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联合理筋手法治疗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探讨
摘要
关键词
中医正骨;理筋手法;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疗效;疼痛情况
正文
对于儿童而言,作为比较常见的一种骨科问题,寰枢关节半脱位往往会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与危害。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受到该病影响,患儿可出现颈部疼痛以及枕大神经疼痛等问题,其对于患儿整体健康的影响是极为不利的,如果不能进行合理干预,则有可能对患儿的成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和危害[1]。在日常生活中,上呼吸道感染与颈部外伤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寰枢关节半脱位问题的出现,这一点不利于患儿健康的持续维系。与此同时,若不能及时进行合理的干预,则该病还有可能发展为陈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继而对患儿的脊髓造不成影响,不利于患儿生命安全的充分维系与合理保障[2]。在治疗过程中,传统疗法主要采用床边持续牵引的方式进行治疗,以便帮助患儿实现对于半脱位寰枢关节的合理复位,以便促进患儿病情的控制与缓解。近年来,随着医疗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大批医疗工作者结合中医治疗方法对于患儿治疗方案进行了研究,希望进一步推动患儿治疗模式的优化与持续拓展,从而帮助其摆脱疾病带来的困扰,以期推动患儿整体健康的优化和改进[3]。在此期间,通过采用中医正骨和理筋手法进行联合治疗,可以进一步帮助患儿摆脱疾病带来的困扰,这一点对于患儿治疗效果的持续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推动了患儿整体健康水平的优化和持续改进[4]。本文针对中医正骨联合理筋手法治疗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现整理汇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1年5月~2023年5月期间选取8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13岁,平均(9.02±0.56)岁;研究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6~12岁,平均(9.00±0.54)岁;所有入选患儿的监护人均对本次研究内容表示知情同意。差异无统计学价值(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在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患儿的临床表现,并使用卧室床旁持续牵引的方式开展治疗工作,在治疗过程中应引导患儿取平卧体位,并垫高其肩部,确保患儿颈部处于一个伸直的状态,随后在其颈后放置一个长20cm,直径在11cm左右的圆形蚕纱枕,以便帮助患儿实现颈椎生理弯曲的合理保持,随后,医生应采用卧室床旁牵引装置对患儿进行牵引治疗,在牵引期间,若其牵引时长低于24h,则牵引期间的重量应控制在患儿体重的20%~25%。若患儿牵引时长大于24h,则牵引时的重量应控制在2~3kg左右。患儿小剂量牵引治疗15d。
1.2.2 研究组 采用中医正骨联合理筋手法治疗:①中医正骨治疗:中医正骨治疗的手法多种多样,在利用颈椎调取手法进行治疗时,应引导患儿取仰卧体位,医生坐在患儿头部位置,用右手托起患儿头部并嘱咐患儿右转头部向后带至极限。此时,医生左手虎口置于患儿颈椎反弓节段,右手托头向后戴左手虎口向前推,在此时,患儿颈部可有咔咔声响,有此声响即表示复位成功。最后,用虎口托患儿头部使其头后仰做摇头动作,以便确保颈椎曲度的稳定。在利用寰枢关节半脱位手法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引导患儿取仰卧体位。医生坐于患儿头部位置,右手托起其头部嘱咐其向右旋转并后仰头至极限。在此时,医生左手虎口置于患儿寰椎左侧弓,余四指置于患儿脸颊,部位配合患儿的呼吸,待其呼气时,右手后带,左手向鼻尖推,此时可有咔咔声响,即表示复位成功。②中医理筋手法治疗:引导患儿取仰卧体位,医生坐在患儿头部用无名指、中指、食指对患儿枕下肌群、胸锁乳突肌进行按揉,随后采用拿法对患儿斜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进行按摩,从而促进患儿肌肉组织的放松,患儿治疗频率为20min/次,每2d治疗1次。患儿持续治疗15d。
1.3 观察标准
在本次研究中,将患儿治疗有效率、寰齿间距、疼痛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满意度作为评价两种治疗方案效果的参考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5.0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患儿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1。
表1 患儿治疗有效率
组别 | 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 |
研究组 | 30 | 20 | 10 | 0 | 100.00 |
对照组 | 30 | 12 | 14 | 4 | 86.67 |
χ2 | - | - | - | - | 4.286 |
P | - | - | - | - | 0.038 |
2.2 患儿寰齿间距
研究组治疗后的寰齿间距更小(P<0.05)。见表2。
表2 患儿寰齿间距
组别 | n | 寰齿前间距(mm) | 寰齿侧间距(mm)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研究组 | 30 | 4.54±0.43 | 2.75±0.28 | 4.05±0.40 | 1.12±0.11 |
对照组 | 30 | 4.52±0.41 | 3.12±0.30 | 4.07±0.41 | 1.95±0.15 |
t | - | 0.184 | 4.938 | 0.191 | 24.440 |
P | - | 0.854 | 0.000 | 0.849 | 0.000 |
2.3 患儿疼痛情况
研究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更低(P<0.05)。见表3。
表3 患儿VAS评分
组别 | n | 治疗前 | 治疗后 |
研究组 | 30 | 5.02±0.54 | 1.23±0.12 |
对照组 | 30 | 5.01±0.52 | 1.79±0.13 |
t | - | 0.073 | 17.337 |
P | - | 0.942 | 0.000 |
2.4 患儿生活质量
研究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水平更高(P<0.05)。见表4。
表4 患儿生活质量
组别 | n | 治疗前 | 治疗后 |
研究组 | 30 | 82.70±3.54 | 92.45±3.50 |
对照组 | 30 | 82.65±3.48 | 89.14±3.48 |
t | - | 0.055 | 3.673 |
P | - | 0.956 | 0.001 |
2.5 患儿治疗满意度
研究组治疗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5。
表5 患儿治疗满意度
组别 | n | 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 |
研究组 | 30 | 19 | 10 | 1 | 96.67 |
对照组 | 30 | 10 | 14 | 6 | 80.00 |
χ2 | - | - | - | - | 4.043 |
P | - | - | - | - | 0.044 |
