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优质护理在老年住院患者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应用价值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邱红

自贡精神卫生中心·西南医科大学附属自贡医院 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

目的:讨论评价静脉治疗老年住院患者时采取优质护理方案的效果,及对技术操作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方法:研究于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展开,共纳入老年住院患者92例为对象,均采取静脉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模式将患者划分成对比组与讨论组,46例患者/组,对比组采取常规模式护理,讨论组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二组护理满意度、护理技术操作水平、掌握健康知识程度、意外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患者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结果:讨论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技术操作水平评分、掌握健康知识程度评分均较对比组分值高,二组比照P<0.05;讨论组非计划性脱管、护患纠纷、投诉等意外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二组比照P<0.05;讨论组焦虑、抑郁心理评分明显低于对比组,二组比照P<0.05;讨论组渗液、穿刺点红肿、静脉炎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比组,二组比照P<0.05。结论:临床以静脉给药方式为老年住院患者实施治疗时,以优质护理方案进行配合,可以提高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减少并发症,在改善负性心理状态、提升认知水平方面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心理状态;老年;优质护理;并发症;护理技术操作

正文


老年人身体机能不高,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继而发生疾病,一般情况下,老年人患病后需采取住院治疗,便于及时观察病情变化,以保护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1]。静脉治疗即直接将药物输注到血液中,利用血液循环模式促使药效快速发挥作用的方案,为临床常用的给药方式,相比口服用药,静脉输注药物治疗方案的疗效更确切[2]。因此,老年住院患者多采取静脉治疗方案,能够快速缓解病情,但是,静脉给药需要对患者采取穿刺操作,并予以护理干预,护理操作技术良好,可以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小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3]。常规模式护理是老年住院患者常用干预措施,有一定护理效果,可以减轻患者的穿刺痛苦,但是,该护理方案对老年住院患者负性心理的重视不足,致使其不良情绪无法缓解,是造成护理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优质护理的服务理念较完善,是近些年来常用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质量良好,可以为患者提供理想服务[4]。本次研究以2021年1月-2023年3月间收治的92例老年住院患者为对象,讨论静脉治疗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方案的效果与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1月-2023年3月为研究时间范围,对象是92例本院老年住院患者,均行静脉治疗,分组对策即随机数字表,组别是对比组46例和讨论组46例。对比组患者病程范围1至10天,均值(5.09±1.32)天;年龄范围63岁至82岁,均值(72.37±2.68)岁;其中,28例患者为男性、18例患者为女性。讨论组患者病程范围1至11天,均值(5.23±1.26)天;年龄范围62岁至85岁,均值(72.51±2.75)岁;其中,27例患者为男性、19例患者为女性。组间一般资料比较不具有明显差异,二组比照P>0.05,可以比较。

纳入条件:(1)神志清醒、认知功能正常;(2)有齐全的一般资料;(3)老年患者与其家人对研究知情,且同意在协议书上签字;(4)可以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交流与沟通。

筛除条件:(1)有静脉输液禁忌;(2)心理或者精神方面有异常;(3)凝血功能异常;(4)血液机制、免疫机制异常;(5)研究期间退出或者转入其他医院;(6)恶性肿瘤疾病、皮肤损伤疾病。

1.2方法

对比组采取常规模式护理:向患者宣教静脉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根据相关管理条例完成静脉穿刺操作;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后配合医师进行处置;结束时告知患者按压穿刺点,避免出血。

讨论组采取优质护理方案:组织培训活动,向护理人员传达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采取考核机制,确保考核合格后再对老年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注重护患交流:采取静脉治疗之前,展开护患交流与沟通,引导患者、患者家人的需求及心理状况,对于存在负性心理的老年患者,调查其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便于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包括语言鼓励与安抚,及听音乐、观看视频等移情方式,可以减轻其不良心理情绪;除此之外,患者提出护理要求、心理需求时予以满足,能够令老年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给予的尊重与关怀,便于建立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2)穿刺护理:选择关节位置为穿刺点,如有必要,可以通过小夹板进行固定处置;按照无菌原则完成护理操作,可以规避感染热源、病原体等情况,从而增加静脉治疗安全性。(3)完善护理流程:配药之前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药物信息进行核实,确认无误后配药;此外,严格控制静脉营养袋的配备,规避配备不足、不符合等不良情况,可以提高用药安全性。(4)拔针护理:药液输注结束后,将针头固定好,同时将胶带撕下,握住针翼,穿刺点处放置棉纤维,一手拔除针头,一手对穿刺处进行按压处理,能够将移除针头带来的痛苦减轻。(5)监测护理:静脉治疗30min后,对患者的体征、用药情况等进行观察,便于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导管位移、有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等,利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6)预防护理:将静脉治疗期间有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症状、危害、应急处置措施等告知患者与其家人,同时对静脉输注速度进行严格调控,可以避免发生输注速度过高,继而规避心脏负担加重情况,着重告诉患者家人,对患者进行监测,避免非正常脱管事件,若输液期间有不良情况发生,立即与护理人员联系。

1.3观察指标

1)评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以护理满意度、护理技术操作水平、掌握健康知识程度为观察指标,满意度经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进行调研评估,包括服务态度、沟通技巧、健康宣教等,总计100分,分值与满意度成正比;护理技术操作水平由护士长评价,评估内容包括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患者配合程度,100分满分,分值越高,护理操作水平越优秀;掌握健康知识程度经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静脉治疗、药物、疾病等知识,100分总分,评分高说明患者掌握知识的程度越理想。

