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内科学教学策略探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成武

昭通卫生职业学院 邮编:657000

摘要

在高职院校的医学教育中,内科学作为一门医学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在入学后第一次接触到的一门临床学科。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内科临床知识、理论及技能,培养学生对内科疾病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然而在内科学教学中,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内科学教学中,让内科学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是当前高职内科学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课程思政和医学专业课之间存在的联系,明确了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内科学教学中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并对课程思政融入内科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对课程思政融入到高职内科学教学提供一些参考。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不断提升,同时人民群众对医疗健康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如何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了当前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任务。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毕业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如何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同时,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课程思政是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充分挖掘每门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其有机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教育理念。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必须要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加强课程思政理念与医学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掌握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使学生能够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近年来我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三全育人’理念,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各个方面”。因此,本文在分析课程思政和医学专业课程之间存在联系的基础上,对内科学教学中如何开展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课程思政;高职内科学;教学策略

正文


、课程思政融入内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内科学教学是一门通识教育课程,而内科学是一门与人类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学科,因此在内科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难度。具体来说,在高职内科学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为主,通过讲授内科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内科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传授学生们关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等,从而使学生掌握内科学相关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使学生们对于内科学知识有一个简单了解,但是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这种教学方法无法使学生们深刻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因此无法达到在内科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具体来说,高职内科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思政教学融入内容较为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们深入理解和掌握内科学相关的知识,也无法使学生们理解内科学与思政教育之间所存在的联系。此外,教师在进行内科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运用到一些思政教育素材,但是这些思政素材都是一些常见的时事案例,并且与医学专业知识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内科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时,需要对思政素材进行适当地选取和改编,从而使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开展。

2.思政教学方法不够丰富

同时,思政教方法也较为单一,无法使学生们对思政教育产生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使思政教育更加符合学生们的需求。

二、运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教师应充分利用内科学中涉及的学科知识,结合内科疾病的特点,讲述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对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探讨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内科医生。如:在讲解糖尿病时,介绍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等基础知识。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常因多种原因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使患者出现高血糖和/或低血糖症状。教师可以结合糖尿病患者出现的临床表现与疾病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临床表现与疾病发展规律之间的联系。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内科医生,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职业的认同感。

三、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形成的,体现着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内科学作为一门临床专业必修课,是医学生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内科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将医德医风教育融入其中,将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于内科学教学的全过程。例如,在讲授疾病时,结合当前疫情防控中医护人员展现出的职业精神和优良作风,可以向学生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优秀医护人员事迹,通过讲述他们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让学生理解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精神内涵,培养他们服务社会、救死扶伤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加强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医学是一门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科学与人文高度融合的学科。内科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借助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在讲解高血压时,可介绍高血压的形成及危害;在讲解冠心病时,可介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在讲解糖尿病时,可以介绍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通过这些教学案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内科学中涉及大量医学人文知识,如疾病预防、治疗原则、医疗纠纷处理、医患沟通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他们认识到医学职业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

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内科学作为医学类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例如,在讲到人体各系统疾病时,可以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讲解发热时,可以通过对人体发热机制的分析讲解,让学生认识到发热是机体对病毒或细菌感染而做出的一种防御反应,以达到保护机体、提高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的目的。在讲解肝硬变时可以结合我国成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出现的医护人员英勇献身的事迹和相关医生抗疫事迹,让学生认识到为人民服务是他们一直以来坚守的信念。通过以上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内科学课程内容多、知识结构复杂、知识点多,因此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临床医生必备的素质。同时,内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将案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如在讲解急性心肌梗死时,可以将该案例与临床疾病相结合进行分析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融合起来,让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感受到医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和实践,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还可以将相关案例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相结合进行讲解,使学生感受到科研工作对提升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七、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内科学课程内容多且枯燥,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如在讲解《内科学》中“心、肝、脾、肺、肾”五脏系统时,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心脏疾病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在讲解“心肌梗死”这一疾病时,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心肌梗死的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在讲解“肾功能不全”时,可以播放肾脏病相关视频,向学生展示肾脏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在讲解“急性心力衰竭”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心脏骤停的抢救措施和预后以及护理措施。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出问题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八、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将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纳入课程考核,根据考核内容进行评分,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和继续教育的重要参考,以更好地促进课程思政教学实施。高职院校可建立一套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内科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内科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从多个角度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实现全方位考核。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教育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以促进高职院校内科学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

、课程思政和医学专业课之间存在的联系

内科学作为一门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了医学专业所涉及的所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这门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临床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大量的问题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处理。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诊疗水平和综合素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对理论知识进行传授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下降,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学生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而如果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将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内科学的学习中,由于学生所学内容比较抽象,一些专业名词如“发热”“休克”等术语也较为抽象。如果单纯地向学生讲解这些术语就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如果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一些与这些专业术语相对应的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案例进行讲解,就能够有效地缓解学生对于专业名词的畏难情绪。此外,医学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医学专业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讲述“心力衰竭”这一知识点时,可以以心脏移植为例向学生讲解捐献器官对患者自身以及家庭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在介绍“血栓”这一概念时也可以向学生说明血栓形成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危害。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使他们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自身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结语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更要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掘内科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让内科学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在专业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 [1]孙妍珺,杨淑丽,李莉蓉等.高职院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以内科学课程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24):19-22.DOI:10.20037/j.issn.1671-1246.2022.24.08.

· [2]李倩,王玉芳,王生婷.课程思政在高职内科学中的实践探索[J].大学,2021(05):86-8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