根据伤口特点和医生的建议,可以在手术后的24小时或更长时间内不清洁伤口;在进行伤口清洁前,务必采用无菌技术,包括正确的手部消毒和穿戴无菌手套;使用生理盐水或温和的清洁剂和柔软的无菌纱布或棉球轻柔擦拭伤口表面,以去除污垢、血液和分泌物等,可以采取桥接法/计时法清理伤口,尽量减少清洁次数和创伤,以保护伤口免受感染风险。使用适当的敷料材料:不同类型和大小的伤口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敷料,对于较大且较深的伤口需要使用吸水性较强的敷料来控制分泌物和保持湿润环境,而对于较小的浅表伤口可以选择简单的无菌敷料,对于高风险患者或特定情况选择含有抗菌性能的特殊敷料;根据医生的指导,选择相应的敷料材料以实施湿润疗法或干燥疗法,湿润疗法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和上皮化,而干燥疗法则适用于较干燥、少分泌物的伤口;敷料应具备适当的渗透性和透气性,以便排出伤口分泌物和防止湿润环境下的细菌滋生,透气的敷料可以帮助调节伤口氧气供应、维持温度和湿度;对于高风险患者或存在感染风险的伤口,可以选择具有抗菌性能的敷料,这些敷料可以帮助预防感染,减少伤口愈合时间,并提高治疗效果。压力分布管理:定期检查伤口,观察有无出血、渗出物或感染迹象,对于有化纤细胞组合敷料的伤口,应密切观察敷料中间是否有血迹扩散,以了解血液渗漏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使用压力敷料或局部止血药物来控制出血;在伤口周围使用透明薄膜敷料或软的不粘性敷料,帮助减轻伤口周围的压力;在伤口护理时,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和减少活动,避免过度用力或摩擦伤口,以免增加伤口的压力或引起创面裂开;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伤口情况,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滋生细菌感染。心理指导:按照循证护理干预计划表定期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解答患者问题,并及时传输正确的护理观念,加心理疏导缓和引导性治疗,鼓励家属参与患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共同战胜疾病

1.4 观察指标

统计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隐患发生率伤口渗液发生率。使用渗液计数法记录每天伤口渗液量的变化,以及检查敷料的湿度和渗液扩散情况观察伤口渗液的质地颜色可以提供有关伤口愈合过程、渗液成分和感染可能性的信息伤口疼痛得分采用VAS疼痛量表评估[3]结合伤口分期评估方法(如Wound Bed Preparation模型)来评估伤口愈合程度和速度,可以了解伤口的治愈进展。SF-36生活质量量表通过8个维度、36个问题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0-100分,随着分数增加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应提高[4]满意度选择医院自制量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将非常满意和满意一起归为总满意度,自制量表经检验总体Cronbach’s α系数>0.80,可信度和可行性高。

1.5 统计学检测  

所有资料均在SPSS 22.0软件包中进行分析处理,独立样本t检验获取常规组、循证组间差异;构成比表达计数资料,χ²检验比较差异;P<0.05提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隐患发生率伤口渗液发生率、满意度比较  

循证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隐患发生率、伤口渗液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1中数据显示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

1 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隐患发生率伤口渗液发生率比较[n%]

项目

循证组n=90

常规组n=90

t/x2

P

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11.11

77.78

4.709

0.030

安全隐患发生率

11.11

910.00

6.777

0.009

伤口渗液发生率

22.22

1011.11

5.714

0.017

满意度

8796.67

8088.89

4.063

0.044

2.2 伤口愈合情况比较  

循证组患者伤口周围红肿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伤口渗液消失时间均低于常规组2中数据显示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

2 伤口愈合情况比较d

项目

循证组n=90

常规组n=90

t

P

伤口周围红肿消失时间

2.33±0.55

2.98±0.70

6.927

0.001

创面愈合时间

4.65±1.32

5.22±1.54

2.666

0.008

发生伤口渗液消失时间

1.33±0.76

1.76±0.88

3.508

0.001

2.3 VASSF-36得分比较

护理后,循证组患者的VAS得分均低于常规组,SF-36得分高于常规组,3显示组间数据数值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水平(P<0.05)。

