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探讨国家资助政策落实情况
摘要
关键词
乡村振兴;国家资助政策;落实情况
正文
引言:对于民生来说,学生资助是推动教育与社会公正的重要支撑。在已经完成全面的扶贫战役后,国家援助政策对于乡村振兴以及持久稳定扶贫战略的成果起到了显著的推动力。目前,在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过程中,村民的理解和接受度仍然较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差异较大,而且农村的一般家庭收入也相当微薄。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宣传,优化资助制度,以便更好地落实国家资助政策。
一、国家资助政策的重大意义
(一)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在2021年5月,《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由教育部等四个部门发布,其中明确指出,在全面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并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之后,需要在巩固和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党和政府对于农村学生的教育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教育被认为是增强个人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基础性策略。采取多种途径,向广大的农村地区进行国家资助宣传,使农村贫困家庭以及农村普通家庭能够理解并了解资助政策的重要性,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并巩固扶贫工作的成效。
(二)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
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中,习近平主席着重指出,需加快实现对每个人的平等教育,并致力于让所有人不分男女、不分地域、不分城乡,不分贫富都有机会享有优质的教育。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改革开放,教育事业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然而,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农村地区的教育存在着各种程度的不公正,国家资助政策应运而生[1]。坚定地推广资助政策的全面宣传和常态化服务体系,是确保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及时获得公正且有保障的教育的关键支持。对于减轻农村家庭的经济压力、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提升农村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推动教育公正,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强化资助育人理念的必然要求
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贫困学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保障他们有机会接受教育,提升科学文化素养,是新时代实现“铸魂育人”目标以及推动我国人才结构优化的关键环节。需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生资助过程中,特别是关注贫困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国家资助不只是确保家境贫寒的学生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同时也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国家资助政策应该以贫困学生为核心,把党和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的关怀迅速传递给需要资助的学生,激励他们的内在驱动力,努力使他们从“资助者”变成资助的“传递者”,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党、对国家的热爱和感恩之心。
二、资助政策落实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政策的初期阶段,进行政策的推广是至关重要的任务。为了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需要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在实际调查中,注意到超过半数的人对政策并不熟悉或者不明白,这主要是由于宣传工作的不足造成的。正是因为宣传的不足,导致贫困学生无法及时且有效地获取资助信息,从而错失了获取资助的机会。在进行调查走访时,发现许多学生和家长对国家资助政策有一些误解,认为申请资助并不重要,甚至有些人还存在抵触情绪,没有正确理解资助的优势,一部分人会选择向亲戚朋友借钱。大部分的当地居民是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在谈到国家资助政策时,大多数人都表示不了解或者知道一些但并不清楚具体的内容。对于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两者的区别、用途、申请方式以及需要的证明材料等问题都一无所知。
三、推进国家资助政策落实的对策
(一)构建多方联动机制,深化村民对国家资助政策的认识
1. 建立健全村民—村委—镇政府信息沟通机制
地方政府需要与村委会和镇政府建立资助信息共享体系,强化对其管辖范围内农村的国家资助政策信息传递,构建以镇政府为主导、村委会为辅助的资助政策宣传网络,进而建立村民、村委会和镇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制。村委有权选择一名村官同时担任资助政策的负责人,而乡镇政府需依照资助政策的最新来进行培训,并在关键阶段向村民阐述资助政策。学生和家长可以大胆去咨询与之有关的问题,并找到适合自身家庭状态的资助政策。
2. 发挥融媒体优势
融媒体对于学生资助工作的实施起着关键作用,其特性包括信息种类丰富、传递迅捷、推广效益显著。需要在乡村地域最大限度地利用融媒体的优越性,将国家资助的相关政策、资助的实际效益、资助的教育成就等内容通过报刊和互联网进行广泛地推广。此外,倡导被资助学生主动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感人故事,并将这些经验以短片或微电影的形式呈现出来。利用多元化的媒介平台,对乡村地域实施公共教育,以此来拓宽资助政策的网络传播面。通过融媒体,可以更好地推广资助政策,同时也可以激励并鼓舞慈善工作者、商界精英、乡土名流等踊跃参与到农村的教育资助活动中,以此来帮助那些处境艰难的学生以及对那些成绩卓越的学生给予奖励,从而确保国家的教育资助政策得到充分的落实。
3. 建立政府与地方高校合作联动机制
在推广资助政策时,政府需要主动和当地的学校协同工作,加强资助政策的推广效果,并通过现场的推广,采用农民所能接受的方法来推广。对于教育水平不高的农民,应该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话语进行说明,以能够了解到资助政策的实际内容。另外,推荐地方政府与本地高校联手进行“资助政策进入农村”的行动,由学校牵头,让各级学院的学生组成一个宣讲小分队,特别是那些家境贫寒的学生和获得奖学金和来自本地的贷款的学生,激发他们到周边农村进行资助政策的宣传,从而加强农民对资助政策的理解。
(二)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强化资助育人效果
1. 简化资助流程
改进申请流程是优化资助结构的关键,持续精简学校中的贫困学生的认定申请,削减无效的步骤。针对由民政部门认定的贫困学生,可以尝试借鉴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即时信息交换,落实“一站式”资助及在校期间“免认定”的机制。
2.加强对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
困难的学生需要承受来自经济和学业的双重压力。因此,学校需要全面考虑学生在申请、获得助学金时的心理状态,确保贫困学生的隐私得到保护,以实现资助教育的基本目标[2]。因此,在认定困难学生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在资助活动中,需要保护受助学生的信息,避免在识别贫困学生时出现“比贫”的情况,以保护申请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会定期进行感恩诚信教育和励志教育,以此不断地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受助观念。
3.关注农村普通家庭学生
关注和照顾那些非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普通家庭的学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目前,国家资助政策主要是针对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家庭,不仅要关心这些家庭,也要关心那些处于家庭经济困境边缘的家庭。因此,当地政府在推广国家资助政策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乡村普通家庭的资助政策的推广,以使乡村普通家庭能够迅速掌握与自身相匹配的国家基本资助政策[3]。
结论: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国家资助政策对于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具有积极地影响。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协作机制,持续优化学生资助体系,积极推动国家资助政策的有效落实,使得农村家庭能够感受到国家资助政策的关怀,从而提高其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林枫.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资助政策落实情况分析[J].乡村科技,2020(19):32-34.
[2] 王威.国家资助政策宣传调研——以广东省云浮市为例[J].山西青年,2019(02):188.
[3] 孙凤君.国家资助政策的育人作用探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8(04):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