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路径探讨
摘要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正文
前言
班主任作为小学阶段中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个体,应当要通过开展科学的教学管理工作来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良好发展和有效提升,以此来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培养其成为合格的社会发展人才后备军,而这也是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
小学教师向孩子灌输的观念意识,会深远影响小学生一生,特别是小学班主任,其在小学生校园生活中作为引导者与管理者,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其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会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多个方面造成切实影响。由于班级管理工作内容烦琐,同时面临着各种突发状况,因此小学班主任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小学班主任一方面要对教学任务进行负责,另一方面还对班级管理工作负责,而教育管理与班级管理关系密切。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在不同时期体现出来不同的需求,小学班主任应该密切关注学生,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调整与改进班级管理方式,从而提升学生对班级规则进行自觉遵守的能力提升。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将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起来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一群心智、对错观念和是非意识不成熟的小朋友面前,小学班主任需要将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起来,从而有效约束小学生,使其认识到如果违反纪律,则会受到惩罚,从而对规章制度进行有效遵循。通常情况下,每个学校均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手册》等一些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的准则。同时,小学班主任还需要依据班级实际情况将一些具有班级特色的规章制度制定出来,从而使班级规章与所有学生的发展需求相符。此外,还可以巧妙设计违纪的惩罚。比如,如果小学生随意走动于课堂上,则惩罚其将一个节目表演给全班同学,逗笑同学。这种惩罚方式看似娱乐,其实一方面能够使小学生对课堂纪律进行遵守,另一方面还能提供给他们一次自我锻炼的机会。
(二)给予差异以充分尊重,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给予充分重视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小学班主任应该对学生的情绪变化与内心动态进行时刻观察,并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密切关注,及时鼓励学生,不将任何一个点轻易放过,做到对学生的所有优点与个性进行充分了解。同时,给予自身情绪以充分重视,采用善意的方式对待小学生。不可避免,会有几个个性较强的孩子存在于每个班级中,通常不积极、不合群,小学班主任一定要公平公正对待所有学生,耐心和这些学生有效交流,对其人生方向进行准确引导,将学生的不良习惯及时纠正过来,使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有效保证。
(三)小学班主任应将表率做好
建立良好班风,一方面需要有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还需要班主任以身作则,将楷模树立起来。教师的涵养与形象对班集体的培养造成直接影响,小学生天性爱模仿,对小学生来说,班主任是表率,也是直接模仿对象。基于此,小学班主任应该对自身严格要求,将自身涵养不断提升,将良好形象努力塑造起来,处处争做学生表率,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造成好的影响与感染。比如,保证自己不迟到,再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要求学生对班级卫生进行保持,自己发现有纸屑出现在地面上时,就应该亲自捡起来,用自己的行动将表率做给小学生看。
(四)关注学生情况,拉近师生之间心灵距离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世界中没有过于复杂的想法,因此对班主任来说,只有在心灵层面不断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用心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才能够为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打好基础。因此,班主任应当要认识到学生能够亲近自己和认识到自己对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性。基于此,在实际的班级教学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当要向学生给予基本的尊重,关心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论是心理还是生理方面,都要将学生视作自己的孩子进行爱护。同时,班主任要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为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班主任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与学生在情感方面建立交流和沟通的渠道。例如,班级中的某位学生一直都是品学兼优的好榜样,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在新学期开学后,班主任发现这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生了巨大转变,课上经常与其他学生说悄悄话,甚至课后作业也不按时完成,为此班主任应当及时了解其中的缘由,从而帮助这位学生走出困境。在班主任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发现这位学生的性格十分倔强,对他人无法建立起信任,甚至不愿与家人和教师敞开心扉。由于学生的性格过于自我,其他学生也不愿意与其相处,甚至经常向班主任打小报告,因此导致这位学生的性情发生转变,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同时,班主任也了解到这位学生由于长期寄宿在亲戚家中,缺少学习方面的指导,自己的父母由于外出打工,如果其学习成绩出现下滑,在不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下就会对其严加训斥,这也使得学生开始自我怀疑,并出现了心理障碍。因此,班主任在得知这些情况后,一方面对该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经常在课余时间与其聊天,并在课堂上经常用眼神鼓励他,用语言激励他;另一方面,班主任也与学生家长取得了联系,就该学生的问题与家长进行谈话,纠正了家长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家长能够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必要的表扬。慢慢的该学生的情况有了明显好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作业按时完成,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且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也多了起来。
(五)培养班级干部,组建班级管理干部队伍
