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析
摘要
关键词
分层教学法;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教师在开设体育教学活动时,应当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化的引导和帮助,注重激发出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提高师生互动效果。高中生身心发展速度会比较快,并且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在该时期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以学生思想入手,端正学生的行为举止,发展学生综合能力,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自制力,大力实行分层教学法,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可以掌握更为多元化的体育技能。掌握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要点,设置恰当适宜的教学目标,打造出更为积极的良好教学氛围,注重教学反思。
一、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一)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体育这门学科的特殊性会比较强,在实行分层教学计划时,会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体育问题的能力为核心,不同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所以其在学习目标达成度差异会比较大。分层法实施至融入至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之中,需要提前分成好教学目标,立足学生个体差异,结合其学习状况,设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并立足大纲,深入了解学生具体状况,持续推进教学计划。分层教学法应用在高中体育教学课堂上,有助于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模式,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也可以结合学生能力情况,设定出更符合其发展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督促和引导,了解学生具体学习状况,给其安排适宜的教学方式以及内容,从而提高教师的临场判断能力,激励教师进步发展,实现师生全面、共同发展进步的教育目标[1]。
(二)培养主动学习意识
分层教学法应用的重心就在于以生为主,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结合学生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让学生能够重获学习的主动权。这种方式的应用会使得学生学习该门学科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变得更强,同时还可以便于学生深层次的了解自身学习能力,制定更切合自身发展趋势的学习计划以及目标,分阶段的去学习体育知识。学习目标在细化之后能够更容易达成,从而让学生形成愉悦的情感,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注重学生主体课堂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生通过分层教学法的引导,可以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探索,形成自主思考体育知识的良好习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也会变得更为轻松,防止学生对体育重难点知识分析不足,而形成厌学、抵触等的心理情绪,给学生学习带来帮助,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吸收内化更为丰富的体育知识,锻炼学生身体素质。
二、高中体育教学现状
首先,学生以及教师对于体育的重视度有待提升。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固化,这就会使得原本具有娱乐性的体育课程演变成为了机械化的课程,并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会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形成不利的影响,让学生自主学习性变差,同时还会形成排斥等不良心理情绪,这就会和素质教育理念中提到的体育教育改革的初心相背离。其次,高中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会比较少,高中体育改革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够形成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并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在新课改中也明确的注明了,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能低于一小时,但是这一小时的利用率会比较差,学生也不会利用自身的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还有一些学生会应用这部分空余的时间聊天,体育锻炼时间较少,使得学生无法达到教育部门所设定的体育锻炼要求。最后,高中体育会以考核学生基本技能以及体育素质为主,其是学生需要长期锻炼以及学习的结果。但是这种日复一日的训练,会使得学生形成敷衍了事的心理,教师会过于注重训练的强度,并不会将训练的重心和目的放置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这就致使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认知会存在问题,适应性会比较差,会给学生造成较为严重的学习压力,整体教育训练效果差强人意。
三、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首先,要遵守全体性的原则。分层教学法需要覆盖全部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智力能力等,开设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活动当中均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不可将其教育的重心完全放置到学生成绩方面,而是要注重推崇素质教育,考量学生心理素质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状况,让学生可以得到更为公平的学习机会,不可偏袒成绩优异的学生,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案,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才能够突破自我。其次,要遵守动态化的教育原则。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水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分层教学法在实施时也要跟随学生能力以及学习水平的变化而进行调整,评估学生的发展情况。最后,要遵守保密性的原则。教师在分层时会使得部分学生形成自卑感,若无法妥善合理的解决分层问题,就会让一些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自尊心受损,甚至还会对分层教学形成逆反等不良学习情绪。因此,不可完全依照学生的成绩来划分,而是要遵守保密性的原则,不可明确告知学生分层的依据,要切实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四、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合理分层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以及自身身体机能表现差异会比较明显,部分高中生的身体素质会比较好,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针对这部分学生设定具有一定强度的体育训练活动。若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体质偏弱,那么则应当控制训练的强度以及训练的难度,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为基准,逐步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养水平,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分层的合理性,展现出分层教学法的实施作用[2]。比如,在开展“篮球”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对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积极性、体能、身高等多类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全方位的分析这部分数据内容。开展基础体能测试活动,以最终测试的结果当做学生层次划分的基准,若学生体能偏弱,那么篮球教学要以锻炼基础的运球规则为主,发展学生的耐心以及体质;若学生的体能水平较高,那么教师可以让其掌握基础的传球技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在实施分层教学法的阶段,学生参与体育技能锻炼的兴趣会更加的强烈,并且可以在锻炼的过程中感受运动带给其的乐趣,这种持久性的体育训练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肢体协调能力,强化学生体育意识,提高整体高中体育教学的效果。
