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美术开展鉴赏教学的改革方法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改革方法
正文
引言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保证鉴赏教学正常开展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审美能力,才能够对鉴赏技巧精准掌握,才能够在头脑中构建起完善的美术知识体系。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让学生从生活的点滴中获得美术创作灵感,从而让学生具备创意思维。
一、当前高中美术教育现状
(一)思想重视不够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业较为繁重,学生更加重视高考,更加关心文化课的学习,往往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投入高考考试科目中去,无暇顾及美术、音乐等这些副科。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高中美术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部分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都在现实压力下被弱化甚至放弃。
(二)教学目标不清
高中美术教育本应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的美术知识、技能和素养得以提升,培养其认识美、感受美、鉴赏美的品质。而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美术教育不但难以面向全体学生,且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学校和教师对美术教育所要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品质缺乏清晰认知。
(三)教学理念传统
新课改推动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但高中阶段普遍存在对美术教育重视不够、教研不足的现状,因而其教学理念相对其他学科比较传统,缺乏指向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的素质教育引领,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实践不足,致使学生的美术技能、学科核心素养无法获得有效培养,缺乏美术应用能力。
二、高中美术开展鉴赏教学的意义
(一)能够使学生获得综合发展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进行鉴赏教学,能够通过美术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学生的审美观念也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促进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的过程。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我国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主要向综合性方向转变。首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还不完善,有时看待问题过于冲动,不够理性。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来让学生具备分辨是非黑白的能力,使学生看待世界更加理性。其次,是在组织建设教学活动时,能够有目的性的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不但能够通过美术作品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最后,美术教学能够使学生在枯燥乏味的高中学习生涯中放松身心,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够为学生创造自由表达情感的空间,让学生保持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综合发展。
(二)能够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要求的提高为教育培养人才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美术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具备艺术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学生具有创意思维,并且拥有将头脑中的知识转变成现实作品的能力。这就需要教育达到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目标,高中美术健康教学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为社会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教育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美术的鉴赏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绘画作品,生活中具有美的事物都可以成为美术鉴赏教学的目标。比如建筑物、雕塑、瓷器、服饰等等,这些事物都具有独特的美术元素。教师要利用好这些资源,来组织美术鉴赏教学。通过各种各样的事物来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对“美”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事物的美,并且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欣赏过程,就能够逐步提高审美能力。这样就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创造出具有个人情感色彩的作品,又丰富了美术世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能够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现如今我国教育的发展仍然处于新旧教育观念碰撞的阶段,老旧的教学观念仍然没有完全清除。在老旧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高中美术教学的发展受到了限制。首先是部分教师还受到应试教育现在的影响,对学生的艺术类学科关注度不高,美术课时安排较少,课堂教育质量也不高,这时的美术发挥不出对学生的教育效果。随着新课标的推进,我国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发展的关注度有所增加,对学生艺术类学科的教育也逐渐增加。很多学生和家长将美术作为今后的工作方向,这就对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更高。学生需求的增加,促进了美术学科教育的改革。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注重根据学生的需要转变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来获得创新教学的灵感,这就促进了美术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带动了美术教育的发展进步。美术教育的发展又使得人们的审美能力提高,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这样就促进了美术教育发挥更大的社会功能,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发展。
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美术开展鉴赏教学的改革方法
(一)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改革
