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探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钟文娟

惠州市惠阳区新圩镇长布小学 广东 惠州 516223

摘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德育教育在实践中不仅要依靠专业的理论做基础,更需要基于学生的实践感受,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开展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是提升德育教育效果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对此,小学教师要从小学生的视角出发,探寻他们在当前时代所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而实现更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使他们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并且拥有面对挫折的勇气。


关键词

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正文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可以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不仅是提升德育教育质量的科学方法,也是体现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内涵丰富性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启蒙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方法。文章从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如何实现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完善了德育的内容与目标

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和完善了德育的内容。传统的德育主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尊敬师长等品质;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重视学生是否自尊、自信,是否具有情绪调节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将两者结合,可以整合出更为全面、立体的教育内容,使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均受到关注,得到培养。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设定了更明确、更具针对性的目标。部分德育教师在开展德育时过于强调道德规范和纪律,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会使得这部分德育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样的融合会使德育的目标更加明确、具体和实际,有助于培养出具备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状态的优秀人才。

(二)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德育的基础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一个拥有健康心理状态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德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学会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从而合理看待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这样的自我认知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为德育提供有力的支持。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掌握情绪调节、自我安慰和应对策略后,学生在面对挫折、困难和压力时能够保持心理平衡,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德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有能力在面对道德课题时保持理智、明辨是非。

二、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

(一)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实现融合教育

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开展教育不仅包括在上文提到的,以学生实际案例为基础开展教育引导,更强调德育教育工作应当渗透进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维度。让德育教育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发挥作用。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而言,为了有效采集学生的实际问题,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我校德育处设置有一个心语信箱,学生有什么心里话不好对别人当面说的,或者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的,但又想倾诉的,都可以写信到心语信箱,然后德育处每个星期会定期去查阅信箱,针对问题进行有效性的解决。由学生从个人学习生活的各个角度入手,搜集整理个人在日常文化知识学习思想认知和心理状态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信件沟通这种原始但具有质感的方式,能够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状态和思想认知水平。为了给学生反映问题提供便利条件,除了实体信箱和一对一沟通外,我校还有心理辅导室,配有兼职心理老师,里面有沙盘发泄器玩具书籍为师生之间的沟通提供便利条件。德育教育部门可通过专题知识讲座或实践活动的组织落实,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具体组织活动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向大家讲述个人在日常学习中的心理状态变化和一些实际问题。将教育过程转变为共同讨论交流的过程。同时,也可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提高教师素养,强化师资力量

教师的教学素养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要提高教师素养,学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专题讲座、研讨会或培训班,使教师熟悉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探索,并在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中交流和讨论,分享成功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收获有效的教育实践经验。以我校为例,学校经常邀请名师工作室老师和心理学专家到校,组织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培训项目,还选派骨干参加区、市、省级别的德育培训,让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在培训结束后,学校鼓励教师在课堂上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如某位教师在讲解“诚信”这一主题时,引导学生分析作弊行为背后的心理成因,并教授学生通过自我调节、情绪管理等方法抵制诱惑,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这样的教学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

(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融合教育

不同学生的思想认知状态和心理状态、性格特征都会受到其生长环境、社会环境所处文化环境的不同程度影响。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是进一步落实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身心发展正处在初级阶段,思想认知状态、心理状态的稳定性仍然存在不足更需要教师首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规划融合教学过程,明确融合教学目标。我校作为“三全育人”学校,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情况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例如,六一文艺汇演、元旦运动会等活动,致力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开展了感恩教育、健康知识讲座、劳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常规活动还有每周“四个一”:一次升旗仪式、一班会课、安全教育课、劳动课,学校要求班主任利用好这些课程,针对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但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特征,教师在实践融合教育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基础思想道德水平、基本心理状态进行初步分析。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解决学生情绪控制心理状态方面的实际问题,突显出思想认知水平对人心理状态、情绪状态的重要影响。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开展教育引导,也更能够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现紧密衔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其思想教育和情绪引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小学生在个人成长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想认知的重要途径。学校德育部门应当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且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融合,为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德育教育内容提供支持。同时,两者融合的教育引导也能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和优化,这也是小学阶段的基本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汉龙.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探索[J].文渊(中学版),2021(4):333.

2]林波.心育与德育的整合: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路径[J].华夏教师,2021(35):21-22.

3]刘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2(11):40-4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