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实践探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梅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木梓镇龙塘小学六罗分校537137

摘要

在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逐步采用多种新的教学方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尤其是素质教育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训练。为此,接下来本文论述小学数学解题方式多元化的重要性,并对其目前的状况进行分析,着重介绍在小学数学解题方式多元化方面所采取的一些对策,以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解决方法;方法多样化;实践策略

正文


引言;在小学数学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注重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合作,从而增加课堂上的参与度。数学老师要尽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数学思想进行深度的开发,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各种方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多解题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在小学数学课上,学生会遇到各种数学问题,从而能够从多个方面进行思维通过对不同的解题方式进行分析,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不同的解决方式,那么学生将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同时也获得多种创新学习技能,在探索各类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要运用多种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在已知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推导出新的解题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运用解题方式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和班上其它学生的方式相对比,找出解决方式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对数学问题解题方式的多样性有更深入的认识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第三,小学数学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激励,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能力。通过探索不同的解法,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过于按部就班

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状况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方式太过传统,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想法去做,这就使得教师很难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课堂上,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对象,而教师则是管理者和指导者,必须将学生放在课堂上的主体位置,以机械的方式来给学生讲授知识,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解题思维单一

传统的课堂上,学生被限制了学习的基本目标,知识应用仅仅是为了答题。在小学数学中,问题求解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老师的教育目的大多为应付考试和提高成绩,也就是说,学生们只需要学会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在考试的时候,学生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就行了。这就造成了教师在课堂上的错误,更加不利于指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学习,以及对多元化教学的关注。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实践策略

()优化思想,运用多种方式解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突破应试教育所造成的惯性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老师长期按着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就会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采取多种解题方式的教学策略。比如,小学数学老师在讲解“分母的加法和减法”时,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使其对分母的转换和通分的掌握。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和小数的换算。在这个时候,老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通分之外的其他计算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解决问题。将其转化为小数的方式,可以使分数的计算变得更加容易,能够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很多老师都会为问题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并分析各种解决方案,提醒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选择有缺陷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使学生迅速的掌握解题技术,但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却没有任何帮助。在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方面,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全面”,同时也要坚持“分层次”的基本原理如果把最容易的解答方式告诉学生,常常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盲目地接受,长此以往而学生对多元解决方案的抵触情绪较高。另外,在教学的时候,老师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解释,指导学生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对课程有更深刻的理解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在课堂上,老师要创造良好、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时间通过对问题的反思,使学生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也要做到师生间的有效交互,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发展能力,使学生能够自由地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既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又可以对学生进行更多的价值指导,使学生的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考。

三)启发性问题设置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的培养都是以问题为动力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对学生的思维、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观念,指导学生深入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促进学生的思维迁移与运用,让学生在难题中得到磨练和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在帮助同学解答问题的同时,也加深了题目的深度和广度,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将课前、课中、课后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紧密地围绕问题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在学习《统计表与统计图表》这一课程时,可以用生活中的一些现实状况,比如天气状况,让学生们去询问和了解上个月的天气状况,其中的阴天、雨天与晴天分别是几天。再与前几个月进行比较,看看天气的变化。引导学生归纳并解释特定的天气变化。还可以让学生对往年的雨水状况进行汇总、分类,并据此分析哪些月份雨水最多。将数据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让人一目了然。又如,在学到面积的计算时,可让学生通过实测,算出自家的住房面积,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拓展所学的内容,对某些不规则形状的面积进行求解,或者使用代换式,将所学的计算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以求出建筑物中常见的粉刷面积,砖的数量等,启发学生去解决周围的实际问题。

()运用团队协作、互相帮助的方式

运用小组合作互相帮助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解决问题多元化发展,同时也可以按照“以人为本”的根本原理,使学生更愿意去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多样性。另外,在符合课程需要和教育需要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也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一种有效途径和途径。例如,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时,大部分的同学都不太理解相关知识,老师应该先让他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等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再由学生动手把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立体和平面的转换,在转换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相互配合,培养团队精神,加强实践能力。老师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人差异,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学习观念都是不同的,因此学生在进行立体和平面转换时采用的思路也是不同的。对于这一点,老师可以对学生们进行一些引导,让学生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各面进行分析再将其分解,变成二维的形状。在小组协作互助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彼此的协助来了解拆卸的流程,并且由于每个同学的拆卸方式都不一样,所以同一组也会得到不同的拆卸方式最后,在完成分组讨论,说明自己的探究过程。

()贴近现实的情境

数学与现实的联系非常紧密,许多的数学知识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反映,同时,学生也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学习。所以,把与生活的现实相结合,是提高学生各种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主要途径,在教育过程中,老师要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反思立足于教材,以教材中的问题为依据展开延伸,采用多种方式解题从而使学生能从生活中找到数学问题,并进行解题。例如:学生乘坐公共汽车去学校,老师可以事先将公共汽车的速度以及可以到达学校的各种公交线路都告诉学生,让学生思考怎么走才能用最快的时间赶到学校。这道题当然有多种途径可以达到,但学生们必须关注的是,不管用哪一种方式,都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学校。除此之外,学生们还会陪着家长一起逛街,当他们知道了自己要花多少钱,知道了每一种蔬菜的重量后,这种生活中的现象,不仅能激发学生在生活中碰到的一些数学问题,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也能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主动的探究,从而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对同一问题进行多元求解

通过对一题多解的训练,训练学生的各种解题能力,这种训练方法是最直接的方法。首先,要注重“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并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设计出相应的培养策略。利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多元解题的关键点和关联性,以此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使他们学生从多个方面对题目进行分析,并利用变式训练的方法来调整问题而且还会把新的题目转化成习题,这样的学习方法就叫做一题多解。其次,在题型转换过程中加大练习实例的数量,在进行一题多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视角,指导学生学会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多元解决问题中进行思维训练,既有利于发展智力,又有利于扩展其发散思维。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加深对有关数学概念的认识。最后,对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进行归纳、总结,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进行梳理,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各种问题的理解程度,并在持续的实践中提高。问题具有共性和规律性,而求解问题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进行多种问题求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所学的内容,对教学进行科学的设计,以引导教学,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展教学评价与反馈

为了从根源上提高问题解决的多元化教学效果,老师们需要打破常规的教育模式,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获得评估和反馈。实行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设立课堂评价和回馈制度,教师可以通过不记名的形式将对教室的批评和建议进行反馈老师能够通过记忆与过滤反馈信息,为提出问题的多种解答方式来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运用双向反馈机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观点来提高多元化的问题教学的课堂水准,并且在随堂测验中,还可以检查出学生对于不同的问题方式的理解程度。这样,就可以针对不同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结束语

总之,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使学生的多元解题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必须从教师本身的素质入手认识到学生在解决问题上的难点,改善现行的教学方式,缺少实际操作,不注重教学评估和反馈。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的通过提问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并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了解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且采用一道多解相结合的方法,使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能够从多个方面了解到问题的解答,进而提高学生的推理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马福花.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多样化教学探究[J].青海教育,2022(11):49.

[2]杨楠.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实践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2(30):31-33.

[3]陈玲.“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的策略探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2(09):74-76.

[4]李井娟.运用多样化方法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尝试[J].新课程研究,2022(22):83-85
5]俞小燕.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4,000(014):86-8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