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淑仪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塘中学511340

摘要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核心素养理念,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高中;生物

正文


前言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应用多种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身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为后续的高中生物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文章对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进行了解析。

一、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理解具有局限性

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核心素养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从本质上看,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科学思维、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注重前两个方面,而忽视了后一个方面。还有的教师认为科学思维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对生物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而没有意识到科学思维还包括批判性思维。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身的认识观念,有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培养模式单一

部分高中生物课堂的培养模式过于单一,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按照既定的教学方案来进行,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方式、方法,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开展实验教学。由于没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讲解生物知识时,学生易产生疲劳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获取的知识往往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更难让学生有所收获。

二、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一)探索培养核心素养新路径

1.通过概念教学让学生树立生命观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而在细胞中最重要的就是遗传物质DNA。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引,开展概念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关于生命的基本知识。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生命观的具体内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进行“染色体”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遗传与进化”中有关染色体的内容,了解染色体的结构、作用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染色体的具体内涵。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有关染色体数量、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明确生命观的具体内涵,还可以通过概念教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通过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教师要充分利用问题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热点话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等热点话题,然后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并分析这些热点话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事例和相关的知识来分析、归纳和总结。教师也可以利用相关的材料或模型来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设计一些与该主题相关的模拟实验,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果蝇的模型和模拟基因编辑工具,让学生尝试用模拟基因编辑工具开展遗传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二)以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明确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是知识和内容的载体。教材中的知识和内容都是编写者精心挑选后编排的,与其他参考资料相比,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生物教材中所涵盖的知识点是较为全面的,对于学生而言,生物教材中的知识点就是最直接、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以生物教材为基础,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进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和研究,将相应内容融合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和内容的理解存在差异,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对很多知识点还没有形成全面、完整、准确的认知。因此,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以生物教材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和安排。

2.根据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筛选和重组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和重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将每一个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相联系并融合到一起时,才能构建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如在学习细胞结构与功能时,将细胞结构与细胞的分裂、分化联系到一起,再通过观察细胞器结构来认识其功能,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能更好地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培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师要重视教学模式的改革。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光合作用,然后再通过观察实验来认识光合作用,最后再让学生掌握实验结论并理解其科学意义。

(三)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1.提高自身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提高自身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并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教师需要对生物知识和生命现象有深入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生物教学。

2.提升自身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实验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思考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渐提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有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讲解一些与生物知识相关的科普节目、纪录片等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历史传记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结语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知识讲解中融入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创新精神等素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同时,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设计课堂任务,对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实验教学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物学思想和观念,使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分析和研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晨.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解析[J].教育文汇,2023(3):50-51,55.[2]张立玲.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研究[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新的时代基础教育论文集.廊坊: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22:2460-246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