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中学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摘要
关键词
双减政策;中学体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正文
前言:当前,在“双减”的大背景下,中学体育教育的改革方向与途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随着政策的改变,中学体育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也面临着更多的机会与挑战,要想适应这种变革与发展,学校和教师们必须主动地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通过多种方式来探讨双减条件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改革。
一、初中体育教学现状
体育课程设置不够系统化;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普及化。但是,大部分学校在开展校园体育活动时,都没有形成“学校课程”,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课程体系,也没有进行更多的体育知识的灌输,也没有把体育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普及,也没有把学生的体育积极性激发出来。另外,由于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对体育失去了兴趣,缺乏了学习的动力和可维持性,课堂氛围略微有些沉闷。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应用教学法。在教学中,方法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上,如何正确地应用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换句话说,老师在教学中基本上是被动的。这种教学方式既突出了老师的主体性,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既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从而对体育教学的开展产生不良影响。
缺少相应的设备。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老师教学生体育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使用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老师的讲解,老师也能按照教材来制订自己的教学方案。但是,部分学校由于缺乏专业人才、教学材料等原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初中体育训练现状
培训方式有欠合理;初中体育教学中,由于场地、器材等方面的条件不够完善,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训练的重点是战术和战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这直接影响到了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从而影响了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没有保障训练的时间。初中体育属于学校的体育课程,但课程不多。只有在业余时间才能进行训练。但是,受场地、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学生的身体锻炼时间得不到保障,从而影响到身体锻炼的效果。
三、初中体育高质量教学模式推行的必要性
(一)是教育改革和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传统的单一的普通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与变革。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教学方式不断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已是大势所趋。优质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综合性,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相比,它更能体现出体育精神,可以在有限的体育教学活动中高效地进行体育教学,在课堂上获得并掌握一些运动技巧和精神。
(二)是提高教师体育教学水平和学生体育水平的必经之路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单一,固化,项目老旧,既不能实现整体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又不能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保护和发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双减”推行,教育改革,高质量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才能够是教师和学生重燃体育活力,才能够推动体育教师想方设法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刺激他们去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才能调动初中让学生的积极性去上体育课,并在体育拼搏,努力,奋斗的精神中培养体育习惯,实现全面发展。
四、双减政策下初中体育高质量教学模式研究
(一)更新中学体育教育理念与方法
与时俱进始终是时代的主旋律,学校体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才能真正实现“双减”的目标。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从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征出发,尽量组织一些趣味性强、趣味性强的体育教学活动。目前,很多中学的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仍然存在着趣味性不足,活动氛围不够宽松等问题,这就影响到了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也影响了他们的体育参与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仅仅是被动的参与到运动中来,从而影响到运动的成效。因此,中学体育老师要适时地进行体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更新,用人性化的教学观念和更加有趣的教学方式来调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认为,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教”、“勤练”、“常赛”的教学思想下,既要加强对中学生的体育技术训练,又要注重“终身体育”的观念,使中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核心素质得到切实的提高。在教学方式的选择方面,提出了中学体育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采取分层教学方式;从创设班级气氛的角度出发,选择情景教学方法;在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应采取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等方式。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多样化
