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方法探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郭敏欣

巾石中学343900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初中音乐课的老师们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水平,这就要求老师们不再拘泥于过去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要发展出一种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因此,老师们要主动顺应时代的趋势,按照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主动的改进和优化,扩初中生的音乐眼界,建立一个好的教学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持续地提高初中的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课标背景 初中音乐 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随着新一轮课改,全面素质教育日益凸显,初中音乐教学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文学艺术价值日益凸显,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教学层次,其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它能让学生表现出更多、更灵活的情感,而音乐美术教育对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正面作用。音乐课程的内容的丰富和效果的强化,可以使学生更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想象力更丰富,更有斗志,更有人格魅力,身心健康。

一、新课标下的初中音乐教育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突破了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在每一节课中都以学生为中心。初中音乐教育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应根据其年龄特征及学生所喜欢的学习风格,进行有特色的课堂活动。建立一个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尊重学生的学习自由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被动和被动,其学习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新的课程标准规定,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让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在课堂上,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促使他们主动地进行思维,并对此作出适时的回应。

二、新课标指引下初中音乐教学出现的变化

目前,在国家大力倡导新一轮课改,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下,我们的教学更加注重对人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音乐课程标准也有了较大的转变。从新课标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来看,它与传统的课程教学目标有很大的区别,新课标规定的课堂教学更多地关注于学生的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的发展,而不是单纯地把知识和专业技能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和创造力,以及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教学的主体的角色,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把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中心,更多地关注着学生的发展,适应了学生的发展需要。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在课堂上,更多地把视唱、识谱、歌唱和鉴赏等作为课程的主体,更多地强调了对音乐知识的传授。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教学更多地将重点放在了学生的综合发展上,把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上,并且对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做了一些改革,让学生能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学习到有关的音乐知识。另外,在新的课程标准下,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和评价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的情感需要和学习需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初中音乐存在问题的原因

  开展教学的形式

音乐教学的形式很重要,之所以让学生觉得学习气氛太沉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方式不够新颖,造成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在音乐课上,老师可以采取小组协作的方法,在教学之初,老师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些影像和音频,让他们体会到音乐的含义,然后让他们自己组成不同的小队,再以小队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这段时间里,教师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而要根据教材中所列的教学目标,对各个小组该学习的内容进行有选择设计,然后再让同学们进行交流学习。这种音乐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在音乐课上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而且还能够让他们对音乐乐理有更深的了解,从而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科学技术的利用较少

目前的科技能够更好地向学生展示音乐的美,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但是在实践中的应用并不高,许多学校并没有配备音频、视频教学设备。利用科学技术,可以将音乐教学与自然相结合,把大自然的声音清楚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老师可以利用音频、视频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自然界中的虫鸣鸟叫、花开花落,使他们能够体会到自然中音乐的和谐之美。在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们分组到被保护的自然中,去发现美的声音,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欣赏能力。

(三)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目前的初中教学过程中,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业表现,开设音乐课并非由于学校认识到了音乐课对初中生的重要意义,而是为了符合国家对初中教育的课程标准,对音乐教育的关注不够,给予的资源也很少,造成了音乐教学资源匮乏,缺少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施,音乐课以让学生学着唱歌为主,有些学校的音乐课还被其他科目占用,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学校应加大对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引入先进的教学设施,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转变教学理念,实现创新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的音乐课堂教学已经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音乐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才能全方位地引导学生认识到音乐的魅力,把音乐当作一种兴趣和一种动机,把它当作一种闲暇时光的休闲方式。这样的教学观念,既可以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促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革新。音乐是一门联系学生感情和老师感情的重要课程,在教学的时候,老师要善于利用音乐中的美来打动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寻找音乐中的旋律,在热情中体会到每一堂课的意义。在教学中,老师也可以利用相关的音乐、乐器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不同的乐器,以相同的节奏和韵律来弹奏,让学生体会到各种乐器之间的差异,进而了解到与音乐有关的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他们能够放松下来,更好地投入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之中。比如,在学《念故乡》的时候,通过对这首歌的背景、创作特征的详细介绍,就可以让学生直接去欣赏,去感受这首歌中的感情,去感受这首歌中所表达的寂寞、悲伤、思念家乡的情绪。

