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急诊护理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
关键词
优质急诊护理;创伤失血性休克;睡眠质量;抢救效果
正文
目前急诊科较常见危急重症为创伤失血性休克(HTS),具有起病急、病情复杂及预后差等特点,站在病理角度[1],创伤导致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明显降低,导致器官及组织出现微循环灌注不足,引起相关组织出现代谢紊乱、缺氧及器官功能受损等。临床分析HTS由多种病因导致,其中常见因素为暴力打击、车祸及高空坠落等,患病后常有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皮肤苍白、颈静脉搏动减弱、外周静脉不充盈等表现,若疾病未及时救治则危及患者生命[2]。立即开展急救治疗可稳定患者体征、提高救治效果,但治疗期间受疾病不确定因素,部分群体配合度较差,影响预后效果,故早期辅助对症护理是关键。张莹[3]证实,常规护理涉及维持呼吸通畅、遵医用药及术前准备等,虽有一定价值,但忽视个体差异、护理单一,临床应用受限,鉴于此,本文以我院2022年1月-2023年9月收治的70例HTS患者为主体,探究优质急诊护理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9月收治的70例HTS患者,优质组(35例):男/女=20例/15例,年龄21-54岁,均值(36.24±4.26)岁;受伤至入院时间3-7h,
均值(4.23±1.16)h;受伤原因:高空坠落/车祸/暴力打击=19例/11例/5例;参照组(35例):男/女=21例/14例,年龄22-55岁,均值(36.42±4.38)岁;受伤至入院时间4-8h,均值(4.39±1.25)h;受伤原因:高空坠落/车祸/暴力打击=18例/12例/5例。P>0.05、可比较。患者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症状及其他辅助检查确诊;②呈皮肤苍白、呼吸急促及心动过速等表现;③年龄21-55岁;④有完整资料。
【排除标准】①免疫疾病、血液疾病;②脏器功能严重不全;③重要器质性病变;④精神异常;⑤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参照组(常规护理):入院后协助患者开放静脉通路,将衣领解开、维持呼吸畅通,考虑失血情况、酌情输血,遵医嘱提供止痛药,完善急诊手术准备,积极配合医师展开急救,期间注意监测患者各项体征。
优质组(优质急诊护理):①疾病评价:接诊后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将其衣物脱去、对损伤部位明确,协助其完善相关检查,根据具体检查结果,预测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或者并发症,做好相关记录,协助开放绿色通道,保证快速及顺利开展急救救治过程;②气道护理: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将头部偏至一侧,头部轻微后仰,适当抬高下肢,调整角度为20-30°较适宜,减轻腹腔脏器对心肺造成的压迫感,促进下肢静脉回流、维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并及时将其口腔、鼻腔的痰液及血凝块清理干净,给予吸氧措施,提供供氧措施时,将吸氧浓度及流量控制合理,调节氧流量为2-4L/min较适宜,调节浓度为40%较适宜,若患者需将气管切开、给予气管插管措施,维持轻缓、精准的动作进行,遵医嘱提供止痛药物、输液及补液等措施,将输注速度控制合理、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③创口护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仔细清洁、消毒患者的创面,做好包扎、止血等处理,遵医嘱提供抗感染药物,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给予留置尿管,针对伴有骨折者,给予合理制定措施,避免移动周围神经或软组织、导致加重病情;④防治并发症:患者因病情重,易伴有呼吸道阻塞、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引起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等,故注意密切观察及记录患者的尿量、颜色等,若有无尿或尿量减少现象,及时汇报医师处理,避免发生急性肾衰竭等,且注意定期监测患者体温,注意对皮肤黏膜观察,明确是否有微循环障碍现象,遵医嘱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若酸中毒现象,及适当给予糖皮质激素,纠正酸中毒现象。
1.3 观察指标
睡眠质量: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4]评价,涉及日间功能、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及睡眠效率,总分21、分值愈低愈好。
救治时间:记录辅助检查、急诊抢救、急诊到手术室及多科会诊时间。
抢救效果:显效:休克症状消退,病情稳定,体征复常;有效:休克症状减缓,病情趋于稳定,体征基本复常;无效:病情加重[5],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35*100%。
1.4 统计学方法
excel表整理,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s),t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n(%)],x2检验。检验水准P=0.05。
2 结果
2.1 睡眠质量
护理前分析睡眠质量无意义,P>0.05;护理后较参照组,优质组PSQI评分更高,P<0.05,见表1。
表1 睡眠质量比较(±s,分)
