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如何有效设计小学语文作业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桂云霞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莲花山乡莲山初级小学 333141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中小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能够在课堂教学和学科作业的帮助下,使他们能够成为国家需要、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为了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必须抛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老师们要改变作业的布置方向,坚持提高质量和提高效率的原则,注重作业的查漏补缺作用,将以人为本,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打下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实践作业、自学作业等方式对课后作业进行改进,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发展规律,用语文学科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正文


在双减政策的新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有效的设计,这就需要老师们在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上增加更多的趣味性和开放性。首先,在趣味作业的层次上,充分的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作业;其次,从开放性的观点来看,更开放的作业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由程度,让他们在完成语文作业时能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从而帮助他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这也反映出教师在后续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特别是语文作业的设计。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提出相应的要求,保证作业的设计与完成的作业内容一致,老师要注意学生的日积月累,可以开展家校合作,让父母监督学生。双减政策的实施,缓解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困境。双减政策要求减少语文作业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成绩。

一、小学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现状

1.单一的作业形式

从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来看,总的发展趋势还没有达到双减政策所倡导的程度,特别是在作业形式的创新优化上,还存在着不足。现有的作业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试题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回答问题,然后以简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单一的作业形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制约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想想看,如果能够通过实践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印象,却因为传统作业设计理念的限制,让学生丧失了实践的机会,这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是一种极大的阻碍。由此可见,过于单一的作业形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而且极有可能增加作业量,造成学习压力过大。

2.作业内容乏味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作业内容过于单调和雷同。许多老师在布置作业内容时,经常会安排并检查与当堂课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大部分作业都是理论基础+综合应用两大模块的习题,也就是作业的内容。可见,这种作业设计枯燥无味,极易造成学生思维定势,影响思维发散,影响学习积极性。

3.作业分层不明确

在作业设计环节中,作业设计层次不明确,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教育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对顺利推进教学工作,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由此产生的教学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整体的发展。反之,只有时刻注意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相应的作业,才能让他们在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中得到成长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深入培养。

4.对作业的评估不当

此外,家庭作业评估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也是影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科学、合理的评价。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老师都没有把作业评价作为一种教学任务来对待,与学生的作业过程相比,他们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完成结果,这种教学观念有点本末倒置。新课改强调,要把重点从学科和结果转移到学生身上,把重点放在结果上,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过程上,只有把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结合起来,才能使有效的作业设计得以实现。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

1.精心设计课外作业,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师要掌握好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重点放在课外的练习阅读上,老师要仔细地点评学生的语文作业,充分发挥其特长。教师要让优秀的语言作业有一个展示区,起到提质减轻负担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效率,使学生能够写出出色的作业。教师要指导学生走出课堂,突破教材的限制,在生活中搜集相关的语文文字资料,让学生们对课文中的名家名篇作适当的摘抄,为语文学习提供宝贵的文字材料。教师应通过设计作业,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耐性、专注力,使他们能够容易地记住生词。教师可以利用日记、周记等形式,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事物,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主动回应语文教学,开展教研活动,切实指导学生的语文成绩。

例如,在学习《端午粽》时,教师可设计基本作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背诵课文中的经典内容,体会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教师可在小组中设置组长,对组员进行检查,对组员的背诵情况做勾。老师设计的作业要有针对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收获来调整相应的顺序内容,确保学生在作业中得到正确的练习,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端午节的氛围。学生们要把收集到的文本材料编辑成相应的题目,这样,全班都能共享,完成有目的性的作业,为语文教学服务,老师要注意学生的课文朗读,掌握文中的生字。老师要注意给学生布置朗读作业,让他们在朗读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教师可开展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教师可使学生在语文知识的训练与实践中,留下语文的印记,使学生在艺术中身心得到发展。

