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探索;合作学习
正文
引言:针对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缺乏正确的认知、缺乏对于小组合理分配和后续管理以及缺乏完善化的评价体系等问题,需要语文老师能够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学情以及新课标具体要求来探索可行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的意义分析
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要求老师能够对传统灌输式以及被动的接收老师掰开揉碎的知识点的学习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转变原有单一化教学形式以及枯燥沉闷的教学氛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沟通,同时也能够在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大方向明确的前提下,充分的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和合作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学习动力,充足的自主探索时间和机会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及为语文学科课堂增加新活力。同时将本班学生划分为能力水平层次相当的学习小组,能够有效地利用小组内部优等生和性格活泼的学生来带动学困生以及性格过于内向的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同时熟悉的同学给予的帮助也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接收效率以及良性竞争意识的激发。学生们也能够在小组内部相互探索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以及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充分的锻炼自身语言交际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精神的激活,从而有效缓解对于语文学科学习的各种不良情绪以及激发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和提高学科教学成效。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对于合作学习的正确认知
绝大多数语文老师对于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方法和价值有着较为清晰的了解,也非常愿意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各模块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但是部分老师对于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手段和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部分老师仅仅只是简单的从网上搜集和整理优秀的案例和教案来进行运用在具体的章节内容教学过程中,简单的拿来主义可能会造成学生的水土不服,其他老师优秀的教学课件以及案例只适用于其自身班级的学生。需要语文老师能够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情来对教案和优秀案例进行调整与优化。
2.2 缺乏对小组合理分配以及后续管理
由于老师对于合作学习模式缺乏有效的组员分配以及后续的跟进管理,使得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出现边缘化和滥竽充数的现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在相互帮助的前提下实现能力的稳步提升。但是部分老师缺乏对于小组分配的科学化设计和落实,并没有充分结合小组学生素养,性格,关系等多项要素来进行成员的分配。其次,部分老师对于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缺乏课堂的巡视和后续管理与跟进。主要表现为部分老师并没有深入到小组合作探索讨论当中,使得极个别同学甚至小组所讨论内容偏离了课堂主题和学习。
2.3 缺乏完善化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帮助老师和学生把握自身在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效率、自身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以及语文学科教学成效的重要参考标准。由于部分老师习惯性的采取一言堂和老师为中心的评价模式,因此对于评价主体缺乏扩展以及评价内容要素缺乏多元化发展。
三、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管理模式效能提升的可行方法
3.1 科学的小组分配与设计
首先,需要老师能够对本班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通过一对一交流或是问卷调查等多样化的方式来了解本班学生在性格特点,学习情况,学习基础等各项要素,然后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来进行异质性分组,确保各小组整体水平相当,同时小组内成员包含不同能力层次以及性格特点的学生,以此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相互进步和相互促进学习。为了更好地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的有效性以及成员之间的互相影响和帮助,规避出现滥竽充数的问题,最好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人数设置在四到六人为一组。并且需要老师能够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进行人数的合理调配,低年级的学生设置为两人一组、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则设置为四到六人为一组,以此来确保学生之间形成能力的互补以及共同完成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
其次,需要老师能够重视对于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难免会出现个别小帮派或是被孤立的学生,需要老师能够在开展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合作互助的意识培养。对于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出现被孤立或是不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情况时,老师必须要及时的进行引导其发现小组合作伙伴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和指导其被孤立的原因以及解决方式等工作,以此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正常开展。另外也需要老师能够重点关注学习能力层次较差,且对于语文学科缺乏自信心和性格过于内向的学生,加强对于其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的语言引导,逐步缓解其对于语文学科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以及激发语文学科学习自信心。
再者,需要老师能够适当的加入到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当中。在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存在探讨问题或是任务完成存在的问题时,能够及时的给予一定的引导以及规避学困生出现被边缘化的现象发生。同时也需要对讨论离题或是讨论无效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引导,适当的通过提出一些引导性的方向和策略来缓解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冷场或是手足无措的现象。加上小学生自控能力以及学习自主意识有限,需要老师能够深入到小组合作交流当中,规避出现虚假热闹、讨论内容偏离主题等问题。
3.2 结合课堂内容来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
为了更好的促进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能够顺利开展以及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需要老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来合理的布置小组合作探究任务,为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提供学习的大方向和目标。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来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来进一步加深对于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不会叫的狗这篇文章时,老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许多学生养了宠物的真实案例来配合教学课文内容的讲解。例如在导学阶段通过播放小狗搞笑的视频或是养狗温馨的场景有关的内容,此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探索欲望以及良好学习状态的进入速度。并在播放视频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后,及时的提出设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狗吗?”、“哪位同学家里养过狗,可以描述一下你们在生活中如何和狗进行相处的吗?”。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和分享自己养狗的经历,以此来形成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然后再结合本篇文章来进行对比式教学,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不会叫的狗的原因以及具体的课文故事。并在本堂课结束后结合本章节内容知识来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学生能够观察自己家中宠物狗的生活习惯以及具体的姿态动作,并要求小组成员分配具体的任务来完成PPT”。通过结合具体的章节内容以及生活化的元素来推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开展,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以及推动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提升。
3.3 评价体系的完善化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在语文学科教学当中,虽然一开始能够满足学生们对于学习新方式的好奇心和兴趣,但是学生们的好奇心会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兴趣的丧失。因此也就需要老师能够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评价体系进行创新与发展,以此来确保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保持长效推动力以及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功效价值。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文章时,学生们对该篇文章关于景物描写方法和技巧学习后,老师可以布置学生能够以小组的形式观察校园内绿色植物,通过绘画或是文字、图片等方式进行记录,并学着用课堂所描绘的景物描写技巧来进行描述。并在下堂课与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来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自身小组的成果,由学生自评、其他小组评价、老师评价组成多元一体化的评价体系和模式,对该小组景物描写的成果进行细节化、写作方式、创新和特色化内容等多种元素的评价,以此来有效推动学生能够在自我反省和他人评价的客观引导下实现自我能力的稳步提高和优缺点的明确。同时学生们也可以通过匿名或是大胆发言等方法,来对老师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模式教学方法和策略发表个人的意见和想法,老师也需要对自己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进行自我反省和优化,从而实现确保合作学习模式能够长效发展以及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
四、结束语
科学的小组分配和设计,结合课堂内容来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评价体系的完善化等措施,是本文探索有效实现推动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模式效能提升的具体策略。
参考文献 :
[1]叶廷海. 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应用策略[J]. 科普童话,2023(29):133-135. DOI:10.3969/j.issn.1673-9442.2023.29.046.
[2]姚正秀. 探究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开展[J]. 空中美语,2020(8):2279. DOI:10.12255/j.issn.1672-6677.2020.08.2222.
[3]伍大伦. 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师生互动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24):64. DOI:10.12253/j.issn.2096-3661.2021.24.045.
[4]肖小兰. 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组织与教学设计[J]. 互动软件,2020(3):663-664. DOI:10.12277/j.issn.1672-7924.2020.03.0334.
[5]林素华. 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中旬,2019(6):129.
[6]黎东云.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模式的探究[J]. 语文课内外,2021(10):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