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美术趣味性教学的策略探讨
摘要
关键词
趣味性;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所谓趣味教学模式,是指利用小学生喜欢玩、好动的特点,在原有的美术基础上,将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到最大,从而营造出活泼有趣的美术课堂,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果能在课堂上灵活地引进趣味性教学模式,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是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不高;所谓趣味教学,就是要使课堂充满趣味,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目前,许多小学对美术课堂的关注不够,有些老师把重点放在了文化课上,觉得小学美术仅仅是一种辅助课程,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枯燥,许多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会产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另外,也存在着一些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把师生之间的关系看成是一种服从和被服从的关系。在教学中,许多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思想,使美术课缺少吸引力,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厌倦,使美术课的教学效果不佳。二是教师的教育方式无法进行有效的更新。许多美术老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通常都是以理论和实践两种方式来划分课程的类别,而在理论欣赏课上,老师们所选取的美术欣赏作品,往往都是以课本为基础,这固然具有很强的教育性,但也会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开展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性
趣味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如:创设游戏教学情境,开展美术竞赛,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从而有效地提高美术教学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课的主观能动性。趣味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方式的局限,以创造活泼、热情的课堂气氛、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通过趣味教学,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到积极的学习,在不同的美术活动中,通过对自身绘画技能的不断锤炼,并充分激发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求知欲,使小学生获得满足感,同时,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创作出符合美术活动主题的绘画作品,让学生发自内心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在趣味性的教学环境中,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从而调动他们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因此,将趣味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而且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较好的空间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小学低年级美术趣味性教学的策略
1.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
低年级学生的心智和天性尚未发育完全,他们都是比较活跃的。在以前的教室环境下,学生们很难专心地学习美术。与语数英这种严肃的课堂气氛不同,美术老师若能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不同的学习乐趣。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们演示一些图画和动画,把本节课所讲的内容传达给学生。这样才能有效地引起同学的注意,引起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同时,老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语言的严谨,尽可能用轻松的词语、平和的语气向学生们解释。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老师要承担起“引导者”的重任,在课堂上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到新知识,又能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给同学们展示一些图片或者视频,然后向学生提问:在这个视频里,你所看到的是什么,以及你觉得怎样来表达这些事物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用幽默的语言来描述这个事物,从而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2.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
皮亚杰认为,游戏和竞赛是最适合孩子的活动,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们可以组织一些游戏和比赛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比赛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小学生有好玩的天性,他们会在游戏中展现出以前没有的天赋,他们的思想也会变得很活跃,老师可以用游戏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美术上去。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三组进行比赛,比赛的内容为课程里的主要知识点,答题可以是抢答,也可以是限时答题,答对了就可以在黑板上记1分,一节课后分数最高的队伍获胜。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们的思维和创造性得到了发展。同时,在游戏中,他们的学习潜力被开发出来,团队意识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老师要在课堂上和同学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偏好和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讲解他们所感兴趣的事物,并组织他们喜爱的游戏比赛。老师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美术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们也能从中得到乐趣。
3.采用多种美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
美术教育并非单纯的绘画教学,所有涉及到美术创作的活动,都可以被纳入美术教育。在美术教育中,老师要开拓思路,拓宽视野,把各种美术表现手法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美术技巧,从而使他们的美术水平得到提升。例如,在“美丽的印文”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印文的魅力,提高他们的美术技巧。在印文创作完成后,老师可以在班级内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之间在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修正和改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把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导入到美术课中来,例如,把废弃的矿泉水瓶、纸筒、破布等都收集起来,让学生在课上充分地利用这些物品进行美术创作。这些来自于生活的美术素材,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们的创造力,也可以使他们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寻找美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可以运用大自然的元素来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创造,例如:在秋季搜集落叶,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做树叶画。通过树叶画,使学生能够把自然和美术创作相结合,从而提高自己的美术创作能力。
4.加强动手操作,增添学习趣味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创作。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做手工”在学生中是很受欢迎的教学内容。而许多老师由于缺乏素材、不想弄脏教室等因素,忽略了这种教学方式,只采取了绘画的方式,长期下来,学生会感到枯燥疲倦,无法有效提升美术教学的效果。