 2.整合教学资源,充实课堂教学的形式

在语文作业改革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将多种语言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出多种形式的语文作业,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语言素质和创造性。比如《传统节日》,老师可以让学生去寻找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图画书、传说、童话故事等,然后在他们的基础上,把它们和他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用他们的知识来写一篇关于他们自己的传统节日的文章。通过描写节日的起源,庆祝活动的经过,并结合个人的体会。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既能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韵味,又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的对联、歌谣、诗词等。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训练他们的实践与审美,使他们觉得语文作业更有趣、更实用。

 3.落实作业查缺补漏

课后作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查缺补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把课堂当作巩固知识的平台,也可以把课后作业当作查缺补漏的方法。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进行知识的巩固,查缺补漏。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综合作业的形式,指导学生参与其中,达到查缺补漏、巩固知识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很多老师都把双减政策理解为老师不要给学生布置作业,其实这是不对的,毕竟学生的记忆力是有限度的,如果不能及时地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查缺补漏,那么学习效率就很难得到保障。老师们可以改变作业的方向,把生字带进故事里,让学生自己去读。这种作业形式,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长规律,还能确保学生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对生词和生词有更深的记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教学与作业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不能太多地关注生字的记忆,而是要通过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只有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成长和生活中去,才是教育的真谛。

  4.减少书写作业,增加读写作业

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中,大部分都是以写作为基础的作业,这是具有很大的缺陷的,因为语文的学习涉及到听、说、读、写等多个领域,要想更好地听、说、写,就必须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只有读得多了,知识材料积累多了,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话语,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回答好的问题。小学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虽然他们现在已经是小学高年级了,但还不算太晚,老师要让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得到一种心灵上的快乐,让他们了解到读书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终生受益的好习惯。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作业设计中,要科学、合理地减少写作类的作业,并适当地增加阅读类的作业。老师在布置阅读类型的家庭作业时,不仅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教科书中的课文,还要让学生强化课外阅读。比如,在学过《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之后,老师可以请同学们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材料来看,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内容及所要表现的感情的认识,又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对历史有更多的了解。在选材方面,可以让孩子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也可以从老师推荐的几本书中选择。同时,老师还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组织读书会、知识竞赛等方式,对成绩好的同学进行表扬,使他们更爱读书。

 5.分层作业,实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那么,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教师就可以把这种理念融入到作业中去,让作业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对于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对于理解力差的同学,老师可以在作业内容上向基础知识引导,然后层层递进,让学生真正掌握每一个知识点。这样,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最有效的训练,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比如,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作业内容。在此之前,教师可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使每一组都有不同程度的学生,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在具体作业的布置上,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先专注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对生字词、文章大意的感知和基本朗读技能的掌握;而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对作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阅读理解,可要求他们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具体的描写来欣赏作品的情感基调,从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表达方式的优势。这样,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就更明显了,有利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6.重视自学环节的布置

在小学阶段,自我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特别是在语言方面。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语言学科,尽管小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语文,但是要系统地学习语文,对他们来说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适当地提高知识的主观性,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从而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很多老师都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认为只要把知识告诉学生,学生就能掌握和理解。其实这是不对的,老师终究是大人,大人的想法跟小学生还差得远呢。小学生的想象力总是很丰富,教师要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提高作业质量已成为每位教师关注的重点,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作业中来,才是保证作业质量的第一步。

 

 

 

结语:双减政策的实施引起了广大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广泛关注。在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把作业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培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学生从被动地完成作业转变为积极地学习,老师要设计各种适合学生兴趣的作业,这样才能使学生自主地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老师们要改变作业的布置方向,坚持提高质量和效率的原则,注重作业的查缺补漏作用,将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实践作业、自学作业等方式对课后作业进行改进,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发展规律,用语文学科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彩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高小学语文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2019.

[2]刘玉梅.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高小学语文质量成效[J].神州(中旬刊),202010.

[3]何捷.“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整体框架构想[J].江西教育,2021(35):10-11.

[4]王燕.增效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98):61-63.

[5] 陈国福.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新探索[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1(11):161-16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