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奏者”角色转换到“伴奏者”角——谈中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角色
摘要
关键词
素质教育;中学音乐教师;教学角色;教学方法
正文
引 言:学音乐课程属于艺术类综合学科,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的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五育”的融合教学,将德智体美劳全面的融合,在艺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课程的过程中,音乐教师要深入对课本的研究,积极的做好课堂引导,从传统的课堂讲解着,转型到课堂的参与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成为学生的伴奏者,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课本教材中的内容,贯彻落实五育并举的发展原则。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加强对德育美育教学的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这对中学音乐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贯彻落实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加强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教师还要注重融合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还要将德育,美育教学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许多初中音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为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缺乏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引导。这样的教学形式使音乐课堂成为了教师独奏的课堂,学生与教师缺乏互动,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性不强,缺乏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艺术综合水平很难提高。艺术是一门融合类的学科,艺术美的呈现形式不同,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不一样。一位教师不可能教出千篇一律的学生,学生不是教师的复制品,而是有思想,有见解,有自己行为主见的人。为了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人才,教师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加强教学设计,进一步构建高质量的教学课堂,推动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1]。
二、核心素养下,对中学音乐教师提出的要求
(一)德育美育融合教学
为了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强学生的德育美育教育教学。在进行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实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德行和修养。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的构建立体化的教学课堂,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如此,还要充分的发挥美育,德育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感受艺术的熏陶,更要加强艺术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艺术创新能力,赋予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赋予学生倾听美的耳朵。将德育和美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初中音乐教师本着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在开展美育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德育的指导,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建立正确的品德意识,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
(二)实践与才能并重
在进行中初中生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开展实践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对音乐的理解和体会,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推动学生的音乐学习与发展。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充分的挖掘音乐的教学元素,积极的开展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小弟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思考,透过音乐来感受音乐的本质和内涵,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三)加强创新引导
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有较强的创新性思维和想法。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会加强创新性引导,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教师要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充分的融入和思考。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创新实践的角度出发,积极的开展艺术赏析课程,艺术实践课程,让学生在聆听和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群体的作用,让学生对音乐有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理解[2]。
三、初中音乐教学的思考
(一)深入课本教材,为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认识
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品德建设,积极的做好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初中音乐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的教学元素,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为学生做好品德的宣传,为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品德素养,让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和认识,对待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俗话说得好,育人先育德。要想教育一个人成才,首先要把培养学生的德行放在首位。我国的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就一定的德育元素。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指导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课本中的素材内容,深入挖掘歌曲背后的内涵和意义,从培养学生品德的角度出发,加以对学生引导,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爱国的主题,带领学生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爱国意识,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观念。加强爱国主义教学是初中教育阶段中的重点,教师深入歌曲的内部,为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责任感。在讲解歌唱祖国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教学课件,结合多媒体的设备,为学生播放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美,拥有瑰丽的传统文化,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从飞沙走石的戈壁滩,再到小桥流水人家,从塞外飞雪的兴安岭,到苍茫一片的山海关,我们的祖国壮丽优美。我们生在祖国的怀抱里,沐浴在祖国的阳光下,就要时时刻刻爱国爱家,保护我们祖国的家园。在各位学生讲解以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唱祖国的歌曲。在学习完这首歌曲以后,教师结合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积极的开展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自由的组织节目,组织节目形式,以歌颂祖国,热爱祖国为方向,进行节目的练习。