3 VASSF-36得分比较,分)

分组

时间

VAS

SF-36

循证组n=90

护理前

43.33±5.44

76.88±7.78

护理后

27.09±4.02ab

91.89±8.66ab

常规组n=90

护理前

42.98±5.50

76.96±7.84

护理后

35.56±3.65a

84.45±8.43a

注:组内比较aP<0.05组间护理后比较bP<0.05

3 讨论

在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中,伤口渗液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这些液体可能是血液、淋巴液或组织间液等,导致伤口周围出现肿胀、渗出物或荧光物质。伤口渗液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手术操作技术、术后感染、伤口边缘组织损伤、循环不良等因此目前很难准确预测和评估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的伤口渗液情况。对于伤口渗液的处理方法,目前缺乏统一的指南或标准化的护理方案。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渗液,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使用负压吸引、敷料覆盖或湿润疗法等尽管目前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伤口渗液的处理还面临一些难点,但必须重视对患者的伤口管理,确定护理干预方案,以实现其病情控制和提高治疗有效性。随着科学技术和护理经验的进步,我们可以期待未来会有更多针对性的研究和解决方案出现,以优化伤口渗液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循证护理是指通过将最新的临床证据与护理实践相结合,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方法和决策它强调将最好的可用外部证据与临床经验和患者价值观相结合,以指导护理实践[5]。循证护理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收集、评估和应用可靠的临床证据,来改进护理质量并提高患者的临床结局。本研究首先提出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伤口渗液的相关问题,并检索与问题相关的最新的、可信赖的临床研究证据不断进行评估和批判性分析来确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本文在循证护理实施过程中重点探讨伤口护理的关键要素,包括合理的伤口清洁方法、使用适当的敷料材料、压力分布管理等。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循证组在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隐患发生率伤口渗液发生率上具有更高的价值,这与冯静静[6]的报道结果基本一致。循证护理强调严格的感染预防措施,如规范操作程序、使用无菌技术、正确选择和使用抗生素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预防创口感染和伤口渗液。在循证护理实施中,推崇使用有利于伤口愈合的技术和产品,如湿润敷料、吸收性敷料、适当的伤口清洁和冲洗等,这些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渗液。循证护理注重伤口周围组织的湿润度管理,以提供适当的湿润环境促进伤口愈合。通过正确控制体液平衡和维持适宜的组织灌注,可以减少伤口渗液。另外,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循证组在改善疼痛程度和创口愈合上有重要价值,循证护理强调有效的疼痛管理,包括适当使用药物镇痛、非药物镇痛、疼痛评估、心理指导等,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镇静情绪,从而减少伤口渗液。既往文献指出,循证护理强调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舒适的护理,通过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应用镇静和安抚措施等方式,减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紧张和不适感[7]。循证护理促进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伤口愈合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有效的手术创面管理、营养支持、疼痛管理以及教育和康复指导,这些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伤口愈合,降低感染和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通过选择合适的敷料材料、积极管理伤口感染、预防并处理伤口周围组织水肿,以及制定个体化的伤口护理计划,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伤口渗液的发生,促进伤口愈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菲菲.循证护理对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养生保健, 2021, 39(3):96-97.

[2] 覃春年.循证护理对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价值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 2021,12(23):196-197.

[3] 蔡国娜,张严,郑俊华,.脑血管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饮食保健,2021,8(36):158-159.

[4] 韦天凤.循证护理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21, 39(24):132-134.

[5] 宋梅.循证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2, 39(3):356-357.

[6] 冯静静.循证护理指导脑血管病介入术后护理的效果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 2021,21(40):232-233.

[7] 李佳颖,陈英杰.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应用[J].饮食保健,2021,8(16):164-16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