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思维导图应用的高中历史教学路径
摘要
关键词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应用
正文
前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探索有效的历史教学手段,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首要目标[1]。而高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开展好高中的历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时,学生已经拥有了基本的历史学习能力,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思维导图能够将历史学习结构进行优化,利用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历史学习效率。因此,文章阐述了思维导图的意义及价值,并就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重要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高中历史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需求,既要发展学生的基础历史认识和历史感知,又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提高其历史的实践和应用能力[2]。没有一个好的历史学习方式,没有一个有效的课堂,历史的教学目标都将是空中楼阁。而在高中历史的课堂上,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既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最优解,也可以让老师的讲授更高效,在这种有规则的“教”和“学”的情况下,提高了学生历史学习的有效性,提高了他们的历史知识水平。此外,在历史的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结构、时间节点、时空概念、历史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思维导图的应用让同学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能够更好地做到有章可依,这对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一)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是一门实用科目。研究历史学,不仅要关注所学内容,也要关注所发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对历史学进行批评的思考。而在制作思维导图的同时,也是对其进行了一种发展,因此,一个标准的思维导图,应该是将不同的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发展和历史素养的提升[3]。
(二)知识系统化,提高知识记忆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树状图,它通过文字、线条、图形、颜色等连接不同层次的主题关系、隶属关系和层次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左、右大脑功能,挖掘学生的记忆、阅读和思维潜力。在高中的历史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全面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用绘画的方法,将教师所讲解的要点用图形的形式加以记载,再在每个要点间添加各种的直线,将零星的历史信息织就成为一片巨大的网络,通过图形、色彩等手段,让学生更容易记忆所要学习的东西。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维导图过于冗杂
关于思维导图的冗杂问题,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前,进行的思维导图构建过于精细,知识点过多,分类过于冗杂,导致教师在教学时没有侧重,从而影响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是学生进行学习复盘时追求精美的思维导图结构和线条美观,让思维导图的作用偏离,胡乱地添加不相干的历史知识点,让思维导图促进历史学习的作用大打折扣。
(二)教师教学手段落后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高中的历史老师大多关注于分数,忽略了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从而造成了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缺乏条理[4]。与此同时,老师们的教育理念也对他们的教育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老师们大多采用的是一种讲述练习的历史教育方式,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和技能的培养,这就造成了他们不能很好地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回顾。此外,在将思维导图用于教学的时候,老师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也没有对思维导图的教案做一个系统性的策划,这也造成了我们在历史课上使用思维导图的效果不佳。
四、高中历史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处在理解和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学习倾向性和随意性较大。所以教师在设计历史课程的时候,要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环节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发学生的兴趣。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经常有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进行思维延伸拓展,促进历史学习思维发散[5]。
例如,在“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中,可以以“夏商周政治制度的不同”为核心,让学生在学习了基础的政治制度之后,进行思维化的分辨。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关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思维导图绘制: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在这个广阔的历史知识思维空间中,学生就可以产生思维联想,如“目的、对象、内容、影响、结果”等,这时候历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乐于参与其中。
(二)积极转变思想理念,建立知识体系
要在高中历史学科中达到思维导图科学、有效地应用,必须要转变老师的教育观念,让学生能够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知识库。要革新教学观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在运用思维导图时,要有远见和先进性。这是指在自主预习阶段,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用生动、直观的思维导图,掌握各种知识的内容[6]。
比如,在“古代中国的基本经济结构与特点”的讲解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对高中的历史教学进行优化。在本课程的讲授中,老师会提及农业、手工业、商业的不同发展历程,要求同学们要把握好知识要点,并进行相关的实践。老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将有关的知识点更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对高中历史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另一方面,在运用思维导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巩固自己的历史素养和认知,从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三)在课堂前的预习活动中使用思维导图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课前预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的重要手段。而将思维导图引入到课堂预习中,可以大大提高课堂预习的效果,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在课堂上为学生安排预习作业,并对预习对象进行明确的解析,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的学习与探索。在预习前,教师要对预习内容进行反思与联想,链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对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与复习,并将其从旧知识向新知识的预习转变,做到以旧为新。
