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合理分层,实现减负增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双减;合理分层;作业设计
正文
传统模式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过于统一,因为忽视了学生基础素养的差异,所以最后设计出来的作业未曾发挥完整的功能,无法达到预期的作业效果,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要。双减政策是我国政府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出台的文件,该文件的核心就在于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要想真正意义上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作业,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调整策略分层设计作业[1]。
一、注重课标指引,使得课堂作业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许多时候是因为小学数学教师不自觉的忽视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引作用,才无法明确设计课堂作业的目标,才会让课堂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性。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数学课程标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双减政策的实施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课程标准的引领,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分析,并学会于教学实践落实这些要求。对于课堂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性的问题,教师应该了解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需要,也关注个别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处理好面向全体和关注学生个别差异之间的关系。期间,教师学会分类学生,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进行了解,分析学生学习需要达到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等问题。然后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的指引作用落实实践,设计分层作业,发挥课堂作业的教育功能。
其次,在实践中落实相关要求。改善课堂作业设计的前提是落实相关要求,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先一一对应课堂作业目标设计不够明确的问题和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对认知领域的课堂作业目标进行设计后,也对情感领域的课堂作业目标进行制定。基于明确清晰的目标设计针对性的作业,以计算教学为例,如《三位数乘两位数》属于数和代数方面的内容,以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为前提,对具体明确的课堂作业目标进行设计。课程标准要求为“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能使用数以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依此将课堂作业目标设定为“理解三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计算算理”“体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后分析三位数乘法的积的定位”“利用所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和他人的不断交流,学会积极沟通,形成乐观的学习态度”。这样与之对应的作业目标,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发挥课堂作业的育人功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获得更多的成长。
二、增强研讨意识,重视课堂作业设计的资源共享
教研活动是学校常规性开展的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对教师而言这是一个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的好时机。双减政策实施下的作业设计,不仅考察学生,也考察教师。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探讨课堂作业的设计问题,打破常规勇于突破,了解教研体系,完成教研任务。分层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自创性题目,就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前提,设计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作业。作业设计完成后,可借助各种教研活动和其他教师进行讨论,分析该作业布置的可行性,寻找出作业的不足,一遍遍的改进和完善,促使学生积极投入作业练习。与此同时,教师应该设计实践操作性的作业。如《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课程教学后,设计“拿出提前准备的五根硬纸条,从中任选四根动手摆成平行四边形或梯形”,或者“使用手中的五根硬纸条,同时摆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实践作业,摆成后学生需要说明自己是如何摆的。《统计》的知识教学后,学生对自己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体重等进行调查和计算,制作成对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观察物体》的教学结束,学生利用塑料瓶、纸箱、积木等摆成不同的图形物体,然后从上面、左侧、右侧等角度观察物体,在纸上画下自己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样子,并详细说明。事实证明,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学生也会在日积月累中重视实践操作性作业,有意识地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三、注重个体差异,设计多元化分层数学课堂作业
实施双减政策后,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作业设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性,未曾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致使因材施教流于形式。导致这种问题突出的根本原因,是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太多,少则二三十人,多则四五十人,教师实在难以关注所有学生的个体差异。双减政策的实施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传统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想方设法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方式创新,深入理解学生,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后,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元化分层作业,以题目自身的难度设计分层作业。当前双减政策实施下的作业分层是指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学学习能力布置基础性、提升性和拓展性作业,其中基础性的作业是学生必做类作业,提升性和拓展性作业则为选做类作业。课堂时间是十分宝贵的,也是十分有限的,加上一些作业难度太大,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完成所有作业。由此来看,小学数学教师先明确课堂作业的整体目标,以课堂作业题目本身的难度对梯度性的分层作业进行设计。教师设计典型性和针对性的题目,学生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前提选择作业。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不仅需要完成基础性的作业,还要基于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难度较大的提升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而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不强制要求选择拓展性的题目,但要完成基础性的作业。
结语: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师生交流的桥梁,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根据政策要求减少作业总量和时长只是基本,最关键的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然后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设计基础性、提升性和拓展性作业,并加强作业设计反思。以不同层次的作业锻炼不同阶段学生的个人能力和水平,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标注:本文系2022年度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的研究》(FZ2022GH05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孟轩.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研发设计[J]. 江西教育,2023(3):9-10.
[2] 牛玉娟.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问题与优化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35):48-50.
[3] 周达,丁明云,董倩倩,等.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特点、过程与案例分析[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11):69-74.
[4] 傅云霞. "双减"政策下关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J]. 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11):93-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