3 讨论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类问题,该病可导致患儿头颅向一侧偏,且其可导致患儿颈部活动受到一定的影响与限制,继而不利于患儿身心健康的合理保障[5]。在临床过程中,这一问题的存在会对患儿的整体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如果不能合理进行疾病的控制,则其会对患儿颈部功能和整体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作为负责颈椎屈伸旋转运动的重要环节,枕寰枢关节承担着60%以上的颈椎旋转作用,其对于患儿的健康至关重要[6]。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动力主要来源于患儿颈部所含有的深层肌群,其包括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以及头下斜肌等,其中含有大量的张力感受器,具有精准而强大的运动控制功能。在生活中,其有可能出现半脱位问题,进而不利于患儿健康的保障[7]。在治疗方面,传统疗法主要采用牵引的方式帮助患儿对于半脱位的关节进行复位干预,以便促进其病情的控制与改善。然而,这一疗法的整体效果仍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8]。基于此,医生们在研究中医理论的过程中从中医视角出发,对于患儿的治疗方案进行了研究与解读,其推动了患儿治疗工作的持续优化与充分改进。作为中医临床期间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寰枢关节半脱位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具有密切的联系[9]。从组成结构的角度分析,寰枢关节主要由寰枢外侧关节与齿状突前后关节组成,由于其解剖学结构较为特殊,使得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具有力学差异,其中,寰枢关节主要以旋转运动为主,从而确保人体头颈枕部的充分活动,确保头颈部灵活性的维系。在运动的过程中,其存在旋转不稳的潜在问题,基于此,患儿在运动时容易出现关节的半脱位。一旦出现了相关问题,颈椎部位力学平衡将会被打破,这一点会导致患儿颈椎动脉和寰枢椎的协调运动受限,继而造成追击的动脉供血受到影响,基于此,患儿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一系列问题,继而不利于患儿健康的保障。中医认为导致该病的主要因素在于“筋出槽”和“骨错缝”,基于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做好对于患儿筋骨的充分调理,以便实现对于其病情的控制与改善。在此期间,筋骨之间互相约束,相辅相成,对此,在《医宗金鉴》中有这样的记载:“若脊筋隆起,骨缝必错,则成佝偻之形[10]。”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中医主张筋骨并重,有效做好对于筋骨的充分调节,促进其气血运行功能的改善,以便实现筋骨合理调理,继而为患儿病情的控制提供助力。在治疗问题上,中医主张采用正骨和李金手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在此期间,大量临床资料表明,中医正骨手法在寰枢关节半脱位治疗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效果,其可以帮助患儿有效实现对于寰枢关节功能的恢复与改善,对于相关部位血循环的优化和痉挛症状的缓解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与此同时,正骨手法可以使患儿脊柱生物力学平衡得到合理恢复,这一点对于患儿症状的消除与缓解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有利于实现骨正筋柔和整骨理筋的治疗目标,对于患儿病情的控制具有积极的辅助价值。在此基础上,通过积极做好理筋手法治疗,可以帮助患儿进一步实现对于经络的充分改善,这一点对于患儿整体健康的优化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与此同时,通过利用手法按摩的形式对患儿筋络进行合理按摩,可以帮助其有效实现对于病情的妥善控制,其对于患儿整体健康的优化具有积极意义。在此期间,筋性以柔为顺,喜柔恶刚,喜温寒,若各守其位,则可以帮助患儿实现对于整体健康的控制和调整。在这一问题上,对于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通过积极进行理筋干预,可以促进其病情的合理控制,有利于实现患儿身心健康的优化和充分改进。从综合疗效的角度来看,通过利用中医正骨和理筋手法进行联合干预,医生可以有效帮助患儿实现对于筋骨的复位,这一点对于患儿病情的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中医正骨联合理筋手法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并促进其寰齿间距的充分缩小。对于患儿而言,其可以促进其疼痛感的消除,基于此,患儿的生活质量与对治疗工作的满意度均可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综上,为了帮助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实现对于病情的控制,医生应积极结合中医正骨联合理筋手法开展治疗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路,张微,高阳,等.中医正骨联合理筋手法治疗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 2023, 45(1):23-25.
[2] 张伦广,郑志刚,潘三元,等.葛根祛风解痉汤联合"三步三位三法"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型儿童抽动症19例[J].中医研究, 2022, 35(8):5.
[3] 任隆升,赵丹旸,吕璨,等.四步整复法配合理筋推拿手法与间歇式牵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 2023, 42(3):271-275.
[4] 邵佳,高坤,余正红,等.采用后路钉棒内固定联合选择性侧块关节松解治疗儿童寰枢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J].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2, 07(05):281-286.
[5] 刘晓东,周瑞鹏.仰卧位旋转扳法联合针刺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 2023, 32(9):967-969.
[6] 严一成朱烱伟居宇斌曹军.牵拉整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的疗效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 14(1):4-7.
[7] 陈凌菲,许苗苗,许丽.拉颈旋转扳法结合拇指旋转分压法治疗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验案一则[J].中国乡村医药, 2021, 28(13):2.
[8] 左强,周全,胡靖,等.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疗法与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疗法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 21(6):4.
[9] 陈威烨,华永均,陶其杰,等.儿童急性外伤性寰枢关节半脱位2例手法整复经验体会[J].中国乡村医药, 2023, 30(3):34-35.
[10] 方燕,黄升云.医护一体化云病房在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康复出院中的应用[J].颈腰痛杂志, 2021, 4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