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钠治疗神经内科癫痫临床疗效
摘要
关键词
丙戊酸钠;神经内科癫痫;不良反应;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
正文
癫痫作为临床常见病,其表现出较高发病率。此类患者表现出的残疾率以及死亡率较高,并且发病后,诸多患者会合并表现出呼吸抑制、意识模糊以及四肢抽搐等系列症状[1-3]。就此种疾病特点加以分析,其呈现出突然发病的特点。此种疾病不但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显著。对此临床确定有效方法展开神经内科癫痫治疗,意义显著[4-6]。本研究选取我院时间范围处于2022年1月~2023年6月阶段的64例神经内科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药物治疗研究分组依据,展开所有神经内科癫痫患者不同组别划分,旨在探讨对神经内科癫痫患者采用丙戊酸钠药物完成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时间范围处于2022年1月~2023年6月阶段的64例神经内科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药物治疗研究分组依据,展开所有神经内科癫痫患者不同组别划分;其中施以卡马西平药物治疗的设为参照组(n=32);施以丙戊酸钠药物治疗的设为研究组(n=32);32例参照组中,男、女各20、12例;年龄范围22~42(32.15±1.25)岁;病程范围7~36(20.59±2.25)个月;32例研究组中,男、女各22、10例;年龄范围23~45(32.17±1.28)岁;病程范围7~37(20.58±2.28)个月;两组的性别、年龄基线资料比较,结果差异具有均衡性(P>0.05)。
1.2 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神经内科癫痫通过临床诊断获得确诊;②对于卡马西平以及丙戊酸钠药物无禁忌症;排除标准:①伴有恶性肿瘤疾病;②伴有器质性肝肾功能障碍现象;③对于本研究不同意。
1.3 方法
1.3.1 参照组
施以卡马西平药物治疗。控制100mg/次初始剂量,频率为2次/d。治疗期间,结合患者的病情状况,对剂量实施调整。但需要确保≤200mg/次,频率为3次/d。治疗1个疗程为1周。
1.3.2 研究组
施以丙戊酸钠药物治疗。控制250mg初始剂量,频率改为2次/d。完成1周治疗后,如患者病情未获得缓解,则结合实际,将药量增加,但需要确保≤1200mg/d。
1.4 观察指标
1.4.1 两组不良反应(嗜睡、眩晕、体质量减轻以及皮疹)总发生率
1.4.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显效:患者呼吸抑制以及四肢抽搐等系列症状均转为正常;有效:患者呼吸抑制以及四肢抽搐等系列症状均获得好转;无效:患者呼吸抑制以及四肢抽搐等系列症状均无好转。
1.4.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利用生活质量简表完成生活质量评定,维度包括躯体功能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总体健康评分以及精神功能评分,分值范围为0分~100分,越高分值,对应神经内科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展开,分别利用X2检验、t检验完成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统计,并以n(%)、表示,最终P<0.05证明呈现出明显差异。
2、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嗜睡、眩晕、体质量减轻以及皮疹)总发生率
与参照组神经内科癫痫患者不良反应(嗜睡、眩晕、体质量减轻以及皮疹)总发生率展开比较,研究组神经内科癫痫患者总发生率降低程度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嗜睡、眩晕、体质量减轻以及皮疹)总发生率 [n(%)]
组别 | 嗜睡 | 眩晕 | 体质量减轻 | 皮疹 | 总计 |
研究组(n=32) | 1(3.13) | 0(0.00) | 1(3.13) | 0(0.00) | 2(6.25) |
参照组(n=32) | 3(9.38) | 3(9.38) | 3(9.38) | 3(9.38) | 12(37.50) |
X2 | 9.1429 | ||||
P | 0.0024 |
2.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与参照组神经内科癫痫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展开比较,研究组神经内科癫痫患者总有效率提升程度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n(%)]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 |
研究组(n=32) | 20(62.50) | 11(34.38) | 1(3.13) | 31(96.88) |
参照组(n=32) | 14(43.75) | 10(31.25) | 8(25.00) | 24(75.00) |
X2 | 6.3354 | |||
P | 0.0118 |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与参照组神经内科癫痫患者躯体功能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总体健康评分以及精神功能评分展开比较,研究组神经内科癫痫患者评定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参照组神经内科癫痫患者躯体功能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总体健康评分以及精神功能评分展开比较,研究组神经内科癫痫患者评定结果提升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组别 | 躯体功能 | 生理功能 | 社会功能 | 总体健康 | 精神功能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研究组(n=32) | 62.22±3.15 | 90.39±5.12 | 62.17±3.15 | 90.66±5.14 | 61.77±5.25 | 90.83±3.15 | 61.66±5.12 | 91.33±5.14 | 61.53±5.22 | 91.69±5.22 | ||
参照组(n=32) | 62.17±3.18 | 80.66±5.13 | 62.39±4.12 | 80.44±5.16 | 61.66±5.29 | 80.69±5.22 | 61.77±5.13 | 82.39±4.22 | 61.66±5.25 | 82.33±3.25 | ||
t | 0.0631 | 7.5941 | 0.2399 | 7.9378 | 0.0834 | 9.4083 | 0.0858 | 7.6043 | 0.0993 | 8.6107 | ||
P | 0.9498 | 0.0000 | 0.81111 | 0.0000 | 0.9337 | 0.0000 | 0.9319 | 0.0000 | 0.9212 | 0.0000 |
3、讨论
