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正文
前言
在读写教学中,教师应尝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实现教学一体化,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提升教学效率。相较于传统阅读与写作独立教学状态分析,读写结合探索空间更加广泛,是开创全新阅读教学空间的根本动力。
1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新课程标准再次强调核心素养落地问题,足以证明核心素养培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读写结合正是促使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值得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深入研究。具体来讲,在读写结合中,学生需要以写作为导向积累文本中的语言运用技巧,而这一过程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颇有助益。又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围绕同议题文章展开阅读,在文本对比中,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将会潜移默化地提升。与此同时,文化自信与思维能力在读写结合中同样得到培养机遇,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或成为必然趋势。阅读与写作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教师从未停止研究的课题,其不仅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较强,还在语文试卷中占据半壁江山。因此在读写教学中,教师应尝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实现教学一体化,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提升教学效率。相较于传统阅读与写作独立教学状态分析,读写结合探索空间更加广泛,是开创全新阅读教学空间的根本动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遵循学生实际需求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读写结合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读写能力在兴趣的驱动下不断优化。
2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对象文本主要是学生在读写结合中重点研究的文本内容,包括教材收录课文,亦包括课外文本。在读写结合中,可以结合对象文本展开创作,实现以读促写。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母鸡》时,学生在阅读中应分析其中结构,语言运用,情感载体,内涵哲理等,在分析中仿照其中元素创作一篇文章。本文结构为总分总,语言运用朴实无华,通过母鸡身上所蕴含的母性光辉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教师则鼓励学生整理出其中相应的写作元素,结合自己的思维展开创作,如仿照结构、仿照语言等等,在仿写中开发自己的写作思路。又如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应养成积累优美词句的习惯,将积累的知识有效运用于自己的文章创作中,升华意境。小学生常见的作文题材为写人、写景、叙事等等,在阅读中,学生应重点积累这一方面的素材,如景物描写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人物描写包涵的神态、动作、语言、外貌等等,在阅读中积累不同题材的表达技巧。对象文本阅读积累是丰富学生写作空间的重要途径,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不低于145万字的标准,进而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开阔写作阅历视野。此外,在课外阅读中,学生还应养成书本评价、读后感的写作习惯,在长期练习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文章创编能力将会潜移默化地提升。
单元文章之间具有内在关联,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应整合单元资源,扩大学生阅读空间,在对比阅读中分析其中的异同性。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其中包括《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文章,它们对于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均有涉及,在单元资源整合中,教师应结合本单元习作“读后感”展开。以读后感写作为导向,要求学生对于四篇文章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分析四篇文章语言运用、艺术手法的差异性,进而选择一篇写读后感。又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有你真好”时,本单元两篇文章作者是鲁迅,两篇文章以描写鲁迅为主。在阅读中,学生应注重其中人物描写的相关技巧,并尝试摘录优美片段对比,在分析研究中探索不同文本的描写技巧,进而将其运用于自己的文章中。相较于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更加具体,学生有明确的写作题材,围绕题材挖掘资源,创作效率将会在阅读中有效提升。大单元教学设计是现阶段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读写结合中,教师应运用大单元资源设计教学,辅助学生在以写促读中理清创作思路,掌握不同题材的写作技巧,潜移默化地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读写活动就是以阅读和写作为主设计活动的一种类型,意味着活动中既要包括阅读,还要包括写作。相较于理论学习,实践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定期组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强化学生的读写兴趣。具体来讲,读写活动可以从主题活动、区域活动、线上活动等方面寻找窗口,促使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掌握读写技巧。
以主题活动为例,就是教师结合某一主题为依托汲取阅读资源,促使学生在同议题文章阅读中总结写作经验。举例来讲,以“爱国”为主题,活动中的阅读资源主要以爱国为主,如教材中的《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黄继光》等等,都是与爱国主题相关的课文。此外,还应挖掘课外资源,涉及革命精神、红色文化、历史爱国事迹等等,都符合主题阅读需求。在主题阅读中,教师则鼓励学生围绕“爱国”这一主题创作,或诗词或散文或议论文等,总之以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为主。
以区域活动为例,就是按照体裁分类,如寓言区、童话区、诗词区、散文区、小说区等等,学生则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区域。在阅读过程中,区域学生可以相互交流阅读心得,丰富阅读空间。在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则以区域为主展开互动,将掌握的内容与同学分享。此时教师则倡导学生围绕其中某件事、某个人写一篇文章,或者写一篇读后感,在自主发挥中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
以线上活动为例,就是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展开阅读活动的一种形式,即教师在固定时间段内,将需要阅读的内容通过线上途径传递给学生,学生则以教师推荐的内容展开阅读,进而在社交群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线上活动可以适当频繁创作,每天引导学生抽出15分钟时间阅读,在阅读之后围绕内容点评。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将会在线上活动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读写结合教学效率或呈现稳步提升趋势。读写活动是激发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重要途径,而创造与想象正是写作中的重要元素,可见结合教学对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具有极强的辅助性。
结语
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能提升学生读写能力的教育途径。在实践教学中,全体教师应站好教育岗位,探索实效性较高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读写能力呈现稳步提升的状态。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详细论述了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希望对全体教师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1]李慧.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23(45):57-60.
· [2]朱莹.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式教学实践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3(30):121-123.
· [3]高华亭.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问题与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23,36(10):35-37.
· [4]王远康.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苑教育,2023(29):67-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