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初中音乐教育过程中,老师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一步扩展和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们推荐一些新颖、精彩的影视作品,然后,让他们从多个角度去解读和剖析音乐作品,更好地欣赏其丰富多彩的画面、生动的内容,通过视听融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开阔学生的音乐眼界,让他们的音乐文化内涵和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也能为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提供帮助。另外,在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不能仅仅局限在教材上,老师要帮助学生拓宽学习途径,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的含义。

比如,在《爱我中华》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话题的音乐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指导他们进行共享、交换,从而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们的主动参与。然后,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播放一段既有声音又有图画的赞美祖国的微视频,让学生们的眼睛很快就会被吸引到学习内容上,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同时还能让他们把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与教材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从而对所学的音乐知识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此外,老师还能为学生创造一些独立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回忆和巩固自己所学到的音乐,从而使自己的爱国主义情绪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结合生活进行课堂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新课标规定,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必须立足于生活,以现实中的问题或现象为指导。音乐是一种审美教育,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通过生活化、趣味性的引入,引起学生的注意,促进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

例如,在教学《采花》这一课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以问题为引,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交流后,发现学生对生活用品如洗面奶、香皂等有兴趣,教师就可以从香气的角度提出问题:同学们,勤洗手、洗脸不仅能使自己的仪容整洁,还能降低细菌、病毒对我们的健康造成的危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上的品牌也越来越多,大家更喜欢什么口味的生活用品此时,教师可要求同学们做一些简短的讨论,让他们彼此交流意见;接着,教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情况,又一次进行了指导,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同学们的兴趣还挺广泛的,看样子,大家对香料也很有研究,下面,就来听一首很有特点的四川民谣《采花》,看看有没有你想要的味道!最后,教师又从音乐知识方面进行了介绍,帮助同学们从旋律和节奏等方面对民歌的风格和调式进行了准确的把握,同时也对西南地区独特的风俗习惯和音乐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增强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激发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老师要立足于初中音乐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互相探讨的课堂学习气氛,让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树立起集体责任感,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加强他们对音乐的共鸣与感知。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的训练时,必须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分工。老师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上,把那些乐感比较好的同学,和那些平时在教室里表现比较普通,基础比较差的同学,组成一个互助团体,这样,就可以让那些同学们一起成长。比如,在学习某个曲目之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研究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从而知道该作品的创作者创作于哪个时间段。在音乐课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各种音乐情感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音乐效果。在学过本课之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回答使用的歌曲中使用了几种不同的唱法;每一句歌词,都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展现的是怎样的音乐意象。在这样的音乐教学方式下,学生们参与到了更多的课堂中,对音乐内容的理解也更深了,使他们对音乐有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改革音乐学习评价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评价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充分利用这个环节,可以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初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赏识,应根据这一特点,对学习方式进行改革。首先,我们要意识到,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生长环境都不一样,因此,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学生都用相同的标准来衡量,那样就不能做到公正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我们应该依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价准则,对一些本身基础薄弱、发音等有一定缺陷的同学,要适当地降低考试和评价的标准,尽量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实行差别评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其次,在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进行评价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的乐理知识、音乐技能的测试,更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给予更多的重视,只有如此,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这种评价方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另外,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与交流,以便在课堂上能够及时地发现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把握住重点、难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结语: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是基于素质教育改革而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观念,它的目的是对课堂教学战略进行调整,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从而使学生本身的学科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音乐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内在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蔡晓芳.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有效实施初中音乐教学的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0(9)
        [2]王银. 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艺术探讨[J]. 读写算(), 2021, (3)

   [3]王小连.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的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5(0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