(二)制订分层教学目标
在实施分层教学法时,体育教师要依据学生实际运动状况,设定更为适宜的教学目标,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够拥有属于自身的目标,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需要,这样学生就能够竭尽所能的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比如,在开展“中长跑”训练活动时,要结合体能测试结果分组学生,实行隐性分组的教育办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列为丙组、成绩结果合格的学生列为乙组、成绩优秀的学生列为甲组,在设定教育目标时,立足学生真实状况,适度提高教学的要求,并在实际训练阶段,针对学生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要求。例如,甲组和乙组学生需要完成练习的任务,丙组学生由于体质偏弱,可以让其坚持到最大承受度。结合学生的进步发展状况,对教学要求进行优化和调整,这样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就能够得以提升,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够学有所获,从而实现新课改体育教学的发展目标,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凸显出各个层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指向性[3]。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
由于当前我国科技水平迅猛的升高,在科学技术的带领下,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好,将多媒体设备投用至高中体育教学课堂上,会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变得更高,同时教学过程也会变得更为生动形象,其是现阶段教育时期尤为重要的一类教学办法。在多媒体设备的支撑引导下,以往的体育知识能够更为形象、生动的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也可以逐渐掌握相应的运动技巧,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化的发展,提高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发展学生体育素养。比如,在开展“羽毛球”教学活动时,羽毛球运动的接球动作以及挥拍动作等会带有连续性的特征,若在教学时,学生一味的观看教师的示范是无法掌握运动的细节之处,也无法体会挥拍以及接球动作的技巧,并且学生由于自身体育基础以及所站的角度不同,其在学习时的理解差异性也会比较大,这就无法提升整体教学效果[4]。对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行分层教学法,践行因材施教的教导原则,借助多媒体设备把羽毛球运动等的相关视频资料一一展示给学生,放大相应的运动技巧。由学生仔细认真的观察,若学生对某个运动的地方产生疑虑,那么可以及时暂停,由学生对其内容进行探讨,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将其内心想法阐述出来,并多和学生进行互动,让其可以了解标准动作的要领,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掌握运动技能。
(四)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评价是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教学过程,只有保持客观且系统性的评价态度,才能够对学生形成鼓励等的作用,帮助学生反思自我,客观认知自我,全面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保障评价体系构建的完善度,可以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融合评价的办法,综合性评估学生对于体育技能的掌握度以及学习态度等,这样学生才能够较为清晰且直观的认知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强化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想要提高学生运动的自主性,教师就应当在教学阶段补充完善教学体系,在学生完成规定的运动技术动作之后,结合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点评。例如,可以把学生日常的体育运动表现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放置到考核的范围之中,对其进行适当的鼓励,这种综合性评价方式的使用会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变得更强,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一方式督促学生,实时了解学生日常的体育运动状况。目前,我国大部分老师会采取大班化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自身的体能差异会变得越发的明显。部分体育素质较好的学生,体育技能较为成熟,且对于体育的兴趣会比较浓郁,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并没有较为充裕的体育学习兴趣,同时自身的身体素质也无法支撑学生参与这部分强度较大的体育运动项目。想要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那么老师需要使用相应的强制干预措施,例如在制定课程规划时,可以把体育教学的课时安排放置到其中,强制控制体育训练的班级数量以及学生人数等,使得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变得更长,明确设置好体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把体育教学的成果考核放置到学生体质测量评价体系内,这样才会有效的提高教师以及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关注度。想要让学生均能够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老师必须要及时的改变创新训练的思路,不能过于追求学生的平均成绩,要选用灵活性较强的训练形式,因材施教,使得各个学生均能够通过训练的形式体会到体育训练的乐趣[5]。
结语:在高中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强调学生差异性,并立足学生具体的学习状况设定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依据新课改所提出的体育教学要求,合理划分学生层次,同时构建完善的体育教学分层评价体系,挖掘学生体育潜能,摒弃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防止学生陷入到体育学习的尴尬境地之中,给学生开创出供给选择以及自由发展的学习空间。就根源上满足学生对于体育这门课程的学习需要,强化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让高中体育教学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竞技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端正学生的训练态度,发展学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吴析予.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灌篮,2022(19):85-87.
[2]潘存喜,马正文.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5):89-91.
[3]黄欣.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拳击与格斗,2022(24):81-83.
[4]刘振雷.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新课程,2022(16):155.
[5]马永进.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6):114-115,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