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针灸疗法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大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推广应用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谭德欣 李赛柳通讯作者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10000

摘要

目的 分析穴位针灸疗法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大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本院78例大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与观察组(针灸疗法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94.87%)比对照组(79.49%)治疗总有效率高(P<0.05)。两组治疗前盆底静息压、盆底收缩压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比对照组优(P<0.05)。治疗前,两组PISQ-12评分仍未见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高(P<0.05)。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前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5.13%)较对照组(23.08%)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 穴位针灸疗法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有助于大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改善,促进其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的提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采纳、推广。


关键词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大龄;盆底康复治疗仪;穴位针灸疗法

正文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是产科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大部分是因为产及分娩引起尿道支撑结构受损、膀胱颈被破坏,尿道周围结缔组织松弛及损伤,尿道异常活动导致的[1]。近年,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病人数不断增多,发病率表现为上升趋势,日常生活时无尿失禁表现,运动及剧烈咳嗽时,腹压突然提高,导致尿液不自主经尿道口渗出[2],同时逼尿肌无法有效收缩,频繁出现,不仅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也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3]。因此,治疗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盆底肌康复训练是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常用治疗方法,但是大部分患者不能长时间配合[4]。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盆底康复治疗仪逐渐被应用于临床中,其在盆底功能障碍改善中具有显著效果[5]。此外,当前中医研究不断深入,穴位针灸疗法逐渐用于盆底功能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6]。基于此,本文针对大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取穴位针灸疗法结合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215月-202212月本院78例大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36-42岁,均值(38.59±0.65)岁,孕周:38-41周,平均(39.63±0.47)周;观察组:36-41岁,均值(38.61±0.72)岁;孕周:37-41周,平均(39.57±0.52)周;两组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

纳入标准:(1)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2)认知、理解、表达能力正常;(3)分娩前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4)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1)伴有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2)具有阴道手术史、盆底功能障碍者;(3)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4)精神异常,或者存在严重心理疾病;(5)中途选择退出;(6)存在恶性肿瘤。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治疗仪器为PHENIX盆底康复治疗仪,向阴道内部缓慢放置专用盆底肌肉探头,顶端在宫颈外口水平位置,分别在下腹部与双侧上棘位置放置3片表面电极片,采用仪器自身的“脏器脱垂”治疗,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治疗方法进行选择,5次/周,每次维持大约30分钟,采取为期1个月治疗。

1.2.2 观察组

采取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的同时,联合穴位针灸疗法,操作如下:穴位包括关元穴、百会穴、三阴交、足三里和子宫等,针刺前,指导患者排空膀胱,选择仰卧体位,按照常规方法消毒需针刺部位,针刺选择28号毫针,百会穴直刺0.5寸,留针20-30分钟;直刺子宫1.5cun,通过提插泻法,慢慢传导到下腹会阴为止;直刺关元穴1寸,通过捻转法,慢慢放射到小腹部;双侧子宫与电针治疗仪连接,在患者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调节电流强度,通电大约30分钟;直刺三阴交与足三里,深度分别是1寸与1.5寸,方法分别是提插补法与捻转法;3次/周,采取为期1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1.2.1 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效果判定:临床症状(尿液溢出等)全部消失,表示显效;尿液不自主溢出等症状基本改善,表示有效;临床症状未减轻,表示无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1.3.2 观察盆底静息压及盆底收缩压。

1.3.3 观察盆底肌力,分级分别是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分别指的是收缩1次,收缩维持1s;收缩2次,收缩维持2s;收缩3次,收缩维持3s;收缩4次,收缩维持4s;收缩5次或者高于5次,收缩维持时间为5s,或者高于5s。

1.3.4 观察盆腔脏器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评分(PISQ-12),最高分36分,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3.5 观察生活质量评分,标准为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指标有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躯体功能,分值与生活质量表现为正相关。

1.3.6 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膀胱膨出、子宫脱垂、痔疮。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0.0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分组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9

17

14

8

3179.49

观察组

39

22

17

2

3794.87

x2





4.129

P





0.042

2.2 盆底静息压及盆底收缩压对比

    治疗前,两组盆底静息压、盆底收缩压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2 两组盆底静息压及盆底收缩压对比(±s,cmH2O

分组

例数

盆底静息压

盆底收缩压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9

4.19±0.76

5.62±0.94

29.15±2.64

40.13±5.42

观察组

39

4.21±0.82

6.93±0.87

29.21±2.81

49.68±5.97

t


0.112

6.387

0.097

7.396

P


0.911

0.000

0.923

0.000

2.3 盆底肌力对比

    两组治疗前盆底肌力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较对照组优(P<0.05),见表3。

3 两组盆底肌力对比[n(%)]

分组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Ⅰ级

-Ⅲ级

-Ⅴ级

Ⅰ级

-Ⅲ级

-Ⅴ级

对照组

39

1948.72

1641.03

410.26

615.39

1230.77

2153.85

观察组

39

2051.28

1743.59

25.13

00.00

37.69

3692.31

x2


0.051

0.053

0.722

6.500

6.686

14.662

P


0.821

0.819

0.395

0.011

0.009

0.000

2.4 PISQ-12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PISQ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4。

