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文写作培养的中职语文教学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高效策略
正文
新《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应具有与普通教育同等的地位。随着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价标准也随之应运而生。应用写作由于自身特点的限制,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形中给教学和学习带来了困难。但是,中职华语版块的内容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就业,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升学。所以,教师要注重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觉得学有所值,学有所用,用实用性来激发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热爱。
一、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应用文写作课程在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应占据着重要地位。首先,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应用文是人们相互联络、相互竞争和相互合作的重要工具。其实用性也是其他文体所替代不了的;其次,职业教育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对于中职生来说,写好应用文是学习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也是进入社会求职必备的技能;最后,由于应用文写作要求格式规范、用语准确、情感恰当,对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和培养严谨严实的工作作风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中职生在较小的年龄就要面临就业,因此,扎实掌握应用文写作可以促进中职生更快地融入职场,促进自身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他人和社会。
二、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的认知存在偏差
应用文写作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重难点内容,由于滞后理念的束缚和影响,导致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一个主要问题是任课教师的认知水平存在偏差,部分教师对于应用文文体特性理解比较片面,多关注应用文写作格式规范,将大量精力放在应用文规范写作格式讲述上,认为学生只需要掌握规范格式,模仿练习即可。还有部分教师过分关注应用文写作理论知识讲述,学生实际练习的机会却少之又少。实际上,这种认知层面的偏差,将极大地影响到应用文写作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应用文写作技能的熟练掌握,最终写出来的应用文不符合要求。
(二)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兴趣不足
对于广大中职学生而言,基础普遍薄弱,学习兴趣不强,自控能力较弱,因此如果缺少有效的教学方法予以引导,是很难焕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而应用文写作是中职语文学习难点所在,与学生的未来就业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如,会议摘要、工作计划和求职简介等,均是代表性的应用文体裁。但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其重要性存在认知偏差,学习兴趣不足,加之课堂教学模式固化、僵硬,教学氛围枯燥,导致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投入其中。即便课堂上教师不断讲解,但仍然收效甚微。多数学生将大量时间放在实践技能提升方面,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即便是在教师要求下进行应用文写作训练,但写作态度敷衍、随意,写作要点掌握不全面,频繁出现基础性错误,久而久之,将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完全丧失应用文写作兴趣。
(三)学生的作文基础水平良莠不齐
很多中职生是因为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迫于无奈才选择了中职学校,此类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目标模糊不清,并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中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的语文写作基础水平良莠不齐,女生的写作水平普遍高于男生,作业相对规范,而男生的作文字迹潦草、用词不当和不规范的问题较为普遍,学习自主性不强。由于学生之间明显的作业基础水平差异,导致教师无法一对一针对性辅导帮助,不可避免地降低应用文写作教学质量。
(四)评价方法单一
由于中职院校语文学科受重视程度不高,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所选择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评价内容并不全面。究其根本,是因为课堂教学评价中应用文写作占比较小,或是根本没有,说明目前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缺乏独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此种情况下,导致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过于随意,偏离目标方向,不利于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和发展。
三、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坚持学生主体地位
在当前中职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于中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也要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这就需要教师配合中职教育改革,积极转变滞后理念,坚定以生为本理念,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主来引导和启发,深层次挖掘学生潜能,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实现学生知识结构迁移内化。以往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牢牢占据课堂主体,强制性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导致师生互动不足,制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发展。即便教师热情高昂地讲解知识,但学生实际学习效果却并不理想,因此需要语文教师践行以生为本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以此来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满足学生自主提升和发展需要。
除此之外,教师要提升应用文写作教学认知,有目标地开展应用文写作活动,并渗透到其他教学环节,旨在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为后续岗位工作奠定基础。如,在讲解李白的《将进酒》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给李白写一封邀请函,或是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通过此种应用文写作训练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应用文写作热忱,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社会飞快发展,知识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为了更好地迎合时代发展需要,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和习惯。对此,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自身需要持续提升和完善自我,具备更强的写作能力,把前沿的应用文写作教学理念落到实处,以便于迎合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组织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如公文条例的写作日期是采用阿拉伯数字,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侧重点地讲解知识,示范指导,提升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认知水平。
