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微名著阅读中的思政元素——以“乡土中国”为例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铁兰

固原市职业技术学校,宁夏固原市756000

摘要

名著作为文化的瑰宝,不仅仅承载了丰富的文学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政治内涵。基于此,本文以《乡土中国》为例,探究名著阅读中的思政原素,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精彩的人物塑造,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现实面貌与思想进步的可能性。并且关注名著阅读中的思政原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化传统的精髓,引领我们思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问题,推动自我认知的深度拓展。


关键词

名著阅读;思政原素;《乡土中国》;文化传统;社会发展

正文


引言:《乡土中国》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以其深入扎根中国农村社会世界的细腻描绘和真实刻画,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乡土社会。为此,这部作品通过细致入微的叙事和思考,充分的展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进步和人类命运的重要问题。

一、《乡土中国》书籍简介

《乡土中国》是一部由费孝通先生所著的经典之作,以其卓越的学术研究和深刻的洞察力而闻名于世。这本书以对中国乡村社会的深入观察和细致描绘为基础,揭示出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费孝通先生以独到的视野和丰富的实地调研,将中国乡村社会刻画得栩栩如生。他通过对中国乡村历史和文化的扎实研究,以及对农业生产、社会组织、生活习俗等方面的透彻观察,揭示了乡村社会的复杂性和深刻内涵。他通过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展示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独特风貌和文化传统[1]

在《乡土中国》这部充满文学性的著作中,费孝通先生不仅仅是对乡村现象的叙述,更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剖析,呈现了中国乡土社会的丰富内涵。他以别具一格的笔触,描绘了每一个地域的细微差异和丰富多样性,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独特魅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乡村社会的文化瑰宝。费孝通先生通过对乡土中国的深入研究,以及对乡村社会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人类学意义的挖掘,呈现了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乡村世界。这个世界既与城市的喧嚣和浮躁形成鲜明对比,又具备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乡土中国》这本书在出版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成为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的重要参考资料。它不仅在学术界获得了高度的赞誉,也深受普通读者的喜爱。读者们通过这本书,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中国乡村社会的魅力和独特之处,而更重要的是,能够认识到乡村社会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传承对于整个国家的重要性。《乡土中国》这部书籍将中国乡土社会的美丽和价值呈现给了读者,为人们提供了一扇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窗口。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我们重新认识到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它也引导我们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国乡村社会的宝贵财富,让乡村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乡土中国》这本书是费孝通先生思想的杰出体现,也是中国乡村社会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

二、《乡土中国》名著阅读中的思政原素

(一)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方面

人物塑造是一部优秀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它深刻影响着读者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情感共鸣。而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在《乡土中国》这一名著中,人物塑造更是富含着思政原素,既传达了文化的理念,又反映了社会的风貌,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更好地领悟到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挑战。在《乡土中国》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叙事方式,成功地塑造了一批真实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最能体现思政原素的莫过于小说中的农民形象。农民作为中国社会中最基层的一群人,承载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塑造农民形象,作品传达了尊重劳动、珍爱文化和传统的思想。作品中的农民形象丰富多样,既有勤劳善良的农民,也有坚韧不拔的农民。例如,在小说中,作者刻画了生动的农民形象,辛勤耕耘着自己的土地,兢兢业业地种植庄稼,为家人谋取生计,不畏艰辛,不怕劳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了农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精神。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倡导了尊重劳动、珍视农民阶层的主题,表达了对农民群体的敬意和关怀[2]。除了塑造农民形象外,作品中还有一些其他的人物形象,如知识分子。在这些形象中,思政原素体现得尤为明显。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精英,他们代表着文化和知识的力量,承担着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在《乡土中国》中,作者通过塑造知识分子形象,传递出了优秀思想和崇高理想的价值观。这些知识分子具有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以自己的行动和言辞影响着周围的人,抱着对农民普及知识的愿望,毅然决然地来到乡村任教,用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改变农村的面貌。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传递了知识分子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引发了对教育和文化的思考。除了农民和知识分子外,作品中还有一些其他形象的塑造,如地方官员、商人等。

综上所述,作为一部名著,《乡土中国》在人物塑造的过程中融入了丰富的思政原素。通过真实而生动的形象描绘,作品传达了对农民的尊重与关怀,对知识分子的敬意和期待,以及对社会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思考。这些思政原素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引导着读者在阅读中思考社会和人性的问题,从而达到了文学作品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目的。