2)统计比较两组意外风险事件:包括投诉、护患纠纷、非计划性脱管等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投诉+护患纠纷+非计划性脱管)例数/总病例数×100%。

3)评比两组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以焦虑心理评估量表对患者的焦虑心理进行评价,20分最低,80分最高,量表评分为50分时说明焦虑心理,分值高,说明焦虑心理严重;以抑郁心理评估表对患者的抑郁心理展开评估,最低20分,最高80分,量表评分达到53分时说明患者有抑郁心理,分值高,则抑郁心理严重;评估时间即护理前后。

4)评比两组并发症情况:包括穿刺点红肿、渗液、静脉炎等并发症,总发生率=(穿刺点红肿+渗液+静脉炎)例数/总病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统计与处理方法即SPSS21.0系统,经(±s)描述计量资料,t检验;经(n%)描述计数资料,X2检验;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研究意义。

2结果

2.1组间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对比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护理操作技术水平评分均较讨论组评分低,组间对照有统计学研究意义,比较结果P<0.05。具体见表1所示。

1.组间临床护理效果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满意度

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护理操作技术水平

对比组

46

87.26±4.98

83.42±6.15

76.45±9.68

讨论组

46

91.45±5.63

90.57±5.82

82.57±8.49

t

-

3.7807

5.7271

3.2237

P

-

0.0003

0.0000

0.0018

2.2组间意外风险事件比较

对比组总意外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较讨论组总发生率高,组间对照有统计学研究意义,比较结果P<0.05。具体可见表2资料。

2.组间意外风险事件比较(n%)

组别

例数

投诉

护患纠纷

非计划脱管

总发生率

对比组

46

1(2.17)

2(4.35)

3(6.52)

6(13.04)

讨论组

46

0(0.00)

0(0.00)

0(0.00)

0(0.00)

X2

-

-

-

-

6.4186

P

-

-

-

-

0.0112

2.3组间心理状态评估比较

对比组护理前的焦虑心理评分、抑郁心理评分与讨论组护理前评分相比P>0.05,对比组护理后的焦虑心理及抑郁心理评分均较讨论组护理后评分高,组间对照有统计学研究意义,比较结果P<0.05。具体可见表3资料。

3.组间心理状态评估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焦虑心理

抑郁心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比组

46

53.17±5.26

40.73±9.68

56.17±4.82

43.89±9.37

讨论组

46

53.42±5.35

32.51±6.19

56.19±4.73

34.18±5.09

t

-

0.2259

4.8521

0.0200

6.1760

P

-

0.8217

0.0000

0.9840

0.0000

2.4组间并发症情况统计比较

对比组总并发症情况发生率明显较讨论组总发生率高,组间对照有统计学研究意义,比较结果P<0.05。具体可见表4资料。

4.组间并发症情况统计比较(n%)

组别

例数

穿刺点红肿

渗液

静脉炎

总发生率

对比组

46

3(6.52)

3(6.52)

2(4.35)

8(17.39)

讨论组

46

1(2.17)

0(0.00)

0(0.000

1(2.17)

X2

-

-

-

-

6.0348

P

-

-

-

-

0.0140

3讨论

住院患者中,老年人占比很高,住院治疗护理过程中,多以静脉输液方式给药,可以及时缓解患者身体不适[5]。老年住院患者具有生理机能衰弱特点,且多数老年患者在疾病发生之后伴有严重负性情绪,导致患者的依从性很低,从而造成非计划性脱管事件、护患纠纷事件等,为保障静脉治疗的疗效,临床以护理方案进行辅助,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确保各项护理措施准确落实[6]

优质护理与常规模式护理方案存在很大区别,显著差异即护理服务理念,前者以满足患者合理需求为主要护理内容,可以达到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目标,具有良好的人文性,运用于临床后,大部分患者给予很高评价,受到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认可[7-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讨论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比组,意外风险事件总发生率、负性心理评估结果、并发症总发生率均较对比组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研究意义。提示优质护理方案适用于老年住院患者,且临床应用价值很高。分析原因:优质护理是从患者实际需求角度出发,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医疗方案,患者的心理需求、认知水平需求等均得到个性化护理,在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投诉等事件方面有重要意义[10]

综上,为确保老年住院患者得到理想照护,在静脉治疗过程中予以优质护理方案,可以提高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在改善患者负性心理、提高满意度、减少风险事件及并发症方面有积极影响,值得广泛推荐与宣传。

【参考文献】

[1] 马薇. 优质护理在老年住院患者静脉护理中的价值[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9):152-154.

[2] 邱惠萍. 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在静脉留置针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探讨[J]. 医药前沿,2020,10(24):170-171.

[3] 冯玉兰. 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在预防其发生跌倒方面的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2020,18(5):259-260.

[4] 金娟,刘元元,许新月,等. 研究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0):229.

[5] 严海进,赵丽华. 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2):197-198.

[6] 杨红军,杨菲. 优质护理干预在静脉治疗老年患者感染防治中的价值探究[J]. 科学养生,2020,23(10):177.

[7] 李笑娟. 静脉治疗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影响观察[J]. 国际护理学研究,2022,4(7).

[8] 王波. 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作用研究[J]. 糖尿病天地,2022,19(3):212-213.

[9] 张海燕. 优质护理在静脉治疗老年患者感染防治中的价值[J]. 中华养生保健,2020,38(9):99-100.

[10] 苏美灵,许玉婷. 优质护理在老年住院患者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科学,2019,9(21):127-1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