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苏 婷

百色市右江区百胜小学 广西省 百色市 533000

摘要

新课改已经落地多年,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许多教师还是喜欢以“满堂灌”的方式推进教学,导致课堂现场陷入枯燥、沉闷的负面状态。为避免这样的情况频发,本文基于实际教学经验,分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正文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科学的引导,让学生深刻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人人都爱上数学。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模式,结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个人规律、以新课标的具体标准作为基本的指引,科学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在玩乐的过程中实现高质量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初、高中阶段高难度的数学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情境教学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在数学活动当中,可以根据学生学情,并结合教学内容,从而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且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与此同时,进行情境创设,不仅能将学生思维进行发散,还能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独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式。由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比起自己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更需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对自身的解题思路进行大胆交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进行数学教学时,还需要对数学问题进行合理设置,从而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情境当中,又要具备一定的探索和学习价值,让学生在探究中,增强自身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时,可以在上课之前提前准备好一些圆柱形的材料,比如,圆柱形的玻璃试剂管、圆柱的木块等,按照学生的人数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都能领到这些圆柱形的实验材料,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用尺子来测量这些实验材料需要用到的数据,引导学生借助这些测量数据,计算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然后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尝试用计算体积差等方法,来得出圆柱体的体积,从而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提供生活化教学素材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为小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效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强化其实践能力。当学生成功解决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时,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为浓厚,学习信心也更加强烈。这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按教材教的思维方式,提高自身从生活中、网络中获取优质素材的本领,用丰富的生活化素材不断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负数”时,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新疆吐鲁番盆地的简介,用吐鲁番盆地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引出“负数”的概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用生活化案例推动学生进一步思考与负数相关的问题,如乘坐电梯时,电梯按钮上的“-1”“-2”表示什么意思?股票数字前面的“+”与“-”分别代表什么?在解决这些生活化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将自身学以致用的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将生活中遇到的负数情况用画笔画出来,有的学生画出了标记“-4℃”的冰箱,也有的学生画出了某地的天气预报情况。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实施有效地动手操作

为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要多组织一些动手操作活动,提供摆一摆、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动中出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数学能力,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创新意识也得到激活。例如,教学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可以先唤起学生之前是通过数方格图的方法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的记忆。让学生先通过估一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再数一数拼补成整格来数,再猜一猜在生活中如果没有格子,该怎么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割补成长方形。提出小组合作要求:①剪一剪:沿着()剪。②拼一拼: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③说一说:再和同桌说一说,转化前和转化后的图形有什么等量关系。同时温馨提示:课桌上的两个平行四边形,一个用来剪,一个用于比较。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从交流汇报可知学生探究验证出了许多创造性的方法,但最终我们都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明白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面积不变,从而建立面积的概念。找到了它们的等量关系,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从数单位面积来感受面积的大小,到发现可以用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面积,最后再引发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为后续探究做铺垫。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初步领悟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关系,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最后教师利用课件验证结论,引导学生运用公式求面积。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底,h表示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S=ah。(板书:S=ah)。并且让学生能运用公式计算不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强化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与底和高有关,与形状无关。如此,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学具等手段,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置身于动态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创建一个动手操作、探究思维的空间,使学生在推导过程中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丰富感性认识,促进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探索中培养创新能力。

四、运用数学模型思想

数学与小学其他学科有着本质区别,这一学科的思维逻辑相对较强,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索能力,对学生的日后学习有深远影响。新课改背景下,国家与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分析探索能力的培养,这给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也让教师有更多机会去深挖、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在以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大多数教师会直接按照教材中的内容将数学概念和公式传授给学生,但现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培养学生分析和探索能力,引导学生自行推导出有关公式和概念。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其分成小组,让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引导学生合力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当学生在讨论时相互交流对问题的看法,有利于学生集中掌握并使用数学模型思想,从中获得更加清晰的解题思路,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将三角形完善成一个底和高相同的平行四边形,再让学生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底×高,将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就能发现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1/2。其次,根据这一思路学生就能够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为底×高×1/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思考推断出三角形面积公式,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创新思维;为学生提供生活化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有效的动手操作,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数学模型思想,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完全调动,长期坚持,就可以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 苏德国.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教师,2020(S1):147.

[2] 张四根.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化[J].江西教育,2020(36):56.

[3] 牛转秀.浅谈如何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20(A2):75-7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