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
摘要
关键词
感恩教育;小学德育;价值;实施
正文
引言:感恩是一种情感方面的倾向,是人们能够正确意识到自己所收获的关爱和帮助,并且乐于进行回馈,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优秀传统美德。立足于这一基础,人人都应该学会感恩并乐于感恩,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升华个人品德。正所谓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小学这一阶段正是学生们塑造健康人格和个性品德的关键时期。在当前由于独生子女较多,在家庭当中普遍会形成溺爱的养育模式,导致很多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当中会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因此教师有责任在德育教育当中渗透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德。
一、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
(一)有助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感恩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意识,只有我们抱有一颗感恩之心,才能意识到别人对自己的付出,感知到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积极地回报社会,回报他人,能够逐渐为自己的行为而负责。在此基础上,感恩教育成为了培养小学生个人责任感的重要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和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辛苦和努力,意识到自己收获的关心和爱护,使之具有个人责任感。一个人所产生的责任感属于社会道德的心理范畴,也是学生们思想品德的重要教育内容,个人的道德成长与小学德育教育当中的感恩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
感恩这种良好的品德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当前很多家长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过多的包办代替,导致学生们丧失了自主探索和发现的空间,所以很多学生在成长过程当中会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品质,理所应当地接受着他人的好。在小学阶段开展感恩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情感以及自己接受的关爱,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并且能够对给予自己关怀的他人心存感激,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健康的性格。[1]
(三)有助于生命教育的开展
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很多教师和家长都会忽视对于生命教育的重视,导致学生无法正确地认识和看待死亡,我们经常能够从新闻当中看到有孩子模仿动画片当中的人物做出一些危险的举动和行为,而家长针对这一情况所采取的措施则是对动画片进行举报,但事实上,这种举措并没有让孩子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通过这些现实当中的教训可以告诫我们要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敬畏生命,善待人生,构建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在小学阶段开展的生命教育,要让学生们意识到生命的重要性,结合感恩教育,感恩父母给予的生命之恩,领悟生命的宝贵。
二、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施
(一)营造感恩教育的氛围
现如今有很多学生会缺乏感恩的心,这很大程度上是源于长久以来感恩教育的缺失以及家庭教养观念的影响,在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当中,教师和家长教英语的重点放在学生考试成绩方面,认为这些德育教育是无关紧要的。还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虽然能够在教育当中开展感恩教育,但是会采用较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得感恩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教师应该在对小学生开展的教育过程当中意识到感恩教育不仅仅是心灵上的共鸣,更是升华学生自身的情感。为了促进学生们的心理和情感的健康发展,教师应该在班级当中营造出健康、友善、和谐的氛围,学生们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朋友的关怀,教师的鼓励等,在实际开展的德育教学当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感恩教育内涵,通过家校合作让学生认识感恩。[2]
例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们认识感恩这一概念,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篇课文时,这节课主要讲述了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的故事,引导人们要学会感恩。教师可以将这种感恩教育延伸到学生们的生活当中,让学生想一想是谁给予了我们生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又是谁在照顾我们。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父母给予自身的关心和爱护,学会感恩父母。
(二)培养学生的感恩能力
在为学生营造感恩氛围的基础上,还要增强学生的感恩能力,理解感恩背后所蕴含的人性光辉。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认识感恩教育,比如在班级当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主题班会,或者通过阅读、观看电影等方式让学生们来理解不同的感恩。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当中组织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自由的讨论与交流,分享自己身边有哪些感恩的经典例子。由于学生们的生活环境、个性发展等多种情况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感恩教育。另外,教师在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寓教于乐,以尊重、自由为基础,切忌开展灌输式的感恩教育。同时在学校当中,教师也应该加大感恩教育的力度,结合学校中的走廊、墙壁、宣传栏等,设置感恩标语,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当中随时处于感恩的熏陶当中,获得感恩的力量。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社会和学校中的典型感恩例子,通过活动的形式加强宣传,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比如我们最常能够听到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乌鸦反哺等故事,都讲述了有关感恩的故事。教师可以结合这些故事,加强感恩的宣传,让学生们能够知道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
(三)将感恩教育延伸到生活中
开展感恩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能够让学生将感恩的理念和行为延伸到实际生活当中,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当中的一些感恩行为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一方面学校可以和家长积极地进行联系和合作,引导学生参与到感恩活动当中,通过这种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感恩品德。其次,教师还可以借助学生生活当中的实际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利用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教师应该积极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感恩教育,帮助学生将感恩付出在实际生活当中。[3]
例如,学校和家庭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当中开展的各种感恩活动中,比如养老院、孤儿院等公益组织的活动当中,灾区的募捐活动和志愿活动等,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了解这些活动的背景由来,激发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在去养老院和孤儿院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我国为什么要建设这些公益组织,在遇到各种灾难的时候,也会开展各种募捐活动,教师也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向灾区进行捐款。在之前的疫情时期当中,我国充分展示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国情怀,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教育素材。
结语:
总而言之,感恩教育当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价值取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如今教育改革当中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教师应该重视感恩教育的价值。感恩教育不是一时兴起而开展的教育活动,而是长久以来落实在教育领域当中的实践研究。感恩教育更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而是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多方面的协调和配合,才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健全完善的人格,养成良好的感恩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岳.试论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J].小学生(中旬刊),2021(10):30.
[2]王立君.论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J].新课程,2021(22):222.
[3]张丽霞.论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J].考试周刊,2021(28):117-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