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思政” 让思政课彰显时代魅力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周火群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第五小学332500

摘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湖口县第五小学调查了思政课的背景与现状,探索出“小故事,大思政”育人模式,精选出红色故事,新时代故事,传统故事,身边的故事等,丰富课堂内容,让思想有张力;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提高站位,有机融合,守正创新,让课堂有温度;通过悟故事,在生活中知行合一,让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师风,学生的学风焕然一新,处处展现五小师生高素养。


关键词

小故事、大思政 张力、温度、素养

正文


正文: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就必须通过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校园、进课堂,带领学生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成才更成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但是当前思政课的现状是:高深的理论让学生感觉晦涩难懂,枯燥的说教让学生敬而远之……思政课的效果如此不尽人意,那么,又怎样去把一幕幕感人场景晒出来、一段段生动故事讲起来、一个个先进典型立起来呢?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回忆他初中一年级时上政治课的情景:我的政治课老师在讲述焦裕禄的事迹时数度哽咽,一度讲不下去了,捂着眼睛抽泣,特别是讲到焦裕禄肝癌最严重时把藤椅给顶破了,我听了很受震撼。总书记过了50多年仍然记得他的思政老师给他讲的焦裕禄的故事,他的老师用榜样的故事在他的心灵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我们深受启发。

每个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精彩、生动、鲜活而充满温情与正能量的故事,要比单纯的要求、命令、说教效果好得多。所以,讲故事是思政课堂改革的一条新路,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条有效路径。为此,我们第五小学作出了积极探索、主动实践,成立了小故事,大思政课题组,精心挑选一些主题鲜明、精彩、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有意义的内容有意思,让有深度的理论有温度,把思政课打造成孩子心中的故事课,极大地焕发了思政课的生命活力,彰显了时代魅力!

一、选故事,让思想有张力

小故事,大道理。故事包含道理,故事激发情感,故事展现精神,故事蕴含力量。首先要有好故事。故事从哪里来?选什么样的故事?我们要根据课程目标,教材内容找准切入点,精挑细选好故事。我校思政教师和学生一起搜集并选择有代表性,有价值,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精彩、生动、鲜活而充满温情与正能量的主题故事:红色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新时代的故事,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身边人的故事,榜样故事等,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中国故事之中,把道德修养与法治观念融入其中,让学生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悟,听有所得,听有所行,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1.精选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无数的先烈英模,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宗旨誓言,展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建国后,也有一大批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舍身忘家、勇于登攀、无私奉献,作出突出贡献的模范人物和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他们的故事,都值得被孩子们铭记和传颂。如 《鸡毛信》《小英雄雨来》《闪闪的红星》《两个小八路》《雷锋的故事》……精选这些优秀的红色故事,让学生回顾历史,感受中国共产党如何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如何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让孩子们学党史、知党史,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加明确未来成长的方向,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2.精选时代故事,让“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更加铿锵。

新时代的故事,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是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的新气象、新成就、新作为来自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的不懈奋斗,中国智慧的深沉积淀。如黄大年、袁隆平、钟南山屠呦呦《最美逆行者》《战火神山》《百炼成……精选这些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些新时代的大国工匠、时代英雄是国之栋梁,他们的梦想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无私奉献,造福人类,向世界彰显了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些故事在学生心里播下梦想的种子,厚植家国情怀,激励学生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3.精选传统故事,让中国精神、民族文化得以彰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内核和标识。如《管子治国》《曾子杀猪》《一诺千金》《高山流水》《愚公移山》……这些故事与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高度一致,又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相连接,做到了融通古今中外。精选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理解与传承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4.精选身边故事,让见贤思齐、守正笃实融入躬行。

榜样在我们心中,榜样也在我们身边。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留心就会发现我们身边每天上演着开心的、激动的、感人的或是令人烦恼的故事,就是这一个个小故事构成了我们的生活。如《上学第一天》《我家的风波》《好老师柳萍娟》《研学途中的故事》《社区你我她》《我是节水小能手》《五小的雷锋多》……这些故事来自我们的老师,同学,家人,朋友,邻居等,这一个个小故事也传递着真情,记录着美好,弘扬了美德。学生在故事中可以学到了道理,也会发现自己的不足。

字句皆有真情,声音皆有力量,光影皆记初心。把红色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新时代的故事,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身边人的故事,榜样故事,历史故事,抗疫故事等这些故事编成故事集,录成语音,做成小视频,用文字、声音、影像、设计讲述着中国的文化厚度、情感温度、思想深度,让思政课可亲,可爱,可信,有活力,有张力,有魅力。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立德树人。

二、讲故事,让课堂有温度

有了好故事,还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才能发挥故事的育人效果,故事的榜样力量。怎样打造小故事,大思政的课堂模式,讲好思政小故事呢?

