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统领下如何开展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工作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赵杰

秦皇岛市海港区教师发展中心 邮编:066000

摘要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大概念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我国的新课标中引入了大概念理念,进一步推动了大概念相关研究的发展。教师通过大概念教学,可将多而散的事实性知识抽提为少而精的化学观念,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并进行迁移和应用,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大概念的形成需要以单元知识结构为基础,而多个知识点需要在大概念的统领下建构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应在大概念的视角下整体规划单元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培养学生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

大概念统领;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工作;开展策略

正文


一、大概念下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现状

大概念具有复杂的内涵,可体现出学科的本质。基于大概念的化学单元整体教学即提炼出单元中最核心的知识点,围绕课程教学的重点使教学内容结构化。纵观大概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可以发现,一方面,一些初中化学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对概念性知识进行大致了解即可,在教学中并未带领学生深入学习概念性知识,在课上也不够重视,导致学生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诸如一些教师对化合反应的解释是“多个变一个”,对分解反应的解释是“一个变多个”等,虽然相较于专业术语而言,这些言语描述较为简单,但无法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化学反应的本质,不利于今后对化学知识的迁移运用。学生对化学知识背后的本质和重点缺乏深入理解,不利于其化学学科思维的发展,难以提升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不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复习旧知识,学生在遇到相似的知识点时容易将其混淆,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不透彻,诸如对燃烧定义的理解,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有些学生没有完全理解这一概念,认为所有发光放热的现象都是燃烧,其实不然,发光放热的现象不一定均为燃烧。对概念掌握不到位,长此以往,则难以保障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

二、大概念统领下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工作开展策略

1、规划单元内容

化学学科具有系统性的特点,教师在进行单元知识规划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这要求教师对教材十分熟悉,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理解,将其中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挖掘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好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和发散,规划单元知识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与发散思维,突出单元化学知识中的系统性。

例如,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中是基于教材中不同课时的划分,分别就各个知识模块、知识点展开教学,先讲“空气成分”,然后再讲“物质的微粒”。这样的教学各知识模块之间是相互分离的,彼此之间处于孤立状态。学生学习结束以后,知识点的掌握同样是分散的。所以在开展大单元结构化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可确立“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辨识”这样的单元主题。并围绕这一单元主题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将其中的各个知识点模块、知识点构建成为一个密切关联的体系,实现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教学。在这样的主题的指引下,学生通过学会测定空气成分,进而能够掌握“测定物质成分”的相应的思维以及具体模型;同时在此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微观角度感受变化的本质,实现了宏观与微观的紧密关联;在学习元素的过程中,又将视角回到宏观。这样的一个过程,相对于完全鼓励的传统的模块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宏观与微观结合的化学观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建构知识体系化的基础上,学生对于物质组成、元素、微观微粒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设计核心问题

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学习为辅的课堂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严重影响了其自主探究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单元整体教学的支持下,教师需要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依据重点内容引入核心问题,并依据核心问题设计问题串,保障学生能够在解决层层递进的问题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搭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以“自然界的水”为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理解防止水资源污染的重要作用并且熟悉水的组成,学会区分物质的分类。本单元教学由四个课题组成,分别为爱护水资源、水的净化、水的组成以及化学式与化合价。结合本单元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将本单元核心问题设计为:人类为何要保护水资源?并给学生提供水资源的资料,指导学生认识到地球总储水量虽大,但淡水较少,海水淡化的成本相对较高。接下来,围绕核心问题,为使学生深刻地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利用水的净化实验向学生展示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方法,并围绕核心问题设计与之相关的子问题:(1)水的过滤实验有哪些关键操作点?(2)自然界中的水是否都是纯水?(3)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净化水的方法?以问题为导向能帮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意识到自然界中的水大都不是纯水,并且净化相对困难,倘若不加以保护将会导致水资源的枯竭。随后,结合本单元的重点知识,教师还可以继续带领学生探究水的组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H2O的含义,了解化合物、氧化物以及单质的具体内涵。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基于重点内容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在核心问题的牵引下有规律地进行实践探索,层层递进地学习知识,掌握重点内容。

3、完善评价体系

教师应重视过程评价的应用,建立更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机制,认真评价学生的水平和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逐渐积累信心,并在学习上获得更多满足感。因此,教师应注意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和设置,并建立学生研究小组,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化学实验过程中,通过各种评价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验。

例如,在“金属和金属材料”相关知识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知识进行探讨,探究金属和盐酸、金属和稀硫酸的反应现象,鼓励他们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必要时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学生应仔细记录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了解如何进行评价和反思。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与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密切相关。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学活动提出了三个要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知识,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教育改革。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明确评价,还要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来衡量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价值的增长。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学习不断反思和及时进行自我评价。实验过程可以由学生自己设计或驱动,并且教师检查和记录学生的化学实践的所有步骤,逐步呈现化学实验的结果,并及时作出积极的评论和问题提示。化学实践评价的内容不仅是学生化学实践的情况,还应涉及学生的实验计划、操作方法和实验效果。通过综合调查,学生可以调整综合探索实践中的优缺点,从而更好地掌握科研技术,提高自己的技术应用水平。

三、结语

基于主题大概念功能,引导学生体会大概念,注重学科本原性问题和认识视角的显性化,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和高阶思维活动,建构大概念。教师让学生自主建构,踊跃展示,在此过程中让高级思维真正发生。学生不仅可以成为最好的解题人,同时还充当着命题人的角色,尝试设计基础题,这就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成为操作可能。大概念引领的概念建构教学让学科知识生长成“知识树”,除了知识的生长,更有学生素养的生长。

参考文献:

[1] 吐克孜·阿吾提.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J]. 全体育,2020(22):139-140.

[2] 刘振爽.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单元教学的建构[J]. 文渊(小学版),2020(8):71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