组别 | 日间功能 | 睡眠障碍 | 入睡时间 | 睡眠效率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优质组(n=35) | 18.13±2.12 | 8.54±1.32*# | 17.24±3.25 | 8.14±1.23*# | 18.26±2.14 | 6.32±1.14*# | 17.32±3.14 | 7.26±1.18*# |
参照组(n=35) | 18.14±2.17 | 14.36±1.29* | 17.29±3.38 | 11.36±1.35* | 18.25±2.11 | 8.96±1.27* | 17.28±3.12 | 9.34±1.25* |
t值 | 0.020 | 18.655 | 0.063 | 10.431 | 0.020 | 9.152 | 0.053 | 7.159 |
p值 | 0.985 | P<0.05 | 0.950 | P<0.05 | 0.984 | P<0.05 | 0.958 | P<0.05 |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2.2 救治时间
较参照组,优质组救治时间更短,P<0.05,见表2。
表2 救治时间比较(±s,min)
组别 | 辅助检查时间 | 急诊抢救时间 | 急诊到手术室时间 | 多科会诊时间 |
优质组(n=35) | 9.32±2.14 | 23.42±8.63 | 6.08±1.12 | 4.73±1.54 |
参照组(n=35) | 15.76±4.09 | 34.47±9.84 | 12.43±1.26 | 11.23±3.19 |
t | 8.254 | 4.995 | 22.284 | 10.856 |
p | P<0.05 | P<0.05 | P<0.05 | P<0.05 |
2.3 抢救效果
较参照组,优质组抢救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3。
表3 抢救效果比较[(n),%]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有效率 |
优质组(n=35) | 21(60.00) | 13(37.14) | 1(2.86) | 34(97.14%) |
参照组(n=35) | 20(57.14) | 9(25.71) | 6(17.14) | 29(82.86%) |
x2 | -- | -- | -- | 3.968 |
p | -- | -- | -- | 0.046 |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交通事故、建筑施工事故增多,增加HTS患病风险,具有突发状况多、疾病进展快及死亡风险高等特点,急诊科切实开展抢救生命、保护脏器功能等救治措施,利于提高抢救效果,期间配合对症护理尤为关键。优质急诊护理为新型护理模式[6],入院后综合评价患者的严重程度,明确损伤部位,协助相关检查,快速开放绿色通道、推动救治流程顺利开展,并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合理的方式供氧、合理控制输注速度,避免副作用发生,且维持创口清洁卫生、遵医嘱提供抗感染药物,降低感染风险,重视并发症预防,监测并记录患者的尿量、颜色变化等,预防发生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7]。
本研究示:①优质组PSQI值低于参照组(P<0.05),提示:皮肤苍白、呼吸急促等表现,影响正常睡眠,故优质急诊护理可减缓症状并起到助睡眠作用;②优质组救治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提示:常规护理可满足基层护理、具有被动及机械性特点,影响救治流程,故优质急诊护理可缩短救治时间、改善预后;③优质组抢救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本文与赖晓娟[8]文献相似,故优质急诊护理可提高抢救效果、被广泛用于临床。
综上所述:HTS患者行优质急诊护理可起到助睡眠作用、切实开展救治流程,达到预期抢救效果,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林秋花.分析优质急诊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康复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6):1402-1404.
[2]何燕.优质急诊护理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185-186.
[3]张莹,牛俊豪,郑小可.优质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1):373-374.
[4]吕佳瑞.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常规和优质急诊护理干预效果[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0,43(4):102-103.
[5]黄桂先,金秋华,吴宇等.风险程度指导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4):88-91.
[6]骆丽英.基于休克指数指导的急救护理措施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6):3003-3006.
[7]孙莹华,刘静,谭彩霞等.基于休克指数评估的急救护理措施应用于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12):91-93.
[8]赖晓娟,刘楠,吴琴江等.休克指数指导急诊外科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的意义[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22):1681-16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