作为班级集体中的核心,班干部不仅是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帮手,也是班主任了解班级情况的有效途径。因此,为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班主任应当要对班级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给予高度重视,以此来实现班级干部作用的发挥,促使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因此,班主任应当加强对学生在平时表现方面的观察,并了解学生的实际意愿,结合班级学生观点和需求,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基本选拔原则,邀请全班学生一同参与到班级干部的选拔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推荐、投票以及自由竞争等方式来确定班级干部的人选,同时要建立班级干部工作监督机制和轮换机制,以此来让全班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班级干部,协助教师开展教学管理工作。例如,在班级进行班干部选举的活动时,班主任要先请有意向竞选班干部岗位的学生们以竞选稿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竞选理由、个人优势,并说明自己对班级干部的理解。随后,教师要在全班学生集体参加的情况下开展班级干部选举活动,请有意向的学生上台发表竞选演讲,并请其他学生进行投票。教师要对投票情况进行统计,并表示竞选结果并非完全取决于学生投票结果,还需要依据其他科任教师对竞选学生的评价进行综合评定。
因此,教师还需要在收集到投票结果后,与科任教师就竞选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绩进行分析,分析其为人处事以及个人品格是否符合班级干部的竞选要求。结合其他科任教师的评价,综合考虑最终的班级干部人选。同时,教师也要组织其他学生对班干部任职期间的表现情况进行监督,考察其是否能够胜任班级干部岗位的要求,对其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向班主任进行汇报。此外,班级干部的任职期为一个学期,在学期结束后要由全体学生对其的在职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这与其能否继续任职班级干部岗位有直接的联系。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班级干部选举的公平性以及班级干部在职工作的自觉性,协助教师实现教学管理工作效率水平的提升。
(六)引导习惯养成,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成长都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也能够为班主任顺利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情况,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在该方面的工作过程中,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必要的尊重,同时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多能够展示自己的机会,促使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实现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有效连接,便于学生加深对于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和领悟。而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同时,教师也应当要意识到小学阶段学生具有好玩以及多动的特性,需要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进而对学生自身的行为和举止进行管控,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实现教学工作效率的提高。例如,班级中有学生经常扰乱课堂教学秩序,打扰其他学生学习,影响教师的授课。教师对其进行指责,该学生不仅不服管理,还反驳教师,与教师较劲。班主任在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第一时间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但得知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也是如此,不服父母管教。于是,当其再次扰乱课堂秩序时,班主任并没有选择指责学生,而是直接停止教学,并离开了教室,让其意识到自己的违规违纪对全班学生的正常学习和教师的正常授课的影响。刚开始该学生还不以为意,但是后来认识到由于自己导致全班学生无法继续学习后,自己主动地来到班主任的办公室承认错误,请班主任回去继续授课。班主任要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其认识到自己错误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从此以后,该学生的课堂表现有了明显的好转,能够跟随教师的讲解思路认真学习。
(七)加强师生沟通,师生之间建立良好友谊
为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与各科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以便让科任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习动态方面进行深入全面地了解,为教学工作策略的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未能形成独立处理与教师之间关系的能力,因此需要班主任在其中发挥调和剂的作用,实现科任教师与学生间的有效沟通。让学生敢于将困惑与疑问向班主任反馈,而后班主任进行总结分析后,与科任教师进行对接,促使科任教师能够对班级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和掌握,实现二者之间的高效沟通,以确保教学管理工作也能够高效进行。例如,班级中有几位学生在进行某一科的学习时,经常会与任科教师发生言语方面的冲突,导致正常的教学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经过班主任了解,该任科课教师本身为管理较为严格的教师,而这几位学生的性格又较为倔强、不服管教,因此在教师检查其功课发现完成情况不好或者指责其扰乱课堂秩序时,这几位学生往往会与教师展开激烈争吵,不仅未能解决原有的问题,还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恶化。为此,班主任在课余时间找到了这几位学生进行谈话,询问该同学与科任教师之间屡次产生冲突的具体原因,学生表示是因自己不遵守课堂秩序,且未能按时完成作业。班主任要这样问学生:“科任教师只是在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对你们进行严格管理是希望你们可以在学习上有所成就?你们屡次不服管教,给你们又带来了什么好处呢?”此言一出,学生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班主任也能够明白学生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同时,班主任也需要与科任教师取得联系,表示自己已经与学生进行沟通,请科任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以鼓励学生为主,让学生能够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如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友好关系得以建立,保证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
总之,在小学生成长阶段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过程中,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引导者,其点滴教导会使学生将人生的每一步迈好。班主任应在学生身上投入满腔热情,将小学生的优秀人格高标准塑造出来,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及团结友爱、乐观、独立的优秀学生培养出来。
参考文献:
[1]李传功.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班级与学生管理指导——评《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J].中国学校卫生,2022,43(5):后插2.[2]王廷波,卜庆刚,刘丹.逐步走向“育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基于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中国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22(6):80-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