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治疗冠心病和静脉曲张中的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冠心病;静脉曲张
正文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发生与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遗传因素、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缺乏运动等[1]。冠心病的诊断依据主要有:①具有冠心病的临床症状;②心电图出现缺血表现;③冠状动脉造影或 CT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冠心病患者应该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更应该积极预防。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导致血液回流不畅,产生的静脉血管扩张隆起,曲张部皮肤苍白或青紫,有沉重感[2]。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久站久坐、重体力劳动、妊娠及慢性咳嗽等。静脉曲张的诊断依据有:①具有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临床症状;②下肢浅静脉可触及迂曲扩张的静脉;③有肢体发胀、沉重感、色素沉着、湿疹或脱屑、瘙痒等体征;④患肢皮肤可出现水肿,甚至溃疡。由于静脉曲张血管内压力增加,致使动脉压力也相应增高,为维持血液正常回流,心脏泵血量必须相应增加。长期站立工作的人和重体力劳动的人更容易患静脉曲张[3]。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治疗冠心病和静脉曲张中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8年~2023年6月份期间纳入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和静脉曲张患者120例,采取随机且平均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有冠心病患者60例,静脉曲张患者60例。对照组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33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59.34±2.41)岁;60例静脉曲张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21岁-67岁之间,平均年龄(42.62±6.35)岁。实验组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32岁-79岁之间,平均年龄(58.42±3.33)岁;60例静脉曲张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22岁-66岁之间,平均年龄(42.55±6.28)岁。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及病程均无显著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冠心病:
两组患者在常规氧疗的同时,服用阿斯匹林、硝酸酯类及钙离子拮抗剂等对症治疗,实验组配合使用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
静脉曲张:
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嘱其仰卧位,选取血海穴、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穴,以30 min为一疗程,每日1次,持续1个月。
实验组使用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产品型号SX-E,注册证号为黑械注准20172090003),主机的磁热垫插到对应的输出插孔,将设备的磁脉冲调至1Hz或30Hz,远红外调至45℃档位,治疗时间设定为30min/次(热会在治疗时间满20min时自动关闭),保证一天一次,10天一个疗程。完成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需要休息2天再开始下一个疗程。共治疗一个月的时间。
1.3观察指标
冠心病:
(1)显效:心绞痛的发生频率或服用的硝酸甘油剂量降低量超过80%,心功能改善2级或静息心电图正常。
(2)有效:心绞痛的发生率或服用的硝酸甘油剂量降低量在50~80%,心功能改善1级或静息心电图ST段回升≥0.5mV。
(3)无效:患者的心绞痛事件或服用的硝酸甘油剂量降低量少于50%,心脏功能未得到明显的改善或加重。
静脉曲张:
(1)显效:未发现明显的曲张静脉,临床表现明显好转或痊愈,超声未发现返流。
(2)有效:较小肉眼可见的曲张静脉,临床表现明显好转或痊愈,超声示有微小返流。
(3)无效:曲张静脉无变化,临床表现未见好转,超声示有明显返流。
1.4统计分析
通过 SPSS22.0的软件版本,对全部的研究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所得的结果都服从于正态分布。对于全部的计数数据,采用了卡方验证,并将其用平均值±标准差来表示。数据的对比检验,采用 t来表示。P>0.05表明同一研究资料间的对比效果不显著, P<0.05表明同一类型资料间有显著的差别。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表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 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 120 | 40(36.36) | 42(38.18) | 28(25.45) | 82(74.55) |
实验组 | 120 | 53(48.18) | 52(47.27) | 5(4.55) | 105(95.45) |
t值 | 4.116 | ||||
P值 | <0.05 |
2.2两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实验组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
表2两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组别 | 时间 | 甘油三酯 | 胆固醇 | 高密度脂蛋白 | 低密度脂蛋白 |
对照组 | 治疗前 | 3.59±0.81 | 6.98±1.36 | 1.05±0.35 | 4.73±1.27 |
治疗后 | 2.22±0.95 | 5.43±1.21 | 1.22±0.33 | 3.25±0.92 | |
治疗后t值 | 4.561 | 5.854 | 6.421 | 5.146 | |
治疗后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
实验组 | 治疗前 | 3.52±0.85 | 6.92±1.33 | 1.01±0.31 | 4.78±1.23 |
