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摘要
关键词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化疗;非小细胞肺癌
正文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非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的肺癌病理类型。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如不积极采取有效、科学的治疗,则可能导致癌细胞持续分裂,给患者带来不可逆伤害[1]。通常情况下,非小细胞肺癌在确诊时,病情已至晚期或已出现转移,此时不适用手术治疗或其他根治性放疗,预后较差,而通过放、化疗治疗,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但由于疾病进展较为迅速,总体疗效仍难以达到预期[2-3]。因此,结合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实质,对常规化疗方案进行创新,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4]。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检查点作为免疫治疗的靶点,所获得的临床疗效受到临床认可,PD-1/PD-L1抑制剂应用于免疫检查点的新型治疗方案也逐渐应用于临床[5-6]。研究由此展开,设计对照试验,引入丙戊酸钠缓释剂辅助用药,就其临床实践价值展开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以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于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筛取160例入组,进入研究后,患者均配合常规化疗治疗,在此基础上,以双盲原则筛取80例观察组患者,结合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剩余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32-78岁,平均(52.10±4.45)岁;肿瘤直径16.5-58.2mm,平均(46.4±4.3)mm;肿瘤位置:中央型24例,周围型56例;肿瘤类型:鳞癌15例,腺癌65例;肿瘤TNM分期:Ⅲ期45例,Ⅳ期3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28-76岁,平均(52.24±4.68)岁;肿瘤直径16.0-60.0mm,平均(45.5±4.5)mm;肿瘤位置:中央型26例,周围型54例;肿瘤类型:鳞癌18例,腺癌62例;肿瘤TNM分期:Ⅲ期46例,Ⅳ期34例。将以上各项资料统一分析,在利用信息技术解析结果,得到“可比较”许可,数据表现为“P>0.05”。
纳入标准:(1)各项临床资料记录完整,无缺失;(2)年龄18-85岁;(3)经病理确诊为肺癌[7];(4)临床肿瘤TNM分期:Ⅲ-Ⅳ期;(4)知晓研究全过程,自愿参与,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1)存在广泛性肺癌转移;(2)存在化疗治疗禁忌症;(3)存在严重器质性伤害;(4)对比剂过敏;(5)因其他原因无法全程配合完成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赋予常规化疗治疗:取培美曲塞(厂家:上海凯茂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210,规格:500mg)500mg/m2予以患者静脉滴注,每日1次;取顺铂(厂家: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743,规格:20毫升:20毫克)75mg/m2+500ml9%生理盐水予以患者静脉滴注,每日1次,1个化疗周期=21d,连续治疗2个周期。
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联合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体格检查情况,确定治疗方案,一般为PD-1/PD-L1抗体3mg/kg静脉滴注治疗,1个治疗周期为2周,实行连续性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持续不可接受毒性症状即停止。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参考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该项目评估[8],分为“完全缓解”(病灶情况:消失,持续时间:4周及以上),“部分缓解”(病灶情况:最长径总和减少至少30%,持续时间:4周及以上),“疾病稳定”(病灶情况:最长径总和减少20%-30%,持续时间:4周及以上),“疾病进展”(病灶情况:最长径总和减少低于20%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2)不良反应:治疗期间,统计患者出现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类型、例数。包括皮疹、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3)随访生存率:对患者进行3年期随访,每年1次,对患者的生存率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分析
该项目利用计算机配合完成,设置软件(SPSS20.00)自动运行,符合正态分布要求,规范统计学规则:在计数资料中,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在计量资料中,统计方法-检验方式:“”-“T”,输入数据,如输出“P<0.05”,提示数据存在分析差异。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1:
表1临床疗效对比(例,%)
组别 | 完全缓解 | 部分缓解 | 疾病稳定 | 疾病进展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n=80) | 38(47.50) | 32(40.00) | 7(8.75%) | 3(3.75) | 70(87.50) |
对照组(n=80) | 32(40.00) | 28(35.00) | 14(17.50%) | 6(7.50) | 60(75.00) |
X2值 | - | - | - | - | 4.102 |
P值 | - | - | - | - | 0.042 |
2.2不良反应
观察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2:
表2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例,%)
组别 | 皮疹 | 恶心呕吐 | 白细胞减少 | 血小板减少 | 总发生率 |
观察组(n=80) | 2(2.50) | 1(1.25) | 2(2.50) | 2(2.50) | 7(8.75) |
对照组(n=80) | 4(5.00) | 5(6.25) | 5(6.25) | 4(5.00) | 18(22.50) |
X2值 | - | - | - | - | 5.736 |
P值 | - | - | - | - | 0.016 |
2.3随访生存率
观察组3年随访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3:
表3随访生存率对比(例,%)
组别 | 1年生存率 | 2年生存率 | 3年生存率 |
观察组(n=80) | 71(88.75) | 52(65.00) | 36(45.00) |
对照组(n=80) | 59(73.75) | 39(48.75) | 23(28.75) |
X2值 | 5.907 | 4.306 | 4.537 |
P值 | 0.015 | 0.037 | 0.033 |
