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聂佳龙

丰城市段潭中心小学,江西省宜春市331100

摘要

学生应用意识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应用中能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它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未来学习中,发挥其实际价值。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引起教育者的重视,并为教师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关键词

学生应用意识;小学数学教学;培养策略

正文


引言: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培养作用,同时数学的抽象性、复杂性也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为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高。然而,对于学生来说,简单地学习和应用知识点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在现实生活和未来学习中的需求。因此,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给广大教育者以启示,提升学生对学生应用意识培养的认识和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无疑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概念和算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种应用意识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力的支持。

首先,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应用。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比如,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建筑物、景物等,让学生理解几何形状与空间关系之间的联系。这种应用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从抽象的概念中找到具体的实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1]

其次,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强调的是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分析和推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代数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代数式和方程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计算购物折扣、确定某种商品的最优购买方式等。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数学是一门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学科,而应用意识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学会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解决方案,从中寻找最佳的方案。这样的思维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而这些能力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是非常宝贵的。

最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数学是一门与现实世界密切相关的学科,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进而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也能够为学生打下更坚实的学习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提供真实的问题

应用意识培养教学方法通过提供真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乘法的概念和技巧,还能够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既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们会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乐于主动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例如口算乘法作为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巧。然而,单纯地机械记忆乘法口诀和进行乘法运算,往往会使学生们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对乘法的实际应用意识。因此,通过提供真实问题来辅助口算乘法的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融入到口算乘法的练习中。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小明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5元,他需要支付多少钱?这样的问题不仅让学生们运用口算乘法进行计算,还能让学生认识到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此外,还可以引入一些情境教学的手段,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分组进行苹果分装的实践活动。学生们需要根据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将一篮子苹果均分给每个小组,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充分认识到乘法在物品分配中的重要性。之后在口算乘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发现乘法的规律和特点。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些有关乘法的图形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乘法的乘积与乘数和被乘数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口算乘法的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和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通过鼓励学生们勇于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教师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引导学生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出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3]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推理来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教师还会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你能找到一个和这个平行四边形相似的物体吗?你能找到一个不是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吗?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被引导着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深入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特点。在这个教学方法中,学生起到了积极的主体作用,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思考和讨论,主动探索问题的本质。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此外,这种教学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进行平行四边形的探究活动。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互相启发和补充。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培养出应用这些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可以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应用到不同的实际问题中,比如设计建筑、制作手工艺品等等。这种应用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趣味情境

通过创设趣味情境来教授数学内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例子、趣味的教具和游戏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化对位置与方向的理解。相信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位置与方向这一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采用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趣味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创建一个趣味情境。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到操场上进行活动,在操场上画一个巨大的地图,上面有标记了各种景点和建筑物的小镇。学生们可以扮演导游的角色,向其他同学介绍小镇的地理位置和方向。学生可以使用诸如左前方右后方等词汇来描述各个景点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位置与方向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趣味的教具和游戏,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纸牌制作方向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向左转向右转向前走等指示,然后让学生按照卡片上的指示进行行走。这样一来,学生在游戏中既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又能够巩固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根据地图上的标记,计算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的最短路径,并标出行走的方向。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们不再感到数学是一种枯燥无味的学科,而是能够愉快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学生能够在趣味情境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进而更加主动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满足应用意识培养的教学要求。

(四)提供实践机会

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统计学的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种方法的成功离不开教师们的指导和引导,学生能够为学生们营造一个积极、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知识的乐趣,并将应用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例如在讲解统计时,教师们要组织学生们在校园内或社区中进行一系列的田野调查,例如统计学生使用的文具、统计学校食堂的饭菜种类以及统计社区里的居民年龄分布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亲自走出教室,走进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与身边的事物进行互动与观察。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学生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比如,在统计文具使用情况时,学生需要确定何为文具,如何进行分类,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等。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学生们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还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来寻找解决方法。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学生们可以逐渐培养起对统计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相对于传统的教师讲解和学生记忆的方式,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到的知识。同时,通过亲身参与调查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学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设计合适的调查内容和问题,并帮助学生们解决在调查和数据处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结束语

总的来说,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为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以及与社会的联系,才能实现高效性的课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能够灵活的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相应的问题。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相信学生的应用意识将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58):72-73.

[2]黄菊.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J].中华志愿者,2020(01)36.

[3]李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策略[J].情感读本,2018(05)63.

[4]郭冬梅.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7):165.

[5]王必超.浅谈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J].科教导刊2011(36):181-18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