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钟秋华

荔浦市新坪镇兴坪中心小学 546612

摘要

目前,小学低段段开展的阅读教学与上述所提标准还存在一定距离。为将改变现状,让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更好培养,在学生日常学习中全面发挥阅读的重要作用,改革和创新小学低段阅读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能力

正文


前言

新课改背景下,为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有效提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以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作为切入点,夯实学生阅读基础,教会学生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注重创建良好阅读环境。文章主要探讨新课标下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借鉴。

一、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由于部分小学低段语文教师仍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所以很少关注学生阅读教学,这部分教师认为识字是低段小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应紧紧围绕这一中心点组织开展全部语文教学,最终导致阅读教学演变成一节识字课。而且应用的教育教学方法相对较为单一,习惯采用“黑板+粉笔”和以教师为主的方式,导致学生一直处在被动学习和接收知识的状态,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最终无法收到良好的阅读学习效果。

(二)阅读氛围欠佳

目前,部分低段小学生对阅读其实并没有一个具体认知,没有较高的阅读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未充分意识到为学生精心创设出一个和谐融洽阅读环境的重要性,而是经常将阅读作为一项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从而导致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小学生难以感受到阅读带来的美好、乐趣与快乐,长此以往,小学生会越来越抗拒和排斥阅读,不利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三)缺乏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学生茁壮成长与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习惯性认为低段的小学生并不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并不适合指导其阅读方法。但从实质上来看,小学生不管是智力还是心理,都处于发展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这些教师持有这种理念既会对学生阅读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又不利于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四)师生阅读认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新课改的按部就班推进和全面贯彻落实,使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这项工作逐步渗透到当前小学低段语文学科教学中。受到师生双方阅读认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影响,在开展培养低段小学生阅读教学工作的时候,部分语文教师难以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进行精准把握,从而导致开展的相关教学工作大多以教师自身专业认知和教学经验作为基本准则。受此影响,实际开展的课堂教学工作和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易出现彼此相脱节情况,这不仅会对教学效率产生严重影响,还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师构建完善系统的能力培养机制,最终导致教学工作出现较强的随意性。

二、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是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活跃且积极的心理动力。对一年级新生而言,虽然才刚刚步入小学,但这也代表着系统的学校学习生活已然正式开始,此时教师帮助学生充分感受阅读乐趣十分重要。低段小学生还处在一种自由自在做游戏和玩耍的状态,突然转换环境进入规矩且严肃的小学生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需要拓展延伸,并与时俱进上升至一个全新层次,这就要求教师创新途径与改进方法。开展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储备,还可以开阔学生眼界,为学生提供更多乐趣。学生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能够加深对世界的认知,掌握更多优美词句。阅读在赋予学生一双想象的翅膀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感受快乐和自由的机会。重要的是,在开始上学的时候,让学生充分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让学生精神世界迅猛发展和更加丰富多彩。一开始读书的时候,一年级学生要用手指指着读,一段时间后,可以不动手指,升至二年级以后,学生可以默读,由此可知,学生阅读能力都是循序渐进培养的。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充分感受阅读乐趣的良好条件,让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其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阅读,认真读完以后,与其他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乐趣,由于每个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乐趣不尽相同,并带有十分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所以汇集不同乐趣让学生彼此交流,能让每个学生的乐趣得到延伸。例如,学习《王二小》这课内容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可对讲故事方法进行充分利用,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本节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挑选几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前了解本篇课文,开始上课以后,让这几名学生走上讲台,绘声绘色地讲述关于王二小的故事,坐在座位上的每个学生听得聚精会神,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故事情节中,听完这些同学讲的故事,再对课文进行阅读,既可以做到流利朗读,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文章的印象。又如,学习《比尾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视频,接着针对视频内容向学生提出明确问题,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联想思维,还可以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随后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告诉学生在课文中有更多大家想要了解和知道的内容,教师话音刚落,学生纷纷全身心投入阅读新课文章中。

