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
关键词
信息化手段;小学语文;有效性
正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一方面革新了方式,一方面提升了效率。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部分,在信息技术的赋能下,也实现信息化发展。在此背景下,语文作为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主阵地,也应该注重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信息化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拓展学习空间和时间,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信息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面对日益提升的教学质量要求,就应更加积极、科学地进行教育信息技术这一新型技术的利用,通过多元信息化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施,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的应用现状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已经开始利用先进技术开展教学。具体使用情况如下:
第一,多媒体课件。在先进技术与教育教学的不断融合下,多媒体已经成了教育教学的主要工具,音视频、网页等多种信息的融合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升课堂效果。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看图识字、听音注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字的音形意,从而掌握知识点。
第二,网络技术。时至今日,我国网络的覆盖面已经非常广泛,几乎每家每户都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信息与知识。所以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也是可行的,通过构建交互式课堂,强化课堂的交流与互动,打破学生思维的局限性,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三,智能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衍生出了系列智能产品,这种智能产品的个性化、应用性特点,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制订合理的方案,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信息化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是提升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备受一线教师的关注。信息化手段的合理应用过程中,教师除了能够充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还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更多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并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与时俱进的语文教学中,不仅提升了语文教学质量,也满足了学生成长与发展需求。
(二)是落实教育信息化的关键途径
目前,我国正在致力于教育现代化目标的达成。为了更好地达成此目标,我国于2018年4月提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通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信息化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重构课堂教学模式、结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进而推进教育信息化落地落实。
(三)是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加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积极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支持。
三、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性
(一)符合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教师需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独特性,倡导积极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并努力打造活力四射、互动开放的语文课堂。此外,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以教师为主的传统课堂已经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课堂,在思想上,要将学生从被动转化为主动,并将仅围绕课本的封闭式学习转化为开放式学习。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深度融合符合新课程标准,有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
(二)丰富小学语文教学资源
运用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进行优化升级,从而丰富教学资源。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方便的环境,有助于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高质量和无障碍的资源共享。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制作有趣的视频、音频和图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平台开发了很多功能。借助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合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创新性学习,形成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以此转变课堂教学结构。另外,信息技术为文字、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呈现提供了可能,为小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本内容、学生状态等开展线上教学或翻转课堂教学等,通过不同教学模式的结合,探索出最适合现有班级学生的教学模式。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情境
通过调查发现,若学生处于良好的教学情景中,教学活动的效率及质量便可得到提升。而信息技术在此方面有着一定优势,所以,教师不妨将信息技术利用起来进行教学情景的优化,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便可将这一方式利用起来。备课环节,教师须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分析教材内容,基于教学目标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在制作相应PPT课件、微课视频后将其呈现于课堂,从而进行情景创设,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保障。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从小蝌蚪的外貌入手,引导学生对生活常识进行了解。在课堂氛围活跃后,教师可引入这篇文章引导学生猜测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相应课件。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在一次次的失落中重燃信心,最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可与小蝌蚪产生情感共鸣。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阅读这篇文章,并提出针对性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之所以采用小组形式进行探究,是因为低年级的学生的各项能力处于发展之中,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可充分降低学习难度并使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意见及看法的同时更深入地学习,从而将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学生讨论完后,教师可鼓励每个小组派遣一名学生对本组的探讨情况进行汇报,并基于此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基于教师的引导对知识进行探究,能够在加强知识理解的同时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
(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阅读教学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为课内阅读,二为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掌握相关知识,为其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保障;课外阅读可丰富学生的视野,使其发现更加广阔的天地,不断进行探究。而信息技术为课外阅读创造了条件,所以,教师可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将课外内容的引入重视起来。
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教师就可利用信息技术引入其他文本,例如,《狐假虎威》《乌鸦和狐狸》《两只小狮子》《小松鼠找花生》等。《狐假虎威》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战国策》,讲了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百兽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本事。通过该文本的阅读,学生可懂得一些道理,树立远大理想成为一个有本事的人。《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小狮子非常勤奋,每天练习生活的本领;另一只却认为凭着父母的本领和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通过阅读该文本,学生可发现依靠自己和依靠父母会有不同的结果,并逐渐提高自身能力。此外,教师还可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对比教学,通过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对比,使学生了解不同作者在写作时会从哪些方面入手,蕴含着道理的寓言故事有着怎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视野可得到开阔,各项能力可得到有效提升。
(三)构建全新的教学方式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对教学理念及方法进行改变。新课标提出,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将学生放置于主体地位,将信息技术这一辅助手段进行引导的方式利用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对知识进行有效探究,还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及感悟。
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便可将这一教学方式利用起来,使教学活动的效用真正发挥出来,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制作一些教学工具,如头饰,开展课堂教学时,可直观形象地呈现小壁虎丢掉了尾巴的视频,以此引入教学内容。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师可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将教学内容重现于课堂。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且隶属于游戏,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被调动起来,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及看法。通过交流沟通、深入思考,学生可形成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并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将其表现出来。同时,想要取得理想的表演效果,获得教师的表扬,小组学生就需要进行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及能力。完成表演活动后,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为此教师要用新理念武装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育人能力,以在满足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上,推动语文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树立信息化理念,并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夯实基础。其次,有关部门要定期对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如微视频制作、电子白板应用等,为了确保先进技术与教学工作的结合,教师可以组织比赛保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热情。作为一名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努力探寻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确保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以此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
当今时代,信息化教学已然成为教学活动的常客。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借助信息技术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成长与发展。所以,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首先,学校需定期开展培训活动,鼓励各位教师参与其中。在培训活动中,可从意识、方法、技能等方面入手,并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使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的应用落到实处,并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学校须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使其在外出学习中了解他人是怎么应用信息技术的,进而基于自身的教学风格进行选择性运用,从而为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提供保障。
最后,学校可构建相关信息化平台,定期在平台中发布信息,鼓励教师进行观看。
五、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能高效指导学生学习,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为学生独立学习创造条件。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已成为趋势,其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今后,这种融合将会更深入、更广泛,同时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教师需要加强探索和创新,更新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以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求。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雪飞.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5):158-160.
[2]朱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J].语文新读写,2022(24):91-93.
[3]杨兵.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10):248-250.
...