例如,在预习“中国近代生活的变迁”的新知识时,老师要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同时,画出思维导图,从预习目标向外延伸,通过对新知识的研究,进一步完善认知,用关键词和符号勾勒出整个预习框架。思维导图中应包括物质生活和习俗、交通和通讯、大众传媒等知识点,让学生清晰完整的实现有效预习。从被动学习到积极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预习效果。
(四)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差异性
在思维导图应用中,教师要充分、全面地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正确的教学与演示,激励并指导他们正确地把握他们的思维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思维导图,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在运用思维导图时,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差异性;另外,在运用思维导图时,也要注意掌握学生的认知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8]。
例如,在进行选修一各种政治改革知识的思维导图绘制中,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布置不同的思维导图任务。知识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进行每章节改革知识思维导图绘制;而历史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从高中历史整体知识的角度,进行思维导图绘制,体现差异性。
(五)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应当遵循一个从浅到深、逐步递进的原则。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就相关教学问题展开讨论,然后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提高他们的课堂活动参与度。在“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就“科技发展”这一话题,结合“改革开放”、“双百方针”等与政治学、历史学等有关的知识,让同学们在与科技发展有关的对话与探讨过程中,互相讨论,从而提高他们对史学知识的辩证与构建能力。用这样一种将知识的内容用一幅鲜活的画面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历程,能够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历史的韵味,从而增强他们的感情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此过程中,可以进行有创意地历史情景想象,从而拓展了历史思维。
(六)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记忆力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历史作为一个人文学科,面对众多的史料学习知识,学生的记忆力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结构优化,旁征博引,促进历史思维知识网络的不断发展。例如,在高三进行历史大复习时,可以结合思维导图的相关分支概念,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分门别类,有创意的绘制思维导图,如可以将“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等与某一事物、事件分别对应,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可以让学生在这种提纲式的思维导图的指引下,进行历史知识梳理。在这种清晰可见的思维导图运用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开始不断发展。通过各个时间和事件之间的联想记忆,学生记忆力得到了巩固提升,同时还调动思维进行不断地发展,提高了历史学习效率和认知记忆能力。此外,要持续地加强和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老师们要鼓励他们在回忆和学习新的东西的时候,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练习,这样可以持续地对知识进行思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历史事件。例如,根据历史事件寻找重合点,历史人物关系拓展,应用场景拓展等。这样才能让思维导图在历史学习和记忆练习中发挥作用。
(七)用思维导图优化历史阅读结构
学生在进行高中历史阅读时,面对着复杂多样且陌生的历史阅读知识点,往往会产生害怕的心理,历史学习也会变得没有头绪。教师在此时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高中历史题干和材料意思更加清晰,增加了其可视化程度。让学生将复杂的知识系统条理化,促进学生在每个环节的历史知识细化。帮助学生串联知识点,进行知识的整合对比,促进前后历史知识点的良好衔接。以二战的进程为例,里面涉及的各个时间知识点之间处在分裂又和谐的统一中。此时教师就可以根据二战中事件的时间段和分类原则,将二战的知识体现在阅读思维导图中,将事件、时间、后果等因素进行串联,让学生在脑海中产生准确的定位,才能促进学生的历史学科知识积累和发展。
结语
总之,发掘有效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为学生的历史学习和个人成长产生长远的实践价值。高中历史教师应该为了建立有效课堂不断努力探索,利用思维导图促进教学优化的这种方式,为他们塑造广阔的时空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平台,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彩霞.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1(11):3.
[2] 吕建芳. 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刍探[J]. 成才之路, 2021(23):2.
[3] 赵晶. 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知识复习中的运用研讨[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10):37.
[4] 志林 张. 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分析[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11):34.
[5] 宋春杰. 思维导图视域下的高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模式——以"近代中国前期的救亡道路"为例[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 2020(2):4.
[6] 周飞. 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 启迪与智慧:下, 2020(5):1.
[7] 徐冬梅. 思维导图,让高中历史教学更加轻松[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1(13):1.
[8] 陈云. 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整合应用[J]. 东西南北:教育, 202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