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实践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邹冰洁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实验中学 江西省 抚州市 344700

摘要

在过去的初中课程教学中,由于美术课程不参与应试教育考核,因此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如今,随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的提出,初中美术这一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综合核心素养的课程重新被重视了起来。在美术课程中融入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可以较为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综合素养,将美术学科所学习的知识技能与人文底蕴相结合,从而实现对于学生的高效核心素养培育。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美术;鉴赏教学

正文


引言

初中美术美育教育以形式美的原则为基础,对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美的元素进行感知、阐释、比较、分析以及识别生活中视觉文化现象,作出自己的见解和判断。初中美术教师应以核心素养创新教育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学生对美的感悟,在学习基本技能的同时,感受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形式,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愉悦心理,逐渐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力,提高学生的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独立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美术鉴赏力的培养的重要作用

(一)帮助学生提高对美好事物的鉴赏力

我们常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初中生刚刚步入青春期,正值大好年华,让他们心怀感恩之心,发现生活中蕴藏的美好,对于他们一生的成长都有积极的意义。借助初中美术教学,则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力,让他们通过训练形成好的眼光,进而得到美好事物的熏陶,让成长伴随阳光。

(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能够分辨出丑恶和美好,是一名优秀学生必备的素质,它也能够帮助学生抵御诱惑,提高鉴别能力,不跟着别人的想法人云亦云。例如,一些西方雕塑,很多人觉得它丑陋,无法欣赏它的美,经过课上的学习,学生对西方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历史知识,在欣赏的时候就更容易发现其中蕴含的美。

(三)帮助学生塑造审美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种最不可多得的能力。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一些学生渐渐失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思维被局限和固定,看问题没有自己的想法。美术教学可以唤起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自由地驰骋,在美术的世界里,天空可以是绿色的,大海可以是红色的,学生甚至可以想象一百年、一千年以后的世界,从而塑造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二、当前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的不足

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初中阶段的美术鉴赏教学工作,在教学方法和内容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过对初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深入调研,目前初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处理。

(一)教学能力不够

就现阶段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总体来看,教师针对此方面开展的教学工作通常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方面,而忽视了美术欣赏的教育,把欣赏作为一种调剂教学的内容,缺少系统性和规范性。传统的教学中,课堂鉴赏教学相对落后,课堂氛围往往不活跃,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把控,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这都会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产生不利的作用。另外,一些老年教师很难接受新的教学方法与观念,忽视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忽略了新课标改革的基本内涵,从而使美术鉴赏课程的质量无法得到提高。

(二)美术鉴赏教学缺乏趣味性

新课标下的教学改革,对初中美术鉴赏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实际所开展的课堂教学不具有较强的趣味性,难以实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调动。早期所开展的美术鉴赏教学工作,教师把很多的理论性的东西硬塞给了学生,把美术鉴赏和理论教学混为一谈,促使美术鉴赏的课程相对较少。这种教学方式会对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教师循序渐进地向他们解释作品的特点、风格、背景、内涵等,把要欣赏的内容用理论化的方式向学生讲授,很可能使学生对美术鉴赏产生抗拒情绪,从而使课堂缺乏动力,很难调动学生的热情。美术鉴赏教学普遍缺乏趣味性,教师多年来一直坚持相同的主题教学,与新课改的基本需求背道而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方向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对于美术图像的读图、理解美术的表达内容、进行美术实践、美术作品审美、透过美术作品看文化。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融入这五个方向的内容,可以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并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同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因此,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手工能力等实践能力,还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透过美术作品看美术背后所包含的人文底蕴,从而让学生理解美术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注意,这五个美术教学方向并非是相互独立的具有单一性的教学方向,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的需要统筹兼顾的全面性的教学方向。

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初中美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开展美术教学的依据。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一定要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中,这样能够减少教师在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具体来说,要在三维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注意其全面性、启发性和层次性。例如,在对《江山如此多娇》这幅我国美术史上的巨作进行赏析时,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可以知晓它与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这首词有着明确的关联。该作品还融合了岭南画派与金陵画派的风格,把传统山水画和现实歌颂相结合,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风貌。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围绕学情,特别是学生逻辑思维和统筹思维的不足,明确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在赏析作品的过程中了解作品的创作过程,使学生体会作品的立意及表现形式;过程与方法方面,引导学生多角度赏析作品,使学生理解作品与自然、人文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从宏观角度驾驭事物的胸怀。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难点是深刻感悟美术创作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造型艺术”,使学生能够把握好绘画艺术的本质。教师这样进行教学目标设定,既关注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视觉感知,也把对生活的联系、对文化知识的积累融入其中,契合了学生的认知需求,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去感受、体验和分析学习内容,这样就给了学生明确的抓手,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