(二)加强基本训练,拓宽知识教学
应用文写作更侧重于技能的培养。然而,一些教师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只一味地强调写作格式,而忽视了语言基本功,这就会导致很多学生难以达到最基本的语言流畅、语法正确要求。应用文写作学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帮助其掌握有关的基本知识、相关的基本能力,与一定的语法、修辞、逻辑知识和写作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写作素养。教师应督促学生多读书,通过在课堂上举办好书推荐会等活动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写作是多种知识的综合反映。知识丰富,文笔才有精神;知识面宽,写作才游刃有余。因此,教师要重视并拓宽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一是经济、法律、文学、语言、公关,甚至是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以适应不同内容的应用文写作需要;二是现实社会中的流行时尚、新兴事物,使应用文的内容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感;三是现代社会中的人情世故、风俗习惯、行规传统等,以适应一些日常应用文写作需要。学生只有多读、多听、多看、多想和多练,才能写好应用文。
(三)重复巩固知识,格式合乎规范
大多数应用文都有固定的格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强调格式的规范性并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对此,教师可以预设一些错误例子,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并更正,调动学生参与纠错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经济合同”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了解经济合同的格式和语言的要求后修改一篇有针对性缺陷的病文,要求他们做到“此合同”基本公平合理,每个环节没有疏漏。借助这样大量重复的训练,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从而熟练掌握各类应用文的格式和结构,用应用文的专属语言为应用文写作奠定基础。另外,教师应在应用文教学中强调对格式的要求,引导学生通过应用文的学习和写作,形成应用文的格式规范意识和语言严密意识,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在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除了引导学生找出错误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比较不同应用文在格式上的差别,通过差异识记,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达到准确运用。例如,对“报告”与“请示”进行比较;对“民事起诉状”与“民事上诉状”进行比较;对“总结”与“述职报告”进行比较,等等。通过比较训练,学生能够进一步明晰同类型应用文种的细微差别。
(四)推动教学方法多元化创新,写作教学有的放矢
其一,情境教学法。在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水平,有意识、有目标地创设学习情境,借助情境潜移默化中带给学生良性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应用文写作知识理解和掌握,提升学习效果。
如,在讲解招聘启事、求职简历等应用文体写作时,可以在班级内部模拟创设招聘会场景,部分学生扮演招聘方,部分学生则根据招聘要求和个体情况来撰写求职简历和求职信,组织演练活动。通过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能够赋予枯燥的应用文写作更强的趣味性,在生动的情境中增强学生自我体验感,焕发学习兴趣,在自主探究、交流互动过程中来逐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适当提供指导和帮助,在提升学生应用文写作知识理解水平方面大有裨益。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后期社会岗位工作中出现应用文书写格式不规范的情况,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其二,优化课堂导入法。课堂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但本质目标均是为了巧妙导入新课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高效课堂构建奠定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中职生而言,如何调动学生的应用文写作学习兴趣则是困扰广大语文老师的一个难题。如,音乐导入法,结合学生喜欢听音乐的特性,在导入环节播放音乐,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快速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在高涨的情绪支持下师生互动,高效学习新课内容。
其三,讲练融合法。教育讲练融合法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强调课堂上讲述知识点的同时,组织有效的练习活动,帮助学生及时夯实和巩固所学知识,提升成效。应用文写作教学中适合采用讲练融合法,主要是由于应用文写作教学知识点较多,学生在掌握基础写作知识点的同时,也要了解不同文体写作格式和要点等内容,这样才能为规范写作提供保障。
如,在讲解报告或是请示类型的应用文时,可以先介绍清楚行文目的所在,然后理解具体行文内容,进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需要注意的是,单纯的理论讲述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理论实践深度结合,反复训练促进知识结构内化,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加深理解不同应用文体的写作格式、方法和要点,提升学习效果。在讲解“会议通知”应用文写作技巧时,即便表面看似简单,但却属于公文的一种,无论是标题、正文、日期还是附件等方面均有着较为严格的格式要求。哪怕教材上对各部分内容作出了说明,但是真正写作的时候,具体位置、如何排列等内容还需要教师着重讲述,然后组织学生写作训练,这样才能及时查缺补漏,提升应用文写作教学质量。
教师应该从学生角度来推动应用文写作教学创新优化,帮助学生明确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按部就班进行学习。但是,很多中职生在应用文写作学习时态度并不积极,目标模糊不清,缺少持久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习惯支持。对于此类问题,教师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学生未来就业要求来举例说明。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学习目标并非固定不变,要结合具体情况动态调整。因此,应强化学生写作动机,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在完成学习目标后,将赋予后续学习新的动机。如果反馈结果不理想,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欠缺和不足,积极改进和完善自我。
结语
总之,在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滞后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应用文写作训练,逐步提升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培娟,蒋光明.中职语文诗歌“四读”教学法运用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2(24):70-72.
[2]丁灵敏,康九星.群文阅读视域下的中职语文“1+X”教学建构与实施[J].教育科学论坛,2022(24):65-69.
[3]卢珊.基于核心素养导向教育的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改革与探索[J].福建开放大学学报,2022(04):28-31.
[4]祝轶青.中职语文“四点法”文言文思辨教学的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2,21(08):45-47+53.
[5]沈文岩.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以“基础模块·下”为例[J].华夏教师,2022(23):16-18.DOI:10.16704/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