3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机制较为复杂,临床普遍认为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存在联系,是一种较复杂、多因素、多环节的过程[9]。目前,临床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控制,主要以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增殖为原则[10]。由于大部分肺癌患者患病初期病情轻微,容易被忽视,当病情确诊时,程度已至中晚期,此时需要借助化疗技术治疗,但常规化疗方案周期较长,毒副作用较为严重,并发症较高,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上的伤害[11]。因此,结合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治疗的实际情况,探求更加有效、安全的辅助治疗措施,对临床而言十分重要。
PD-1是一类Ⅰ型跨膜蛋白,属于CD28家族,主要于活化的T细胞、B细胞以及单核细胞内表达,PD-1的功能性配体主要包括PD-L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2(PD-L2)等,其均属于B7家族成员,但相较于经典B7家族成员,其能够在肿瘤抑制基因-APC上表达[12]。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PD-L1能够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表达,结合T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对杀伤性T细胞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并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参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过程中,控制细胞因子的分泌[13]。
本次研究中,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常规化疗治疗基础上,引入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在治疗过程中,PD-1作为一类人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能够结合机体PD-1受体,连同PD-1、PD-L1、PD-L2配体,产生相互作用,参与T细胞介导进程,解除其免疫抑制作用,发挥免疫清除作用,在癌症治疗中起到针对性靶向制剂作用,获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14]。
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能够增强机体的正常免疫反应,促进细胞免疫抗肿瘤效应的提升,且在联合用药后,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常规化疗用药剂量,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并且引起的不良反应存在可逆性,经对症治疗后,各项不良反应均可得到缓解,因此保证治疗的安全性[15]。
综上,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常规化疗治疗的基础上,联合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辅助治疗,能够提升综合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不会明显增加治疗副作用,患者接受度高,适用性好,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解婷,陈天君,王何刚.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1抗体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10):84-88.
[2]霍庚崴,宋莹,贾沙沙,等. 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比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20,27(3):309-314.
[3]姜爱民,程宇. PD-1/PD-L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现代肿瘤医学,2020,28(20):3555-3560.
[4]梁任隆,彭小东,余倩如,等. 联合抗PD-1/PD-L1组合策略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21):4687-4691.
[5]沈仕俊,王巧丽,杨金江,等. 肿瘤突变负荷对PD-1/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预测的Meta分析[J]. 肿瘤防治研究,2021,48(3):281-287.
[6]黄育刚,王莉,汤显斌. PD-1/PD-L1免疫抑制剂在肺癌临床治疗和病理检测中的研究进展[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0,36(6):688-692.
[7]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J]. 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23):1725-1757.
[8]杨学宁,吴一龙. 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RECIST[J]. 循证医学,2004,4(2):85-90,111.
[9]蒋轶,王志,左宏波.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21,18(24):51-54.
[10]周永慧,陈鸿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放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21,26(10):947-954.
[11]魏瑜,张莉. PD-1/PD-L1抑制剂对比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J]. 肿瘤防治研究,2019,46(5):440-446.
[12]吴文娟,李桂香,杜明丽,等. PD-1/PD-L1抑制剂在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及应用[J]. 国际肿瘤学杂志,2019,46(11):695-698.
[13]付鹏,王超,李翔,等. PD-1/PD -L1抗体与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总体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J]. 肿瘤药学,2019,09(1):155-159.
[14]贺竞,龙翔宇,王颖,等. PD-1/PD-L1免疫治疗联合多西他赛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复治性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J]. 西部医学,2022,34(2):289-292.
[15]张宁宁,王旭,沈金澳,等. 基于PD-1/PD-L1阻断的联合疗法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22,38(5):472-4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