在美术课上,通过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课程的比例,使小学美术课的教学更具趣味性,使其脱离了传统的单调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实现美术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例如:在“纸盒之城”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折、卷、扎等基本方式,使学生能够使用废弃的纸盒、纸板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看似无用的物品制作一个城堡。这些废弃的东西,在同学们的手中,就会变成一种独特的体验,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同学们更加的自信,更加的有创意。同时,它还能为学生带来美的感受,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指导同学们自己动手进行创作,也能让他们对美术的理解更加深刻。
5.树立学生自信感,培养学生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培养学生的自信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让学生们有信心,可以他们在美术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所以,在美术教育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老师要适时地给予优秀的学生以激励,以提高其创作的成就感,激发其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与期待。例如,在“自画像”一课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同学们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一下自己的形象特征。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同学们相互进行评价,并尽可能地用“鼓励式”的评语来表达彼此的有点,这样既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又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自信心,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6.增加户外美术创作
美术产生于生活,生活不缺乏美术,因此,美术的美感和审美的水平都十分重要。在小学阶段,如果没有足够的趣味性,那么就会导致原本活泼爱动的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降低,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很难留下对美术的深刻印象,无法达到教学目的。从生活作为切实可行的起点,美术教师应当积极地引导和组织学生到室外去接近自然、探索自然、体会自然。美术的奥秘在于用它来表现大自然和生命。一件有灵魂的美术作品,一定要经过感悟才能产生。所以,加入户外美术创作等课程,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学习美术,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学生用画笔来表现大自然,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外,户外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有趣欢乐,它可以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
7.培养课后艺术兴趣
大多数学生都是在学校里学习了美术,课外没有什么可以提高他们的美术水平的活动。美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将其继承与发展下去。在学校中,美术教育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美术、理解美术,在课堂上,学生只能靠看、画等方法来学习,而没有进行实践,则会导致美术技能的退步。课外美术的学习,不仅仅是增加课堂上的绘画时间,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多接触自然,去体验传统的艺术,比如剪纸,雕塑,陶艺等。要想真正的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就必须要融入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多看、多实践,就会在生活中发掘出更多的艺术之美,而在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中,也就会有更多的艺术创作。民间美术和大自然的美能使学生们体会到教科书上美术的不同之处,学生们在学习各种美术的同时,也能了解到不同地域的文化,例如青铜器、壁画等,它们都是在不同时代的艺术活动中产生的。也有网络时代的动画,图片,后期制作等,能让同学们体验到别样的生活体验和高科技的美感。这一切都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充分利用自身的感知能力。
8.采用现代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行,目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教育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集声、象于一体,在传播介质、内容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点,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具有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优势,更适合目前小学生的审美心理与特征,利用多媒体更能让孩子们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感,从而使他们对美术教育活动有很强的兴趣。积极主动,充满激情地投身于学习。比如,教学《走进大自然》这一课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有老师用语言来形容,这种方法太枯燥、太单调了,很难把话说清楚,更别说把学生带到具体的情景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也是传统教学中很难突破的一个“瓶颈”。如今,随着现代的教育科技的发展,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利用多媒体,我们能将小草发芽、河流流淌、细雨缠绵的场景呈现给学生们,让他们置身于课堂之中,感到大自然的气息。这种把看不见的自然景象,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物体,可以让学生们对大自然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可以激起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身体和精神上都感到愉快,从而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9.做好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评价
在美术趣味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评价也很重要,好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浓厚兴趣,而教师的一些不当的评价,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美术课程失去了兴趣。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评价,用好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来做好美术学习的评估工作,让学生们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纸风铃》这一课时,老师要对学生动手创作的作品进行表扬,如:“你这个作品很漂亮,很有创意。”这种鼓励性的语言,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结语
总之,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单纯地教学生画画,而是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艺术,并通过相应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更加积极地认识自我、展现自我、超越自我,充分发掘和发挥自己的潜力,使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涂长鑫.趣味化教学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22(33):188.
[2]余巧元.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优势及应用策略分析[J].新课程(教研版),2022(11):137.
[3]吴青燕.探究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0(6):151-152.
[4]杨华.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南北桥,2020(3):121.
[5]张洁.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学周刊,2021,(3):153-154.
[6]石倩.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21,(3):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