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农林经济管理高素质人才的思考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苏生花

固原市职业技术学校,宁夏固原市7560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农林经济管理高素质人才的特点和教育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关的思考和建议。为此,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也应该积极的通过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可以有效推动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促进中职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经济管理;高素质人才;可持续发展

正文


引言;农林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支撑,对我国教育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我国农林经济管理人才的供给严重不足,人才结构单一、缺乏综合能力成为制约农林经济发展的瓶颈。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责任,应当积极探索培养农林经济管理高素质人才的途径和方法。基于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探讨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有效培养农林经济管理高素质人才。

一、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经济管理高素质人才的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其特点独具一格,无论是在知识技能方面还是在综合素养方面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来描述这些特点:

首先,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通常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农林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学习了农林资源管理、农村发展规划等相关专业知识。这使得学生能够在农林经济管理领域中游刃有余,做出科学决策,并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1]

其次,农林经济管理高素质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农田规划布局、农产品市场营销等农林经济管理的基本技能,还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管理农林资源的能力。这些技能的掌握使得学生能够在农业农村领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有效地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此外,农林经济管理高素质人才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学生不仅在专业知识方面有所建树,还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学会了合作、沟通和领导,能够有效地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并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学生还热爱农林事业,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农林经济管理高素质人才的价值

农林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魅力和人类智慧的结晶。而在这个领域中,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更是显得至关重要。中等职业学校因其独特的教育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这一领域中的丰富沃土。

中等职业学校以其实用的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在传统的高等学府,学生们往往会陷入过多的理论学习中,而缺乏实践经验。然而,农林经济管理这一领域,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等职业学校通过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的充分融合,使学生们得以亲身参与到农林经济的实际工作中,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无疑将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培养农林经济管理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更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课外活动,学生们得以开拓眼界,增长见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这将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加全面、多元化的展现自己。此外,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农林经济管理高素质人才的价值还表现在其培养了一支对社会有着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人才队伍,农林经济管理工作,涉及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等方方面面。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技术能力的掌握,更需要学生具备一颗奉献社会、服务大众的心。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价值,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农林经济管理高素质人才的方法

(一)开展多样化教学实践活动

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农林经济管理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2]

例如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学习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营销、农村经济管理等。而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巩固和拓展,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一种常见的实践活动是农场实习。学生可以到当地的农场或农业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亲身参与农业生产和管理工作。通过实习,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农业生产环境,了解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学习到一些实用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同时,学生还能够与农民或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和合作,增强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团队意识。除了农场实习,中等职业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专业竞赛或实践项目。例如,学生可以参加农产品质量检测比赛,通过检测和评价农产品的质量,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或者参加一些科研项目,进行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此外,中等职业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如农业实地考察、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农业生产的现状和问题,掌握一些实用的技术和技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实践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

(二)校企合作

众所周知,教学方法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尤其在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农林经济管理人才时更是如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发挥潜力,中等职业学校采用了校企合作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既能够使学生接触实际工作环境,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和协作关系,共同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经验和培训机会。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中,校企合作尤为重要。农林经济管理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只有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学生才能真正了解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例如在校企合作的教学方法中,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确保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相匹配。企业可以提供实践基地和专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机会和指导。学校则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和技术支持,促进企业发展。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同时在校企合作的教学方法中,学生能够充分接触实际工作环境。学生可以在企业实习,亲身参与各项工作任务,了解工作流程和规范。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还能够与企业员工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学生的经验和技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此外,在校企合作的教学方法中,学生还能够参与实际项目和课题研究,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际项目,学生可以参与其中,通过实践来提高专业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进行课题研究,深入了解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这种参与实际项目和课题研究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融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农林经济管理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翻转课堂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的理念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颠覆,使学生在课堂外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查阅,而在课堂内则进行深入的讨论、实践和应用。这一方法的引入,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推动教育的有效实践。翻转课堂的核心在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角色,学生则被动接受。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通过预习,先行接触并消化相关知识内容。这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深入地与教师互动,提出问题、解答疑惑,加强交流与合作,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翻转课堂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书本层面,缺乏实际应用的机会。而翻转课堂通过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团队合作、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翻转课堂也赋予了教师一种新的角色和责任。教师不仅需要提供学生需要的学习材料和指导,更需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思考,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启发者、指导者和评价者的角色。相比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一言堂,翻转课堂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然而,翻转课堂的引入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首先,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律能力需要得到提高,因为学生需要在课堂外主动学习,并保持较高的自觉性。其次,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充足的学习材料和指导资料,并设计好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和讨论问题,以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深入地学习和思考。最后,学校和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源,如互联网、电子教材和多媒体设备等,来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外的学习和调研。

(四)创新人才评价指标

在传统的评价方法中,往往会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素质的唯一标准。然而,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力。因此,我们需要在评价高素质人才时,加入更多的维度和因素。

例如,可以考虑将学生的实践能力纳入评价体系。农林经济管理领域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评价中应该充分体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这包括学生在农林经济领域的实习表现、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只有通过实践能力的评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在现实环境中的能力水平,同时,还可以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高素质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广泛的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因此,评价方法中可以加入一些综合素质的考核指标。例如,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通过这些指标的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表现,并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指导[4]。此外,为了更好地评价高素质人才,还可以考虑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纳入评价体系,农林经济管理领域的从业者需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因此评价方法中应该包括这些方面的考核。例如,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对农业生产和资源利用的负责态度等。通过这样的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发展,培养出真正具备高素质的人才。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农林经济管理高素质人才是推动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基于此,通过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可以不断提升农林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农林经济管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工作,为我国农林经济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推动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杰,张珏.以教育现代化支撑与驱动国家现代化——兼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愿景[J].教育发展研究,2021(3)1-11.

[2]王波.构建以类型教育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J].科教文汇,2021(13)143-144.

[3]吴砥,李环,尉小荣.教育数字化转型:国际背景、发展需求与推进路径[J].中国远程教育,2022(7).

[4]秦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探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2):4-21+155.

[5]邱蕾,朱伟.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今日财富,2019(23):13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