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职美术教学中融入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保欣,朱砚

固原市职业技术学校,宁夏固原市756000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为中职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职美术教学中融入策略的研究,探讨了如何有效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

中职美术教学;传统文化艺术;融入策略

正文


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精神的象征。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如何将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在中职美术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其意义不仅仅体现在艺术教育方面,更是涉及到文化传承、身份认同和审美观念的引导。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历史沉淀的文化底蕴,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创作。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绘画、书法、戏曲、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审美理念和情感表达方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融入中职美术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艺术素材和技法,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创作空间[1]

首先,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认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深入,传统文化面临着丧失和遗忘的风险。而将传统文化艺术融入中职美术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学习传统绘画技法、仿写经典名作、观摩传统戏曲表演,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激发起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并将其传承下去。

其次,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修养。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美学观念,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艺术,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不同于现代艺术的审美观念和表达方式。例如,在传统绘画中,注重意境和意象的表达,注重用笔的韵味和用墨的变化,这些都是现代艺术所不具备的特点。通过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学习和欣赏,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艺术眼界,提升个人的审美品味,培养独特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最后,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传统文化艺术强调内涵和意境的表达,注重以少胜多、以虚胜实,这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感悟自然、提炼形象,运用笔墨情趣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通过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入,学生可以突破现实的束缚,放飞自己的思维,激发出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职美术教学中融入原则

在中职美术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原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美术教育的一种深入探索和创新。一个核心原则是尊重传统,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传统文化,从中汲取灵感和智慧。通过研究传统绘画、书法、剪纸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粹,并将其运用到创作中。例如,可以通过学习中国画的线条和构图方式,让学生在创作中加以运用,以此传承和发扬中国画的精髓。提倡创新是融入原则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其独特性和独创性,而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教导学生不仅要了解传统,更要敢于进行创新和突破。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和潮流,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在创作中,可以鼓励学生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展现个人的艺术才华。注重实践是融入原则的关键,中职美术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而实践是获得技能和经验的重要方式。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传统艺术展览、工艺品制作工坊等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和参与其中。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写生和创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表现能力。最后,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融合也是融入原则的重要内容。中职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一)设计合理的课程安排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中职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艺术智慧。因此,在设计合理的课程安排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例如,在课程安排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传统文化艺术课程来深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这门课程应该包含丰富多样的内容,如中国书法、中国画、剪纸、剪花、刺绣等等,以便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2]。通过学习这些传统技艺,学生不仅可以培养审美能力,还可以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在日常的美术课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融入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以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观念。例如,在学习绘画技巧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参观传统文化艺术展览,在欣赏优秀作品的同时,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模仿传统艺术作品来进行创作,既锻炼了学生的绘画技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推广传统文化艺术。例如,在美术课程中引入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软件和设备来创作传统艺术作品,以达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艺术。当然,在设计课程安排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每个学生的兴趣和潜力都各不相同,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水平,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和难度。

(二)引导学生参观和研究

在中职美术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入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审美意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博大精深,涵盖了绘画、书法、篆刻、陶瓷等多个艺术门类。这些传统艺术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风格,更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情感。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各类艺术展览、文化遗址或者艺术家工作室,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3]

例如参观研究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学生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大师级的作品,更能够深入了解艺术创作的背后故事。例如,参观一次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展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些作品的艺术特点、时代背景、艺术家的创作理念等等,让学生们在参观的过程中对于艺术作品有更深入的认识。除了参观展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著名的文化遗址,如敦煌莫高窟、长城、故宫等。在这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学生们可以亲自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深入体验到历史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讲解,介绍这些文化遗址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与艺术相关的故事和传说。这样的参观研究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美术方面得到启发,更能够增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参观研究的教学方法不仅仅局限于实地参观,还可以通过虚拟实景技术来展示和体验。借助现代技术,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虚拟现实设备,仿佛置身于名画之中,与艺术作品进行互动,感受艺术的魔力。例如,学生们可以在虚拟现实环境中自由观赏李白的诗作,并通过互动的方式参与到其中,感受古代诗词的美妙。在中职美术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参观研究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与创造力。通过参观名画、文化遗址,学生们不仅能够感受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更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更让学生成为艺术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传承下去。

(三)临摹绘画

临摹绘画是一种借鉴古代名家作品的绘画方法,通过模仿传统绘画作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独特韵味。这种方法不仅要求学生准确地复制作品的形象,更注重学生对作品的细致观察和深入理解。在临摹绘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作品的构图、线条、色彩等细节,同时也需要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从而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例如这种教学方法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训练,更是一种心灵的修炼。传统绘画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情感,通过临摹绘画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与这些作品进行心灵的对话,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情感。绘画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与自然、与内心对话的媒介,通过临摹绘画的方式,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情感共鸣和表达方式,从而培养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风格。当然,在中职美术教学中融入临摹绘画的教学方法,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导。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作品进行临摹,并帮助学生分析作品的特点和艺术语言。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学生的绘画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创意,鼓励学生在临摹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发展。正是通过这种交流与对话,学生可以在临摹绘画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可能性。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入中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临摹绘画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式。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观念,更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通过临摹绘画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受到艺术的温度和力量,进而将这种温度和力量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四)鼓励学生自由创作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与审美观念,对于中职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传统文化中的绘画、书法、剪纸、剪贴、刺绣等艺术形式,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在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其中,可以使学生在欣赏传统文化的同时,拓宽了审美视野,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传统文化艺术融入中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将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例如,在绘画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授中国古代绘画的技法与风格,教导学生优雅的线条与用色方式,借鉴传统绘画的构图与形象表现,激发学生创造力。此外,中职美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艺术融入还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素材的运用实现。例如,在美术作品的构思中,可以使用中国传统神话、神兽、山水等元素,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中国特色的艺术语言,使作品更富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而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与策略,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创作。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艺术家作品解读等方式,向学生传达相关知识与技能。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观察、模仿、仿写,通过对传统文化艺术作品的研究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

结束语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融入策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回归于课程的育人本质,有序的组织不同的教育活动,有效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推动中职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入,使学生在艺术领域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荃.如何在中专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中华手工,202101):107-108.

[2]胡海鸣.让文化雨露滴润学生心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J].美与时代(中),201904):102-103.

[3]王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传媒论坛,2018,117):167169.

  [4]于文军. 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探索[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99.
 [5]孙繁华. 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 美术教育研究,2020(07):154-15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