(二)通过对乡土社会的描绘方面

乡土社会是中国丰厚的乡村文明的集中体现,也是思政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乡土中国》这部名著的阅读中,我们可以深入领略到乡土社会描述中蕴含的思政原素。乡土社会的思政原素之一是传统价值观的呈现。乡土中国的乡村生活中,流淌着悠久的传统价值观,这些价值观追求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家庭和睦、邻里和善等美好境界。作者以独特的文笔,描绘了乡村人民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与传承。他们虽然生活贫困,却用坚毅的信念和淳朴的情感,守护着乡土社会的传统美德。这种价值观的传承在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让青年学生在当代社会中保持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和理解。乡土社会的思政原素之二是农民意识的体现。在《乡土中国》中,作者以细腻而准确的笔触,刻画了乡村农民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他们勤劳耕作,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这种农民意识的展现,让我们意识到乡土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生活的基础,更是一种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的体现。在思政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农民意识,培养对农村劳动者的尊重和关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乡土社会的思政原素之三是乡村治理的探索。《乡土中国》中,作者呈现了不同乡村地区在乡村治理方面的差异与尝试。有的地方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有的地方借助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推进乡村数字化建设。这种探索性的乡村治理思维,为我们思考当下乡村发展的问题提供了参考。乡土社会中的治理问题,涉及到社会公平、基层民主、农民权益保护等方面,是思政工作需要关注和引导的重点[3]。乡土社会描述中的思政原素不仅仅是对农村现实的描绘和分析,更是对乡土社会的关怀与期许。通过优美的文笔和精彩的叙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乡土社会中蕴含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生态保护意识等重要价值观念。这些思政原素的存在与呈现,引发了我们对乡土社会的关注与思考,也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启示。在当代社会中,乡土社会的描述和思政原素的挖掘,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它涉及到对乡村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对农民群众的教育与引导,对社会治理的改善与创新。我们需要以乡土中国这样的名著为参考,以文学性的笔触去触摸乡村的脉搏,去挖掘乡土社会中的思政原素,以期为乡村的发展与进步贡献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通过对乡土社会思考方面

乡土社会,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乡土中国这本名著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又复杂的乡土社会面貌,揭示出了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原素。乡土社会是中国文明的根基,它孕育了无数的智慧和伟大的文化遗产。在这片土地上,人们根植于乡土的土壤中,与大地相连、与自然共生。这种深厚的乡土情感塑造了人们的性格与行为,使他们具备了许多独特的品质和价值观。

首先,乡土社会教会人们尊重传统与尊重长辈。在乡村,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与家风,这是代代相传的智慧与道德准则。人们尊敬祖先,崇尚孝道,注重家族的传承与延续。这种尊重传统的观念贯穿于乡土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人们保持着对文化根源的敬畏与热爱。

其次,乡土社会培养了人们勤劳朴实、坚毅不拔的品质。在农耕社会中,人们需要辛勤劳作才能获得丰收。他们习惯于早起晚归、劳动兢兢业业,这种勤劳朴实的态度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基础。乡土社会的人们不仅要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生困境。然而,他们并不轻易放弃,而是坚毅不拔地迎接挑战,以勇气和智慧面对人生的风浪。

再次,乡土社会注重社会和谐与互助合作。在乡村社会中,邻里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人们彼此照应、互相帮助。无论是丰年还是荒年,人们总是团结一心,共同面对生活的艰辛。这种互助合作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关怀,也使乡土社会成为一个相互依靠、和谐共处的社区。

最后,乡土社会赋予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保护。乡土社会的人们深深理解自然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他们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深知,只有保护好自然资源,才能保证后代子孙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因此,在乡土社会中,人们常常尽力守护自然,尊重生态,使得乡村成为了生机勃勃、生态宜居的地方。乡土社会思考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原素,这种思政原素不仅体现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与品质中,也体现在他们对传统、对自然、对亲情的态度中。乡土中国这本名著以其卓越的文学价值,展现了乡土社会的真实面貌,同时也让我们深思和珍视乡土社会所传递的那些珍贵的思政原素。愿我们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汲取乡土社会的智慧,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阅读《乡土中国》的思政启示

《乡土中国》是一部描写中国农村社会的名著,它以细腻的笔触、深入的观察和扎实的调查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又复杂的农村世界。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作家笔下农民的艰辛与喜悦,更能够从中汲取出一些思政启示。

《乡土中国》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多样性。作家透过对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描写,展示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从农民的生活状态到社会结构的演变,我们能够看到中国农村社会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原始与先进的特点。这启示我们要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多元性,尊重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差异,不以一己之见评判他人,而是要保持开放的思维,以包容的心态面对不同的观点和文化。

《乡土中国》为我们展示了农村社会的困境与问题。作家深入农村,详细描写了农民的生活困境、经济压力以及社会地位的变化。这使我们意识到,尽管农村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贫困、教育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关注农村发展,关注农民的生活需求,努力为农村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我们也要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为社会和他人付出更多。

结束语

总而言之,《乡土中国》以其深入的思考和真实的描绘,将名著阅读与思政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为此,通过对名著阅读中的思政原素的探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化传统的精髓,引领我们思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问题,并推动自我认知的深度拓展,促进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在当下发展迅猛的社会背景下,关注名著阅读中的思政原素,对于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引导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贾玲.任务驱动 导批研评 阅读经典 丰润人生——以《乡土中国》为例谈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2021(15):253.

[2]卢浩.整本书阅读中审美核心素养的落实 ——以《乡土中国》为例[J].语文课内外,2020(36):130.

[3]梁钰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逻辑——以《乡土中国》为例[J].读与写:下旬,2021(34)137-138.

[4]杨火珠.探讨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J].试题与研究,2020(10):33.
[5]韩静静.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25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