1.提高站位,把握时代方位

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一个教学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我们在讲思政小故事的过程中,要坚持党性原则,通过故事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宣讲党的政策。我们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讲故事的方法,深入研究中国话语体系的内在逻辑,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以之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政治遵循。对于不确定,不清楚,不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的故事不能讲,要把稳时代方向。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2.有机融合,丰富课堂内容

故事蕴含哲理,故事传递能量,故事体现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关键是要挖掘渲染故事中蕴藏的时代精神特质,来提高故事内容的情感浓度和读者黏度。我们思政教师要找准故事与教材目标的情感共通点,努力强化学生的情感认同,由情及理,获得价值认同。例如,五年级《弘扬优秀家风》这一课中,我从优秀家风准确切入,选择习近平的家风故事,如听到习主席说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看到习主席孝敬父母,关爱妻女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然后师生共同搜集、分享朱德、曾国藩、诸葛亮、梁启超等一些名人的优秀家风故事,深入挖掘他们家风中的思想,把忠诚爱国、勤俭持家、自强不息、诚信友善融入其中,让学生从内心深刻感受到家风是一种精神,家风是一种传承,家风是一种信仰,在孩子们的思维的土壤中孕育美德,厚植家国情怀,成为笃信不移的道德修养。

3.创新思路,凸显育人功能

同样的故事,不同的角度,体现的思想不同,展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在讲故事时,我们既要保留故事中传统优秀思想的一面,也要摒弃一些不符合我们现代的思想,还要结合我们的时代,创新思路,转变角度,让老故事有新意,让老故事发挥新力量,凸显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如在讲《卧冰求鲤》这个孝道的故事,我们首先要肯定王祥的孝心,让同学们学习王祥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美德,但也要提醒孩子,我们现在不能像王祥一样卧在冰上求鲤,这样不安全,我们要预防溺水,珍爱生命。还可以更深入探讨,在我们这个时代,如果父母生病了,我们可以怎么做呢?以这个故事为起点,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方法,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虽然是讲传统的老故事,但换个角度,换个思路,既保留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又结合时代要求,增加了新内涵,创新性的发挥了故事的育人效果。

三、悟故事,让素养有提升

小故事,大道理。听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思政课不仅在课堂中上,还在生活中上。我校在开展小故事,大思政的活动后,全校师生都行动起来,开展各种形式的讲故事写故事活动: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我身边的雷锋故事”“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的党史故事,我是环保小卫士”“身边人身边事的故事大赛,老师讲师德师风的故事,学生分享他的家庭,家风故事,师生都从故事中获得启发,启迪智慧,明白道理,指导行动。

1.节水护绿,环保意识入人心

今年夏天,异常干旱,从7月到10月,90多天我们江西九江都没下过雨,鄱阳湖干涸了,湖底变成了草原,变成了沙漠,鱼儿干死了,树木枯萎了。面对这样严重的旱灾,我们五小的学子在开学初,就自觉地把家里的淘米水,洗脸水,洗菜水等家庭废水收集起来,和父母一起提到楼下,浇到花坛里,挽救即将死亡的树木。节水护绿行动坚持了近30天,很多人被这些事迹感动了,一个个环保小故事在他们心中播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种子,激发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用充满爱心的行动证明,小故事传递着大能量。

2.“无声食堂”,珍惜粮食显素养

我校师生近3000人,这么多的人同时在食堂用餐,想要做到没有一点声音是很难的。以往的食堂,熙熙攘攘,人声鼎沸,让老师们很是头疼,每天的饭菜浪费也不少,我们看着都很心疼。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珍惜粮食,文明用餐的故事月活动,搜集并宣讲了《一粒米的奇幻旅程》《我的身体在说话》在思政课上讲,班会课上讲,在队会日讲,抓住一切机会给孩子们讲这些故事。渐渐地,食堂里没有声音了,安安静静,变成了无声食堂;垃圾桶里的剩饭剩菜越来越少了,碗里干干净净。无声食堂”“光盘行动成了我校食堂每天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了安全督查必看的景点小故事,大思政让我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变成了现实。

3.热爱劳动,体贴父母有孝心

习近平在2020年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嵌入劳动教育,并以此来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习总书记的教导在我校得到很好的落实。我们学校非常重视劳动教育,思政课上讲《朱德的扁担》《邓小平爷爷植树》《毛泽东学打草鞋》《习近平在梁家河》等劳动小故事,举办了劳动技能大赛,对叠衣服,整理书包,为父母做一道拿手菜等劳动技能进行评比,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能力与劳动习惯,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更让学生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学会体贴父母,不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主动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五小学子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的行为,获得家长一致好评,更让其他学校的学生家长羡慕不已。

故事讲述真情,故事启发智慧。湖口县第五小学“小故事,大思政”思政育人模式一经实践,就倍受关注,教育效果也广受家长、学生和社会的好评。我们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定立德树人之根本,守好思政课堂“主阵地”,当好思政课“主力军”,用自己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让思政课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