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教学策略
正文
实施大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增强单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体系,具备知识整体把握和灵活运用能力。数学知识点较为零散,但相互之间关系紧密,通过践行大单元整体教学,学生将大幅提升数学学习质量及效率,从而更好地夯实数学基础、为今后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前提。同时,结合新课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在设计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时,还需综合考虑数学素养渗透效果,确保学生既能够整体把握数学知识,也能够在单元学习活动中发展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概述
根据2022年版新课标核心素养内涵来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内容,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其中,数学眼光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几何直观、创新意识;数学思维指数学运算、数学推理能力;数学语言表现为数据意识、模型观念和应用意识。这些素养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应掌握的关键能力,也是保障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及效率的重要支持。尤其在小学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十分必要[1]。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传授,也要关注学生能力发展,确保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能够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建议
(一)把握素养内涵,设计单元教学方案
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是践行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和前提,需要从单元整体出发,通过整合单元知识点、确定单元教学目标,进而整体把握单元内容,确定单元教学方案。核心素养下,还应考虑如何落实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获得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教师既能够充分研读教材内容,也能够有效把握素养内涵,以便设计更加科学的单元教学方案[2]。
以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内容涉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以及组合图形等的面积,主要是以几何图形为核心知识点,旨在引领学生认识这几种几何图形并掌握基本面积计算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新课标数学核心素养内涵——“会用数学的眼光、思维和语言,观察、思考并表达现实世界”,则可确定单元教学目标:能够关联生活实际,认识生活中的多边形图形,并根据现实情况,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现实生活中多边形图形的面积。基于此,在单元教学方案设计上,则可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带领学生认识多边形、探索不同多边形的面积及其计算方式。比如,在第一课时安排上,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学生常见的物品,且这些物品具有明显的多边形特征,如电视、电脑、桌子、红领巾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态特征,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多边形、掌握多边形概念,能够初步判断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在第二、三课时安排上,则可重点围绕“面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不同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其间,可以指导学生借助身边的实物,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多边形面积探索。同时,还可让学生对比不同多边形面积计算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深入、整体地把握本单元知识点。在第四课时安排上,则可开展主题训练活动,以巩固学生多边形面积计算能力、强化学生核心素养能力为主。
(二)立足素养目标,关注单元教学过程
保障大单元整体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单元教学过程的实践效果。因此,科学设计具体单元教学活动则尤为重要。教师既要立足素养目标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也要根据小学生发展规律灵活设计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单元学习活动当中,切实发挥单元教学实践价值[3]。只有考虑各方面教育因素,才能够获取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
以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单元教学为例,根据本单元内容,教师可以关联之前学习的统计图相关内容(如条形统计图),组织学生先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如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作用等。此时,再引出折线统计图则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该部分单元知识,并与过去已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建立联系,构建更加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则可进一步创设单元教学情境,通过为学生呈现某个特定的生活场景,比如,为学生呈现一组关于学校人口数统计情况等。鼓励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现象、数学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之后,再引领学生根据具体问题展开思考,分析“如何更加清楚的展示这些数据信息、如何规整大量数据、怎样用数学图表体现出来”等,借此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的素养能力。其间,可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使其相互交流讨论各自的想法,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更好地整合单元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单元数学知识,也能够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探索中逐步实现数学素养的良好发展。另外,单元教学过程中还需把握好“学”与“习”的合理安排,适当开展随堂练习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练习中进一步强化单元所学内容,并获得核心素养能力的有效训练。
(三)重视评价反思,优化单元教学效果
评价反思是推动教学进步、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单元整体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评价反思,能够使教师及时把握当下,明晰单元整体教学中的不足,进而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地对单元教学过程、单元教学方案进行探索、改进和创新,从而不断提升单元教学水平和质量。不仅如此,评价反思也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了解。为保障评价反思的有效性,教师在评价反思过程中,应注重反思的全面性,包括教学组织方式、自身教学灵活性、学生情感态度变化等等。只有整体把握单元教学各细节内容,才能够更加全面、有效地提升单元整体教学效果,保障核心素养培育成效。另外,在评价学生时,还应重视学生评价的参与性。比如,在组织开展情境教学活动、学生合作讨论时,则可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通过让学生参与评价,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使其亦能够准确把握自身单元学习情况,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调整和提升。如此一来,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则可得到进一步提升。不仅如此,数学核心素养也能够在学生的自主评价与反思中实现持续发展。
结语:核心素养作为新时期教育目标,对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此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要求教师能够充分、深入了解核心素养内涵,并能够据此科学设计教学策略。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时,则可依托数学素养内涵设计单元教学方案。为更好地贯彻数学素养,还需重视单元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灵活设计,确保学生能够在单元学习活动中有效锻炼并发展数学素养,为今后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莎.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3(20):77-80.
[2]黄彩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初探[J].学苑教育,2023(16):44-46.
[3]胡学敏. 数学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研究[D].临沂大学,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