(二)开展音乐创新实践,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
为了积极的促进五一融合的教学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从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出发。加强学生的智力培训,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在新的课标理念下,加强创新性教学,让学生主动的动脑,参与音乐的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探索,真正的促进综合素质发展[3]。
例如: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划龙舟》,教师在课程讲解之前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一弹起划龙舟,你能想象些什么?学生结合划龙舟的题目,展开深入的探索和思考,一些学生说我能想到一个节日,叫做端午节。在端午节中有许多地方会开展划龙舟的比赛,这个比赛是为了纪念我国的历史人物屈原。不仅在端午节中会有划龙舟的习俗,那一天人们还会包粽子等等。教师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练习题目,觉得这首歌应该具备哪些特点?会展现哪些的主题和情感?学生纷纷的议论起来,有的学生说应该具有节日欢快的氛围,要具有节日的特征,洋溢着幸福和喜悦。有的学生说应该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因为划龙舟是一种比赛,在比赛中要有争分夺秒的感觉。通过这样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智力的引导。
(三)开展音乐鉴赏教学,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角色,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主动的融入到音乐课堂中。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缤纷多彩的演奏,积极的开展音乐教学,充分的利用音乐的美学元素,积极的开展美育的教学指导。音乐本身艺术性较强,具有丰富的艺术特征和艺术价值,具有一定的美学元素。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赏析,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利用音乐的艺术性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美育融合。为了给予学生更好的情景体验,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式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积极的开展美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情感上进行升华,促进学生的美育融合发展。
例如:在学习歌曲“新疆之春”这首音乐歌曲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在班级积极的开展艺术赏析的课程。首先教师为学生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想象着这首歌曲美丽的图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接下来教师让学生睁开眼睛,观看多媒体的视频,让学生在多媒体视频中,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增加学生的视觉体验,提高学生的视觉效果。学生在多媒体视频的动态背景下,结合图画的变换,感受着音乐带来的美好。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音乐赏析,让学生仔细的聆听聆听音乐以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这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这首歌曲给你的脑海中呈现着怎样的画面?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手中的画笔,将自己听到的音乐以及脑海中呈现的画面画下来。结合着优美的音乐,美丽的歌词,动听的旋律,让学生拿起画笔,想着美丽的图画画下来。学生结合音乐的内容,结合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纷纷的拿起了手中的画笔,将音乐与美术相互结合,完成了艺术作品。在完成艺术作品以后,教师对学生的艺术作品进行综合的点评,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4]。
(四)加强情景体验,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
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促进学生的成长,在初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国独生子女的人数众多,很多学生由于父母的过度关心和过度溺爱,导致学生的劳动意识不强,认为自己不应该干那么多活,也不愿意去干活。面对着这一问题,学校要加强对劳动教学的重视,积极的开展劳动教育,为学生普及劳动意识,促进学生的成长。初中阶段是学生劳动意识的启蒙阶段,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推动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在初中音乐的教学课本中,拥有许多有关于劳动主题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内容,教师结合这些音乐作品,深入的挖掘作品背后的内涵,为学生进行劳动思想的启蒙教育,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例如:在学习音乐作品“丰收”“采菱”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挖掘作品背后的劳动内涵和劳动意义,为学生做好劳动思想的宣传工作,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在作品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农作物的生长,告诉学生,农作物种植,护理,劳作,丰收的各个劳动环节,让学生了解劳动的主题和内涵。音乐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古人对生活,对劳动的总结。因此,我们要热爱劳动才能热爱生活。教师通过为学生播放农民播种和收获的景象,让学生知道了劳动的辛苦,劳动的收获以及劳动的意义。结束语:作为一名初中的音乐教师,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的开展动态的教学课堂。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的开展课堂实践,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能力,加强音乐欣赏,促进音乐学习与发展。教师要明确自身的教学角色,从独奏者逐渐演变为伴奏者,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肆无忌惮的演唱,尽情的释放音乐的才能。教师充分的发挥引导的作用,加强学生的英语学习体验,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审美,促进学生的综合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杰. 新时期初中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 学周刊,2021(28):159-160.
[2] 陈冯. 初中音乐教师怎样运用技能进行预设[J]. 考试周刊,2014(29):179.
[3] 沈小波. 提升初中音乐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J]. 考试周刊,2015(A5):11.
[4] 温昕. 初中音乐教师如何培养外来工子女的乐感[J]. 艺术科技,2018,31(8):270-271.
[5] 富鸣笛. 新形势下初中音乐教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6):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