4 两组PISQ-12评分对比(±s,分)

分组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9

22.65±5.53

28.67±4.52

观察组

39

22.17±4.86

33.15±6.17

t


0.407

3.658

P


0.685

0.001

2.5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治疗后更高,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5。

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分组

例数

物质生活

心理功能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9

48.62±4.98

67.53±8.46

49.57±5.23

69.42±9.18

观察组

39

48.71±5.13

72.98±7.76

49.46±5.17

74.13±8.16

t


0.079

2.965

0.093

2.395

P


0.938

0.004

0.926

0.019

分组

例数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9

52.34±4.62

65.47±8.59

41.27±6.15

60.58±5.59

观察组

39

52.29±6.13

72.13±10.65

42.31±5.98

67.49±5.61

t


0.041

3.039

0.757

5.449

P


0.968

0.003

0.451

0.000

2.6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6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分组

例数

膀胱膨出

子宫脱垂

痔疮

发生率

对照组

39

4

3

2

923.08

观察组

39

1

1

0

25.13

x2





5.186

P





0.023

3 讨论

阴道分娩是传统分娩主要方法,胎儿下降期间,伴有阵发性腹压提高症状,进一步损伤了盆底肌纤维,致使盆底功能及盆底结构异常等,常见异常现象有通道功能障碍、生殖器官部位异常等,最终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严重影响到产妇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等[7]。盆底康复治疗通过提高盆底肌张力方法,使盆底肌疲劳改善,最终实现减轻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目标。但是,盆底康复治疗时间偏长,大部分患者无法长期坚持,进而影响到治疗效果[8]。盆底康复治疗仪利用电极方法,再结合特定参数的电流,有效刺激盆腔组织器官,并对效应器直接作用,进而对神经络活动造成一定影响,激活盆底神经肌肉,促进盆底肌肉强度及弹性的提升,强化盆底肌肉收缩,使其处于放松状态,最终实现盆底肌力及早恢复的目标[9]。同时,该方法有助于患者阴道缩紧程度提升,且具有操作便捷、简单等优点[10]

近年,随着中医学研究的深入,其认为机体中气可以升举、固摄等功效,产妇分娩期间,过度用力,使得中气受到损伤,机体虚弱,导致膀胱及肛门等脏器功能异常[11]。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主要采取穴位针灸结合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穴位针灸穴位有子宫、三阴交、关元、百会和足三里等,通过针刺上述穴位,可达到益气通络、舒筋补中、举陷升阳等目的,可有效调节肾、肝、脾等,从而减轻临床症状,及早恢复盆底功能[12]。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盆底静息压及盆底收缩压高,且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由此可见,采取结合治疗方法,具有协同作用,能够将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加快盆底肌力恢复速度,获得相对理想的治疗效果,以便其预后改善。盆底康复治疗仪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刺激机体,同时电磁波可对深层组织作用,获得蜗形磁场,对于受损肌肉的修复有力,促进肌肉弹性的提高,增强阴道收缩力[13]。除此之外,盆底康复治疗仪可使患者膀胱容量增加,及早排除恶露及尿液等,在尿潴留等预防中具有显著作用[14]

近年,临床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治疗及护理理念,临床效果不再是对临床治疗效果判定的唯一指标,而且加强对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对照组低,由此可见,穴位针灸疗法与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穴位针灸疗法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真实情况对穴位进行调整,再结合针刺仪器,可获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15]。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PISQ评分比对照组高,可见,结合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盆腔脏器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改善,且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穴位针灸疗法结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在大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不仅可以提升盆底肌力、盆底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有助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采纳、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美媛,吕梅桃,刘冬凤.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锻炼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效果[J]. 吉林医学,2022,43(10):2783-2786.

[2] 刘艳香. 针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22,20(5):162-165.

[3] 郑卜通,张光彩,周晓晖,冯琦钒. 针灸联合盆底康复综合疗法治疗对压力性尿失禁(肾气亏虚型)患者血清松弛素、尿流动力学参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1):70-74.

[4] 洪对霞. 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恢复的影响[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3):134-135.

[5] 于沁,薛小军,王福好,成伟芳,凌明,丘广明. 硫酸阿托品穴位注射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与安全性[J]. 中国医药科学,2021,11(2):91-94.

[6] 林舜贞. 盆底康复治疗仪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22,35(10):174-176.

[7] 谢文英,周睿.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Kegel训练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21,34(24):189-190.

[8] 廖丹,向睿,陈国艳,张珊珊,许遥. 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联合Kegel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尿流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20):3977-3981.

[9] 彭超,陈丽娜.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21,36(24):5633-5635.

[10] 叶微微,陈娇娇,王汉楚. 低频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4):3213-3216.

[11] 王慧丽,刘建芬,叶跃美,程晓燕. 中药熏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防治作用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29(3):451-452.

[12] 赵欣欣. 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10):52-54.

[13] 刘文姬,梁天箭.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研究[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5):33-35.

[14] 张双好,王彦青,罗红娟,曾月霞. 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肉康复器治疗产后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2):164-165.

[15] 綦平平. 温针灸八穴联合盆底肌治疗仪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19):171-17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