(二)教会学生科学正确阅读方法

培养和提升学生朗读技能,应从低段抓起,特别是要从一年级新生开始培养。由于部分小学生吐字不够准确清晰,口语表达相对较为混乱,所以应先让学生大声认真跟读和朗读课文,做到不漏字和不加字,流利正确地阅读课文。此外,低段小学生还应读出感情,切实做到有感情朗读,经过反复朗读以后,能够让自身语感得到良好培养。与此同时,低段语文教师还应正确指导学生在有感情的大声朗读中充分理解内容,在充分理解中有感情地大声朗读,从而达到在理解促进朗读,在朗读中促进理解这一目的。在实际阅读教学中,要正确指导小学生表情、停顿、语气和语调等,可以举办个人朗读表演,教师逐一点评,这能不断激励学生充分表现自我,踊跃主动参与开展的朗读活动,对朗读进行充分体验,切实达到有感情和正确朗读课文的目的。若想让学生将课文中蕴含的感情充分读出,则需教师将学生感情带动起来,使学生情感全面投入所学文章中。可充分利用抒情性课文,全面训练学生有感情大声朗读,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例如,学习《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时,教师应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声情并茂朗读,让学生在具体阅读中对浓浓师生情进行体会,充分感悟优美诗歌语言。又如,学习《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头饰,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并戴在头上,分角色朗读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如此,能够让小学生把自己当作所学文章中的角色之一,对文章内容进行感受与理解,阅读起来更加富有激情。若课堂时间充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合作,共同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而教师要做的就是从旁协助指导,由学生担任学者、教者等角色,从而营造和谐融洽、自由轻松的生生交流互动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教育到底是什么?如果往简单方面来说,那么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总结,即养成良好习惯。若想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则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实际阅读教学中,除重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一直放在首位,这能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夯实基础。总而言之,良好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在小学低段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如下阅读习惯。第一,认真朗读习惯。在实际教学中,低段语文教师发现学生在大声朗读课文时,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可以强迫学生,而应选择恰当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可以集中精力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开展朗读竞赛和分角色朗读等,如此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注意力放到朗读课文上,全神贯注地认真朗读。第二,培养学生认真、耐心倾听他人朗读的习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多数学生并不会太过关注其他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特别是点名大声朗读课文的时候,其他学生一般会自做自事,并不会对他人朗读进行认真倾听。然而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认真倾听其他人大声朗读属于一种良好品质,这是充分尊重自己与别人的表现,在他人朗读时,教师要让余下学生有事可做,例如,对学生朗读的课文,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一边认真倾听一边动脑思考,如此能让学生逐渐养成一个认真倾听他人有感情朗读的良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新课标下,阅读深受小学语文教师重视。关于阅读,应将生活实际与上下文相结合对所学文本中的语句和段落意思进行充分了解,在实际阅读中不断积累更多词语。让学生细细品味语言散发的魅力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具备欣赏和理解的能力是阅读教学中的重点。

1.正确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充分理解

虽然经过反复多次朗读课文,学生对文章大致内容有初步了解,但依然需要教师正确指导与点拨,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刻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对教材中的精美插图进行合理借用,以此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与理解。在小学语文教材上,大部分课文皆配有优美的插图,而且这些插图紧密联系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所学文章内容。教师在学生阅读的时候应逐步指导学生对插图进行认真观察,自主尝试对插图内容进行充分理解,接着一边流利阅读课文,一边认真观察插图,通过对画面进行反复观赏,对文中相应语句进行反复揣摩,合理结合图文,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想象、思考能力

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若想让学生自身阅读理解能力得到良好培养,应全面增加学生个体思维活动量,让学生多想多读,真正学会动脑深入思考问题。教师为让学生认真读书和动脑思考,通常会在教学课文的时候向学生明确提出一些与所学文章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实际阅读时真正做到心到、口到和眼到,还能让学生养成认真思考与用心读书的良好习惯。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诸多文章结尾并未明确写出事件最终结果,为小学生留出诸多动脑思考余地。例如,学习《坐井观天》这篇寓言故事时,可以发现文章结尾处写道“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教师教学时,向学生提出“后来小青蛙到底有没有从井中跳出来”这一问题,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纷纷踊跃抒发己见,有的说:“小青蛙跳出来了,看到无边无际的蓝天以后,发出一声声惊叹!”有的学生说:“小青蛙特别固执,对小鸟的话不屑一顾,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想象、思考能力得到培养,还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段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阅读教学发挥的重要作用。培养低段学生阅读能力属于一项系统工程,教师可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会学生科学正确阅读方法和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等方面入手,如此能显著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与能力。

参考文献:

[1]谢仪雯.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强化措施[J].第二课堂,2023(01):26-27.[2]赖淑女.阅读与悦读——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22(32):24-26.[3]林丽洪.借融媒体创新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多维评价方式的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0):167-16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