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研学旅行课程资源提升初中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思考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杨继国 王冬丽 田娟 李翠 方茜钰 杨河淼

驻马店市实验中学 463000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依托研学旅行课程资源来提升初中思政课教学实践。首先介绍了研学旅行课程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接着指出了初中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教材内容单一、教学方式传统等。最后提出了提升初中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思考,包括整合研学旅行课程资源与思政课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训教师,建立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合作与共享机制等。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充分利用研学旅行课程资源提升初中思政课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资源;思政;研学课程

正文


前言:初中思政课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常常面临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传统等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因此,如何提升初中思政课教学实践成为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学旅行课程作为一种融合实践、探究和体验的教学方式,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活动,可以为初中思政课教学提供宝贵的支持和帮助。利用研学旅游的课程资源,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中去,从而更好地了解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为此,文章对研学旅游的课程资源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文章将介绍研学旅行课程的概念和优势,分析初中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思考和建议,以期能够为初中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改进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一、研学旅行课程的概念

研学旅行课程,顾名思义,是将学习和旅行结合起来的一种教育模式。它强调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和探索,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知识,提升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研学旅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在研学旅行课程中,学生可以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社会和文化的真实场景,亲身体验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可以参观博物馆、科学实验室、历史遗址、生态保护区等地,与专业人士交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二、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特点和优势

(一)实践性强

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可以提供学生亲身参与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际环境中学习和探索,真实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和价值。

(二)体验式学习

研学旅行课程资源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知,通过亲身参与和互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跨学科融合

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可以跨学科整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提供更全面和综合的学习体验。

(四)培养综合素养

研学旅行课程资源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交能力等。

(五)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学生可以跳出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亲身体验和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初中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单一、教学方式传统

思政课教材内容单一,教师只注重传统的理论知识和概念,缺乏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联系的案例和实例。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感到乏味和难以理解,缺乏对思政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缺少互动和参与性。教师通常采用讲授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可能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学生缺乏实践参与的机会和体验

思政课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具体的实践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缺乏课外实践活动,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缺乏与社会、家庭、学校等实际情境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无法亲身体验和感受思政课所强调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三) 教师缺乏相关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经验

缺乏课程资源

无法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和体验。教师很难设计和组织有针对性的研学旅行活动,无法充分发挥研学旅行对学生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

缺乏开发经验

教师可能缺乏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经验,不了解如何将研学旅行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教师很难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开发和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研学旅行课程。

缺乏应用经验

教师可能缺乏研学旅行课程应用的经验,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将研学旅行纳入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在研学旅行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开展探究活动和进行思政教育,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缺乏评价方法

可能缺乏针对研学旅行的教学评价方法,无法全面评估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学习和成长情况。教师很难对研学旅行的教学效果进行准确评价,无法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四、提升初中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思考

 (一) 整合研学旅行课程资源与思政课教学内容

首先,建立一个团队来协调研学旅行和思政课程的安排。这个团队由思政课教师、研学旅行的组织者以及其他相关教育工作者组成。他们可以共同制定研学旅行的主题和目标,并将其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比如在戏曲进校园活动中, 旨在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并在此基础上,培育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与国家的骄傲之情。 活动主要由三种方式: (1) 专家讲座:邀请戏曲专家、教授等学者进行讲座,介绍戏曲的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习资源。(2) 视听学习:通过观看戏曲演出录像和听取相关音频,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音乐和表演艺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观戏曲剧团、学习戏曲表演技巧,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表演能力。其次,老师可以通过课前预研来为研学旅行做准备。思政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研学旅行前对相关的思政课知识进行学习,并提出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比如戏曲中的角色扮演和表演技巧对于塑造个人品格有什么影响?戏曲中的剧情和主题与现实社会有什么联系?戏曲中的音乐和舞蹈元素如何表达情感和传递思想?你认为戏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吗?”在研学旅行中安排一些与思政课内容相关的活动和讨论。例如,在参观参观戏曲剧团时,可以邀请思政课教师或相关专家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思考戏曲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这样,研学旅行就成为了一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过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思政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最后,老师还可以通过研学旅行的反馈和总结来加强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巩固。学生可以在研学旅行结束后进行一次反思和总结,将所学的知识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和整合。思政课教师也可以在课后进行一次复习和讨论, 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与运用。

(二)以学生的参与和经验为重点,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

(1) 校外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比如,在校园里进行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垃圾分类和绿化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会环保的重要。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他们的组织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社区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扶贫助学等活动,通过实践感受社会责任和公益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出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品质,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3)考察调研

通过走进社会,学生能够亲眼目睹社会问题的存在,例如贫困、环境污染等,从而引发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关注。学生可以采访相关人士,收集数据和资料,然后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通过这样的调研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游览参观

在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提升初中思政课的教学实践。可以通过参观实地,深入了解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比如学校组织了嵖岈山温泉小镇去观赏万亩郁金香园、登山比赛、大别山鄂豫皖苏区纪念馆、、红色亿元村南街村、河南省博物院、河南地质博物馆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发展的历程,了解不同行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通过参观实地,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社会现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培训教师,提高其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能力

首先,培训教师需要加强对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了解和研究。他们应该深入了解各种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包括不同主题、地点和活动的资源。通过研究这些资源,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将其与思政课程相结合,以提供更丰富、实用和有趣的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可以参与专业培训和研讨会,以提高他们在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方面的技能。这些培训和研讨会可以提供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如何将研学旅行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并创造出更具创意和活力的教学活动。最后,学校可以与研学旅行机构合作,共同开发和应用研学旅行课程资源。通过与专业机构的合作,学校可以获得更丰富、专业和可靠的研学旅行资源,为教师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教学素材。同时,学校可以与研学旅行机构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帮助教师提高他们在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方面的能力。

  (四)建立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合作与共享机制

通过研学旅游的课程资源,在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开发出一套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实效。首先,学校可以与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合作,组织学生前往参观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场景相结合。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比如学校与河南省博物院、河南地质博物馆、漯河许慎文化园开展合作,组织学生参考学习,体验验中原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其次,学校可以与社会组织合作,邀请专业人士来校进行主题讲座或学术讲座,深入解析时事热点和社会问题。通过与专家的互动交流,学生能够拓宽视野,增加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了解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比如学校和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的南街村集团开展合作,把思政课实践教学搬到工厂企业,打造“匠心课堂”。

为了确保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合作与共享机制的顺利运行,学校应该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可以成立一个专门负责资源合作的工作小组,负责资源的整合和分配,以及与合作伙伴的联系和沟通。同时,学校还应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明确资源的使用条件和流程,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共享。

 

结束语

在初中思政课教学中,依托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多元化和实践性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老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利用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在初中思政课教学中注重实践和探究,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希望本文可以为初中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改进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王颠来.融合核心素养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研究[J].成才之路.2020,(5).010 .

[2]陈威丽.初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效能提升研究[D].2020.

[3]孙竞航.研学旅行背景下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2018

[4]刘永霞.实践教学在《道德与法治》(七上)课的应用研究[D].2020.

[5]钟霞.耕读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内在意蕴与实践进路[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7). 017.

[6]刘又堂,谢春林.研学旅行认知、态度及行为意向研究——基于中小学生家长的视角[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2,27(3).010.

 

“行走的思政课”探究与实践研究——以驻马店市实验中学为例 立项编号:JJYKT2357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