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读思达”教学法在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洁

三明市清流县城关中学365300

摘要

本文主要探究在双减背景下,“读思达”教学法在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中的策略。通过对“读思达”教学法的介绍和分析,揭示其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讨论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的成效。


关键词

双减背景;读思达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思维能力;学习兴趣

正文


引言:随着双减背景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而在这个背景下,读思达教学法被广泛引入数学课堂,成为一种备受瞩目的教学策略。它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核心,通过”“”“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思考和积极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一、初中数学读思达教学法的概念与原理

数学,作为一门严谨而又神奇的学科,以其独特的逻辑和思维方式吸引着无数学子的目光。然而,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学生们可能面临着重压和焦虑,许多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也日益减退。为了缓解这种情况,教育界提出了一种创新而受追捧的教学方法——“读思达教学法。读思达教学法,顾名思义,强调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通过读、思、达的过程,实现真正的理解和运用。这一教学法的构建正是为了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双减背景,即减负和减授课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1]

读思达教学法它强调,即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有阅读的习惯和技巧,不仅仅是简单地读题和读书,更要通过阅读数学文献、学术著作等,拓展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能够培养出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进而主动探索和思考数学问题。教学法注重,即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思考,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读思达教学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教学法强调,即学生要将自己的思考成果表达出来,形成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通常只需要得出正确答案,而对于解题过程的表达和思路的展现往往被忽视。而在读思达教学法中,学生将被鼓励主动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表达,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从交流中获得他人的启发和反馈。可以说,读思达教学法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从学习的主体角度去探索和理解数学。与传统的死记硬背和机械运算相比,读思达教学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同时,这一教学法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指导学生正确思考和解题,避免简单的答案交代,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读思达教学法在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价值

在如今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育界正迎来了一次深刻的变革。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素质教育的品质,不少学校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其中,读思达教学法在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价值。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加以拓展的教学模式。它倡导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挖掘问题、思考解答方法和展示成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这种教学法的出现无疑给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首先,通过读思达教学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提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而采用读思达教学法,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课堂上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论,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其次,读思达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孤立地进行学习,而是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与他人互动,共同解决问题,相互启发。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读思达教学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还要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和批判。通过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辩解和质疑他人的观点,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领悟和应用水平。

最后,通过读思达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以提升。由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大量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同时,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吸收了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进一步促进了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这些在课堂内外的积极学习和思考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三、双减背景下读思达教学法在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渗透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教育界对于如何更好地提升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名为读思达的教学法应运而生,并且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读思达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2]

例如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一个经典的案例是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知识时,教师采用了读思达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与解决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当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你觉得这个四边形是什么形状呢?学生们面对这个问题,思维开始转动起来,学生试图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寻找可能的答案。在展开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彼此之间的辩论和交流,逐渐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之后教师并不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自主地思考和探索。学生用尺子测量、画图比较,一点点地获取信息,建立起数据与结论之间的联系。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主动思考问题,并从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通过这样的探究过程,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还培养了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倾听他人观点的重要性,并且在不断思考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扎实的数学思维能力。读思达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体。然而,要实施好读思达教学法并不容易。首先,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能够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其次,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为教师提供支持和培训,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最重要的是,学生和家长也需要理解和支持这种教学模式,从而共同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二)融入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双减背景下,读思达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通过融入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深入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将会为实际教学带来更加美好的教育未来[3]

例如勾股定理作为初中数学中的一项重要知识点,其应用广泛而深入。然而,只依靠传统的讲解方式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甚至会使学习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如何用一种更生动、更富有创意的方法来讲解勾股定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读思达教学法就是对这一问题的一种妥善解决方式,这种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的引领者和启迪者。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的方法和规律,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讲解勾股定理时,融入多媒体技术成为了读思达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形象生动的图像和动画,将抽象的几何图形和数学公式具象化,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还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呈现实际应用案例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勾股定理的几何图形,更加深入地探索其中的数学规律,并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发现。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动画中的几何变化,自主地寻找规律,进而提出自己的猜想,并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进行验证。这种亲身参与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多媒体技术的融入并不是一味追求视听效果的堆砌,而是要有所取舍和合理运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恰当的多媒体资源,合理地布置教学场景,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提示,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扩展丰富材料,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读思达教学法作为一种以阅读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通过引入丰富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教师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加减法知识时,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会通过抽象的公式和例题来讲解有理数的加减法知识。学生需要依靠记忆和机械运算来解决问题,而且常常缺乏对问题本质的深入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可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动力,也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阅读能力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各个学科中得到重视。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通过引入丰富的阅读材料,将阅读能力与数学知识的学习相结合,就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策略。读思达教学法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教师在讲解有理数的加减法知识时,不再直接给出公式和例题,而是通过引入相关的阅读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这些材料可以是与有理数加减法相关的故事、历史事件、实际问题等等,通过这些材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篇精彩的文章,通过朗读或分段式朗读的方式,将文章的情节逐渐展开,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在阅读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还可以通过思考和讨论,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阅读材料,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或电视等设备,播放与有理数加减法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动画,以图像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引入读思达教学法,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它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学习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从而更好地实施和应用读思达教学法。

 

注: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2年度开放课题:《“双减”背景下“读思达”教学法在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究》 KCA2022137

课题成果

 

参考文献

[1]吴嫦云.“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以《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0(4)85-86.

[2]张荣丽.读思达教学法的思考和实践[J].武夷学院学报,2020,39(6):98-101.

[3]程小芹,小议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6)105-106.

[4]梁甘玉.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J]. 读与写(,下旬), 2020, 017(001):19.
[5]尚家茗. "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J].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9(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