神经内科癫痫作为临床常见病,呈现出复杂发病机制,遗传因素以及脑部疾病,均会导致此种疾病出现[7]。对其临床特点加以分析,发病无任何征兆,较为突然,较易表现出烫伤、溺水以及烫伤等系列现象,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治疗期间,通常以药物为主,以对临床症状以及发作次数进行有效抑制。具体治疗期间,卡马西平以及丙戊酸钠均属于常用药物[8-12]。
结合本次研究发现,与参照组神经内科癫痫患者不良反应(嗜睡、眩晕、体质量减轻以及皮疹)总发生率展开比较,研究组神经内科癫痫患者总发生率降低程度明显(P<0.05);与参照组神经内科癫痫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展开比较,研究组神经内科癫痫患者总有效率提升程度明显(P<0.05);治疗前,与参照组神经内科癫痫患者躯体功能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总体健康评分以及精神功能评分展开比较,研究组神经内科癫痫患者评定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参照组神经内科癫痫患者躯体功能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总体健康评分以及精神功能评分展开比较,研究组神经内科癫痫患者评定结果提升明显(P<0.05),分析此种结果原因为,卡马西平药物应用,其可以有效调节钠离子运动,而且显著控制神经元膜,将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改善。但此种药物表现出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诸多患者会表现出嗜睡、皮疹以及四肢发麻等系列不良反应。同其比较,丙戊酸钠药物有效应用,可获得确切效果,而且可获得理想预后。此种药物呈现出较少的不良反应,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性,对于神经元兴奋度可以进行有效抑制,从而获得上述理想结果,进一步表明对神经内科癫痫患者给予丙戊酸钠药物治疗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对神经内科癫痫患者合理给予丙戊酸钠药物治疗,同卡马西平药物比较,可将不良反应减少,将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Ronny Wickstrom, Olga Taraschenko, Robertino Dilena, et al.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new onset 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cus including febrile infection‐related epilepsy syndrome: Statements and supporting evidence[J]. Epilepsia: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2022,63(11):2840-2864.
[2]林春颜,邓宇春,李简书,等. 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效果研究[J]. 中外医疗,2022,41(36):154-158.
[3]陈妍,梁玉婵,黄振华,等. 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对成人癫痫患者脑电图、骨代谢和骨密度指标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22,33(2):162-165.
[4]Ronny Wickstr? M, Olga Taraschenko, Robertino Dilena, et al.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new onset 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cus (NORSE) including febrile infection‐related epilepsy syndrome (FIRES): Summary and clinical tools[J]. Epilepsia: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2022,63(11):2827-2839.
[5]陈少川,陈鲁鲁,许琳婷,等.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观察[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16-19.
[6]李彦卿,张春侠,程成,等. 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对癫痫患儿认知功能、免疫功能及神经损伤状态的影响[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2,22(7):855-857,861.
[7]姚敏怡,王明建,刘雪,等. 丙戊酸钠对癫痫样放电海马神经元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J]. 精准医学杂志,2022,37(2):175-179.
[8]Mendes Coelho, Vanessa C., Morita-Sherman, Marcia, Yasuda, Clarissa L., 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n mild malformation of cortical development with oligodendroglial hyperplasia and epilepsy in a predominantly adult cohort[J]. Epilepsia: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2021,62(6):1429-1441.
[9]章慧,郑东,方雅秀,等. 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及外周血NSE、MBP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22,33(7):872-874.
[10]钱玉芹. 丙戊酸钠联合利培酮对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2,35(2):245-247.
[11]彭向玉,刘莉琼,李晶,等. 奥卡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的效果研究[J]. 上海医药,2022,43(12):29-31,35.
[12]袁巧玲. 左乙拉西坦联合托吡酯片及丙戊酸钠对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分析[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2,54(3):337-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