治疗后 | 1.87±0.88 | 4.62±1.15 | 61.58±0.37 | 2.91±0.96 | |
治疗后t值 | 5.152 | 6.584 | 5.412 | 5.654 | |
治疗后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2.3两组静脉曲张患者治疗前后HAMA焦虑量表评分和VAS疼痛评分比较
实验组静脉曲张患者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
表3两组静脉曲张患者治疗前后HAMA焦虑量表评分和VAS疼痛评分比较(分)
组别 | n | HAMA焦虑量表评分 | VAS疼痛评分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60 | 39.41±6.01 | 28.19±5.03 | 45.97±6.88 | 40.16±6.11 |
实验组 | 60 | 38.62±5.26 | 23.15±4.89 | 45.69±6.78 | 36.10±5.41 |
t值 | 0.000 | 4.002 | 0.000 | 4.165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3.结论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因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临床上可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不稳定性冠心病[4]。稳定性冠心病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冠脉没有发生明显的狭窄或闭塞,而病人一般情况良好;而不稳定型冠心病指在一定时间内,冠脉狭窄程度达到50%以上,且病人出现了心绞痛症状和心肌缺血,甚至需要进行急诊 PCI治疗。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心理因素等[5]。传统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缺点是见效慢、效果不明显,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对于一些高危患者和病情严重的患者,还是需要采取手术和介入等其它治疗措施。使用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则有以下优点:①无任何毒副作用,无任何不良反应[6];②可以降低血脂和胆固醇,调节脂质代谢;③可以改善血管弹性,预防和缓解心绞痛;④可以有效改善微循环,改善心脏供血;⑤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⑥改善心肌营养,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脉流量;⑦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机体新陈代谢。
静脉曲张是指由于静脉瓣膜缺陷或血液回流受阻,导致静脉壁扩张、迂曲,最终导致静脉迂曲、扩张的一种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腿部皮肤有轻度发红或瘙痒、色素沉着、脱屑或湿疹等症状。另外,还可能出现浅静脉炎、溃疡和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静脉曲张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先天性血管结构发育异常、后天不良生活习惯(如久坐、久站、吸烟等)。下肢静脉曲张主要发生在女性身上,这与女性身体结构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女性的盆腔较高,骨盆也较大,这样下肢受的压力就较男性大[7]。此外,在妊娠期间,女性的腹压升高会导致子宫对下肢静脉的压力进一步增大。目前,临床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容易复发。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其中,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治疗静脉曲张是利用远红外线与生物电流相互结合,通过生物电的变化来改变人体的生物磁场,从而使血液的流速和流量发生变化,从而起到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肿胀、消肿止痛、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8]。这种方法与传统的静脉曲张治疗方法相比,具有很多优点。①无痛苦、安全:传统的静脉曲张治疗方法往往需要开刀,而且疼痛难忍,患者往往无法忍受。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采用的是物理治疗方法,患者不需要开刀,而且痛苦小、安全方便。②疗效好:传统的静脉曲张治疗方法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其治疗周期较长,而且容易复发,而远红外磁电脉冲治疗仪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1]黄芳.红外治疗仪联合减重行走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23,43(05):61-62.
[2]张曼,郭媛媛,裴冬等.温热治疗仪辅助治疗跖疣的有效性及对外周血T细胞淋巴亚群、IL-2表达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01):86-89.
[3]韦佳燕,康明非,陈明人等.基于光谱仿真技术的电子仿艾热敏灸治疗仪的研制[J].光明中医,2022,37(21):4006-4008.
[4]杨旭.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8):61-63.
[5]郑龙波,王莹,刘瑞锋等.肝病红外治疗仪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22,35(14):105-107.
[6]陈泽.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联合全身振动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07):58-61.
[7]武芹,贾晓萍,汪群娟.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11):181-183.
[8]乌日根.PPH术联合外痔剥除术后配合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治疗Ⅲ-Ⅳ期痔疮临床评价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7(09):47-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