1.翻转课堂的鉴赏教学改革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做好师生之间主体地位的转换,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一个先学后教的课堂教育体系。而翻转课堂教育理念便很好地尊重了这一点,并且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开放和更自由的自主探索空间。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依托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来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既推动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也促进学生个性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以《我们怎样鉴赏美术作品》为例,在教学开展前期阶段,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内容的教育目标,即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形式: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鉴赏以及比较式鉴赏。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蒙娜丽莎》这一幅美术作品,并以此为鉴赏目标,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不同的鉴赏方式来对其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至少运用两种鉴赏方式针对该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并且要求学生将自己鉴赏的过程以及分析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记录。最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座位顺序分别讲述自己对这一幅作品的见解,让学生总结这四种鉴赏方式的异同。无论是对课堂教学目标的把握,还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都由学生自主完成,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自我表达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讲述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和认知。通过这样的形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交流中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与鉴赏能力,同时教师还能够有效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学习情况,实现了一举多得的教育效果。
2.启发引导的鉴赏教学改革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鉴赏教学改革过程中,除了要以翻转课堂的教育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之外,教师还需要充分地发挥好自身教育引领者的作用,做好教学的引导与启发,让我们学生能够随着教师的方向去联想和想象。这样不仅能够保障教学的进度与方向,同时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能够从自我鉴赏狭隘的概念中走出来,通过对美的想象和联想真正地了解美,也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认识到美术磅礴的精神力量。在启发引导的鉴赏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教学的形式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还是以《蒙娜丽莎》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展示《蒙娜丽莎》原始版的图片,然后再为学生展示一张进行了再创作的“有了胡子的”“蒙娜丽莎”的图片,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提问学生:“有了胡子的蒙娜丽莎是否可以被称为艺术作品呢?”在了解了学生的答案之后,教师则可以引出美术鉴赏的概念,让学生运用视觉感知和视觉经验对这两幅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判断,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对其进行评价。通过引导启发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地联想和评价,让学生主动地建立一个欣赏美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而强化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具体的教材内容进行启发引导。以《礼仪与教化》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青铜器上的夔纹、饕餮纹、龙纹、回纹等花纹,并继续通过资源拓展为学生展示布置严密、气势恢宏的兵马俑,随后通过提问启发的形式,让学生将艺术作品与古代的政治制度、综合国力和时代背景相结合。通过提问启发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指导中分析和成长,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放鉴赏环境的教学方式改革
1.平台延伸的生活美的鉴赏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延伸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更加开放的教学环境。面对这一要求,教师要依托教材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美术与生活和文化进行紧密的联合,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来进行美术鉴赏的教学指导活动,让学生在更加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加深对艺术作品历史文化的认知,进而强化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也让学生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要想做好教学内容与生活内容的延伸,教师首先要挖掘生活中的美。以《地域的永恒魅力》为例,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地理环境对绘画的流派和建筑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地域对建筑风格所产生的影响,教师可以以此为主题做好生活中艺术作品的整合。例如整合不同地域的不同建筑特色。如北京的四合院、广东的碉楼、福建客家土楼、陕北的窑洞、湘西的吊脚楼以及傣族的竹楼等。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不同地域特点来对不同地域的建筑进行欣赏。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自己设计建筑的课后任务。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也通过开放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运用艺术鉴赏的形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去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生活当中的美,去切实地体现生活当中的美。
2.跨学科指导多维美的鉴赏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不是单一学科的教学,而是多个学科融合式的教学。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依托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来开展多元化学科的教学指导,用跨学科的教学形式来拓展教育资源,同时也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出发让学生去欣赏和鉴赏艺术作品。还是以我国古代的水墨画为例,我国古代的水墨画讲究的是意境、神态,能够传承至今的优秀水墨画作品有著名画家、诗人,或者是大家的题字题诗盖章。以此为主题教师可以开展美术教学与语文学科的跨学科指导。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中国水墨画,然后让学生通过对水墨画的鉴赏来品味其审美意境,并让学生讲出与之意境相符合的诗句。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水墨画与诗句、篆刻艺术之间的联系。通过跨学科的教育指导,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鉴赏水墨艺术,让学生在多维度的鉴赏中和多种形式的分析中去品味水墨画的意境,强化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板块,美术鉴赏课对初、高中美术教育的衔接和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堂好的美术鉴赏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参与教学活动,因而教师要重视其教学探索,基于学生学情创设和构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丽芬.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14).
[2]宋天航.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文艺家,2021(2).
[3]贾汝丽.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0(52).
[4]郭盛泉.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0(22).
[5]吴弦芬.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
[6]张延春.探索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
[7]蒋树霞.高中美术鉴赏课多样化鉴赏实践探究[J].青海教育,202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