针对体育教学内容存在的繁、浅、偏、断等问题,可以从培养教学目标入手,构建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系统,在教室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基础运动技能和专业运动技能。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掌控,首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当前,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学内容要以多元化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双减”政策的颁布和实施,进一步强化了我国体育教育的核心素养,它对学生的终身体育和终生发展有着长期的促进作用。教师要用新的体育教育观念,好的体育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的质量,才能向社会交好,消除群众的担忧,推动“双减”的落实。仅仅注重体育健康知识和运动技巧的教育教学,并不能满足中学生的终生发展。在体育训练中,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拼搏的品格和能力,可以为学生的终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校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体育教学研究,以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为使学校体育课程更好地推动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使他们在体育课的训练中能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中学体育要主动将其它科目的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在课堂气氛的创设上,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以“身体为第一”为原则,把学校体育资源整合起来,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训练制度。在“双减”的背景下,充分发挥课外服务的作用,将体育健康知识和体育技能的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双减”的背景下,充分发挥课外服务的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足球、排球等训练小组和社团活动,让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既可以拓宽他们的体育活动的空间,又可以让他们主动地参加到体育训练中来,让他们的体育技能得到发展,既满足他们的乐趣,又让他们的兴趣得到满足,同时也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的缺点得到弥补。
(三)分层式体育教学模式
“分层式”的教学模式,是指老师根据学生的体质、心理承受能力、兴趣爱好、个人认知水平等方面的个性化差异,与学校现有的体育教育资源相结合,为学生“量身定做”,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设计出一套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体育教学目标与内容。学校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对篮球、足球、羽毛球、健美操等体育项目进行自由选择,比如喜欢打篮球的可以开设篮球课等。再如:初中体育中有“提升学生田径运动技能”的内容,在这一类的课程中,体育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按自身的体质、个人爱好,分成三个层面:短跑训练、中长跑训练、跨栏训练(各个阶段地位平等,没有主次之分)。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学生们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又可以激发他们对体育的热爱。当然,体育老师对不同水平、不同学生的培训也要有特定的针对性,将培训的程度与效果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如果学生本身的条件比较好,成绩也比较好,那么就要对这个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把他们带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去。如果这个同学的兴趣和身体状况都不太好,那么这个同学是合格的,我们就非常满足了。这样既不会给学生太多的压力,也能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自己的知识。
(四)合作式体育教学模式
“合作式”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强调的是团队协作。而在“双减”政策实施后,新一轮的新课改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作式的体育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在体育协作中,在合作探究中,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并培养出团队精神。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合作模式更适合用于具体的运动活动,也可以用于篮球、羽毛球、体操等团队性的运动项目。合作式教学强调的是要有团队精神,要表现出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进行良性的竞争,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举个例子:中学的篮球,运球的动作要求很高,如果动作不规范,对其他球员的影响不大,很可能会引起一些“纠纷”,从而影响到比赛的进行。在活动开始前,体育教师可以对全体同学进行全面的教育,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慢放真实比赛中的经典篮球动作,并通过自己的指导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的技能和规范,再进行分组训练,小组协作,最后,还可以带领同学们来一次小组之间的友谊赛,充分展示他们的真实水平,并对他们的成绩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估,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去改正他们的“瑕疵”,并且想着怎样更好地与团队协作。这样的方式,既能充实学生的体育课程内容,又能进行适度的互动,使同学们学会互相帮助,在比赛中互相帮助,一起提高,使体育课堂的教学气氛变得融洽、快乐,自然,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五)情景式体育教学模式
“情景化”是一种更多的关注于学生的学习情境的创设与导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创造出符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情景,以实现教学目标。通过情境化的体育教学,能让体育课程内容更生动、更有感染力、更有说服力,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体育的精神与价值观进行积极的导向。
例如:在篮球课开始前,体育老师可以用一段让初中生们非常喜爱的科比精彩比赛的录像片段作为开头,用一些学生喜爱,有兴趣的名人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入本课的主题。“喜欢科比?为什么喜欢他?”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也许是因为他打球的帅气,也许是因为他的拼搏精神,让同学们都把他当成了“模范”。另一个慢镜头,科比的盘带,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科比如何带球。通过科比的帮助,把篮球技术的比赛规则更形象地展现在了同学们的面前,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去学习,去模仿,去演示。给同学们创造一个“篮球”的气氛,此时,这节课就是篮球天地。同学们的注意力变得更集中、更有激情,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样的情境渲染,让课堂气氛变得生动起来,当然,篮球课也可以高品质地进行下去。
总结:“双减”政策的实施,是一项重大的举措,它对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双减”的目标是减少“量”,而“质”则是提高。在双减背景下,学校的体育教学要清楚地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式存在的缺陷,与高一生的实际特征与需要相结合,来丰富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主与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升初中体育教育的质量,推动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洋,王菘,何明,戴霓.“双减”政策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审视与路径选择[J].体育文化导刊,2022(11):89-96.
[2]张然,张楠.“双减”政策下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困境与优化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2(09):97-103.
[3]宋志杰,高庆勇.“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困境与优化策略[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17):104-107.
[4]李燕领.融合视野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效应、路径模式与政策选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2(1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