(二)强化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

课堂互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思维的碰撞,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互动形式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是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悟与体会。在互动内容上,为了提升赏析的针对性,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去感受、体会。例如在《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画的赏析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我和我的祖国》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配以祖国大好河山的画面,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然后让学生在赏析结束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以激发学生的赏析兴趣。然后教师给学生呈现教材中的画作,引导学生尝试回答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总结赏析的角度:背景、构思、表现手法、构图、价值意义等。接着教师给学生呈现毛主席的经典文学作品《沁园春·雪》,引导学生结合本首词的内容对画作进行赏析,这样教师就把画作内容与诗词描绘的内容以及现实生活中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结合了起来,让学生进行赏析与探究。

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展开交流和辩论,在此过程中进行适时、适度的引导或者讲解,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很高。而导向性明确的问题也能够引导学生以教学目标为依托,开展富有实效性的互动,从而帮助学生有效提升美术鉴赏能力。

(三)丰富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美术课程具有视觉性、实践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其特点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开展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首先,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辅助教学的优势。美术教师要立足于学生情况,合理、科学地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呈现学习资源。同时,教师要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如疫情期间,国家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开通了线上参观的新路径,这给美术教学工作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很多美术作品都配有详细的讲解,这些丰富的资源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美术兴趣。其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下非常受师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教师利用情感与认知相互影响的关系,创设出契合学生认知且充满趣味性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内驱力。

例如在进行《我们的风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校服出发,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审美追求设计校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基本要求,然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大胆设计,这样的情境设计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后,重视跨学科融合。当前初中美术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非常密切,教师适当地把学习内容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不仅能够丰富学习内容,也便于学生从更多角度去学习和理解所学内容,更全面地把握美的内涵。

(四)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来说具有基础性、奠基性的意义。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美术教师一方面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开展教学,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美术基础、兴趣爱好注意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发展需求。美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可以适当调整教学目标,既要面向全体也要顾及个体,开展分层教学。为了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以优带弱”的原则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特别是希望以后继续美术学习的学生,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符合学生需求和能力的学习任务,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自主学习任务,满足其学习需求。这样才能够使学生都具备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也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中心任务,而在初中美术学科中,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就是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教师要求更高,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等方面与时俱进,真正发挥其教学中主导者的角色。要达到这一目标,美术教师需要在教学理念方面不断更新,了解新时期的教育政策和教学要求,特别是要重视对新课程标准的研读,在此基础上研究教材和学情,这是教师教学行为改变的基础。在专业素质方面,美术教师也要有主动学习、主动提升的意识,把握学科教学的最新要求和学科教学发展的方向,进而以此为目标努力提升自己,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用教师自身的魅力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鉴赏不单单只是为了将艺术大师的杰作直接展示给学生欣赏,更为重要的还是为了让学生在美术作品欣赏中养成独立思考、反思、评价的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独立创作与表达而言意义非常。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才能更好地感知美术这一课程的魅力,同时学会欣赏生活以及身边的美。所以,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期间,一定要意识到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鉴赏的机会,让学生在自我鉴赏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任庆伟.如何在美术课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5):14-14.

[2]綦莹莹.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策略漫谈[J].中华少年,2019,0(23):130-130.

[3]马珊珊,范志敏.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美术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32)

[4]王静.初中美术鉴赏领域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实践[J].求知导刊,2022(30)

[5]王芳.图像学在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2(18)

[6]朱淼.基于学生审美素养提升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2(15)

[7]王小双.初中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22(19)

[8]范志宏.探析初中美术鉴赏课中学生美术鉴赏力的培养策略[J].2020.

[9]宋正华.聚焦核心素养,搭建初中美术鉴赏品质课堂[J].世纪之星—初中版,2021(23):2.

[10]汪妍宏.论提高初中美术鉴赏能力的方法[J].功:上,2021(5):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